這是什麼世界阿 ....."預售屋推出大賣 建商卻反悔"

我覺得這個是演戲

1.建商不是白癡
那些代銷業都是跟建商長期合作
建商跟他們都是一夥人
即使有代銷蟑螂好了
也是跟建商長期配合的優良客戶
如果帶些業者跟建商為了這個事情撕破臉
建商跟代銷業者是雙輸的
以後有哪個建商敢找那家公司賣屋啊?
而且要賣多少都是業主跟代銷談出來的
建商對市價的評估也不可能錯得那麼離譜
代銷看得出價差
難到建商看不出來?

2.市議員連個影都沒出現
一般這種打抱不平的戲碼
民意代表哪個不跑第一?
結果新聞連議員名字都沒提
非常可疑

3.沒有對簿公堂 沒有一般買家 蟑螂也躲起來
像這種動輒上億的生意
怎麼可能還在那邊協調?
早就已經律師排排站了
從頭到尾新聞就像霹靂火劇情
除了建商跟建案的名字
就沒有第三個名字出現
這種只有單方面有主角
旁邊一個配角都沒有的戲
怎麼可能是真的?


結論:破綻太多 要去壹週刊檢舉一下啦 一定有精彩內幕的
SORRY STYLE
認真的話就輸了!!

小弟兩年前打電話問某家建商的預售屋(台北市某個熱門區域)

大致問了一下一坪多少

什麼時候可以去看

結果他跟我說賣到只剩下一間

我就想說算了...不看了

過了一兩年後

我依然收到那家建商的廣告DM(同一個建案)

心中瞬間無言...

想說剩下的那一間會不會賣太久....
不斷的規劃下一次的旅行~讓自己化身為大自然的旁觀者!!
我不確定是不是炒作
但我星期天去逛衣蝶(現改為新光三越)的時候還有收到DM傳單...
這是表示還在賣的意思嗎?
建商+代銷+跑單小姐+一群能拿低價的頭資客+水果報........原本就關係緊密缺一不可

一堆利益共生的謀利集團搞出狗咬狗咬一嘴毛事件

說穿了不就是想多要一點咱們口袋的給個臭錢

要錢?????讓人感覺口味還不夠重

演戲!!!!!請再多加努力

我倒覺得比較像電視購物的情節

比如:主持人報錯價..

原廠給錯贈品啦..

諸如此類

別傻了,如果真的是蟑螂在搞鬼,等房子蓋好再轉手賣掉就賺死了,哪有可能只拿了兩倍的訂金就鬆手?

能賺大錢的好機會,最好這30戶的屋主全部都笨到會為了兩倍的訂金退訂。
我想首先建商提出"蟑螂"一詞就有所不妥。

即使這些買主全部以"底價"購得,那又怎樣? "底價"的定義是: 我建設公司賣這個價格就有利可圖了,就回本且包含我自認為合理的利潤了,賣得比底價更高我賺更多。

就算全部被以底價買走,建商還是賺,只是現在翻臉想要賺更多,嘴臉真的難看。同時也是昭告未來的買主,這個建案本來的開價只要這樣(甚至更低?成交應該低於開價?)建商就有賺頭了,以後你看到飆上去的價格,就是擺明了要海噱你的。

底價是建商定的,照建商的遊戲規則買走了,就要被建商扣個"蟑螂"的難聽帽子?"蟑螂"一詞應該是用在其他更為不堪的例子上吧?

-------------------------------------

但我也不禁會多想想前面網友的"陰謀論",會不會覺得這整起事件瞎到不像真的?有沒有可能全部是演戲,只是為了要炒知名度+提高定價,好讓以後用5x、6x萬買到的肥羊還傻傻的覺得自己賺到?如果這是個操作,不得不說真是高招啊,幾乎不需任何成本就達到全國知名度+名正言順漲價了,這麼厲害的建商,那以後他推的案是不是都要多想想?

-------------------------------------

台灣的購屋者真的很可憐。一天到晚被廣告狂轟、媒體猛炸,我還真說不上來有哪個公正客觀的專業單位是完全站在消費者端提供"沒有被粉飾過"的資訊呢。

~Pain is inevitable, yet suffering is optional. ~
其實很簡單阿.....告他 (也可以集體告)..這種穩贏的應該有很多律師搶者接吧

如果沒有人告的話, 我想從頭到尾大概就是建商自導自演吧, 那這種建商的信譽我想也好不到哪裡, 那房子的品質也應該堪慮吧, 就算房子出問題建商會負責任的機率也應該是低到不行吧
底價就是可以賣的價

接近底價不就是高於底價

既然如此竟還哭夭

難道錢要多到用燒的才有辦法享受

看完所有回文後才發現此案的疑雲重重啊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