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商不是白癡
那些代銷業都是跟建商長期合作
建商跟他們都是一夥人
即使有代銷蟑螂好了
也是跟建商長期配合的優良客戶
如果帶些業者跟建商為了這個事情撕破臉
建商跟代銷業者是雙輸的
以後有哪個建商敢找那家公司賣屋啊?
而且要賣多少都是業主跟代銷談出來的
建商對市價的評估也不可能錯得那麼離譜
代銷看得出價差
難到建商看不出來?
2.市議員連個影都沒出現
一般這種打抱不平的戲碼
民意代表哪個不跑第一?
結果新聞連議員名字都沒提
非常可疑
3.沒有對簿公堂 沒有一般買家 蟑螂也躲起來
像這種動輒上億的生意
怎麼可能還在那邊協調?
早就已經律師排排站了
從頭到尾新聞就像霹靂火劇情
除了建商跟建案的名字
就沒有第三個名字出現
這種只有單方面有主角
旁邊一個配角都沒有的戲
怎麼可能是真的?
結論:破綻太多 要去壹週刊檢舉一下啦 一定有精彩內幕的
SORRY STYLE
即使這些買主全部以"底價"購得,那又怎樣? "底價"的定義是: 我建設公司賣這個價格就有利可圖了,就回本且包含我自認為合理的利潤了,賣得比底價更高我賺更多。
就算全部被以底價買走,建商還是賺,只是現在翻臉想要賺更多,嘴臉真的難看。同時也是昭告未來的買主,這個建案本來的開價只要這樣(甚至更低?成交應該低於開價?)建商就有賺頭了,以後你看到飆上去的價格,就是擺明了要海噱你的。
底價是建商定的,照建商的遊戲規則買走了,就要被建商扣個"蟑螂"的難聽帽子?"蟑螂"一詞應該是用在其他更為不堪的例子上吧?
-------------------------------------
但我也不禁會多想想前面網友的"陰謀論",會不會覺得這整起事件瞎到不像真的?有沒有可能全部是演戲,只是為了要炒知名度+提高定價,好讓以後用5x、6x萬買到的肥羊還傻傻的覺得自己賺到?如果這是個操作,不得不說真是高招啊,幾乎不需任何成本就達到全國知名度+名正言順漲價了,這麼厲害的建商,那以後他推的案是不是都要多想想?
-------------------------------------
台灣的購屋者真的很可憐。一天到晚被廣告狂轟、媒體猛炸,我還真說不上來有哪個公正客觀的專業單位是完全站在消費者端提供"沒有被粉飾過"的資訊呢。
~Pain is inevitable, yet suffering is optiona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