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台灣建商鑽營的功夫.為何台灣的社區都有許多公設,不就是因為公設可以賣錢,又可以灌在坪數內.反正多些游泳池,視聽室弄大點,搞個綜合會議室,兒童遊戲室,添增這社區不少賣相,等到實際營運後,住戶才發現,好貴的管理費,好扯的公設比,好小的室內空間.而推實坪制候,壓低公設創造更多有效可賣的實際坪數才是創造利潤的不二法門,自然過多的公設現象就會消失,但建商幹麻要把獲利讓給住戶,當然是自己賺比較重要.
怎麼轉變都沒差,因為建商總價還是不會變的我比較好奇的是產權登記會怎麼寫另外若政府開始約束建商的公設比,恐怕是得修法的因為現在的消防法規,公設肯定就已是20%起跳了比較大的可能,房價應該是會漲因為那些不佔公設的3,40年舊屋,會因為新成屋『公設漲價』滯銷,而造成熱賣,老屋屋主也不是白癡,肯定也是漲價,然後舊幫新,新幫舊,最後整個房價還是大漲
不要被過去的框框給限制住了,換個方式想,房屋才是我們要住,公設是拿來用的空間範圍。而這些公設,建商大都拿來蓋健身房、游泳池、樓梯等設施,我的想法是這些公設施應該要拿來作輔助,增加房屋賣出誘惑性,就像市售物品需要透過包裝,秀色的讓你想買下它,而房屋更應該這樣做才對,增加房子的賣相,讓它更易賣出。不是虛灌於坪數內,讓房屋小得住的難過。(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想要這些設施的)或許以後價錢會貴,但至少我會知道主建築的坪數實坪是多少,而不是須灌於坪數內。或許幾年內會有青黃不接的情況,但相信幾年後,會有實坪建築出現,應該也會出現沒有設施的純住宅或是套餐式(選擇你要的設施,然後加價)的建物吧
除非消防法規改了,不然不會有實坪建築出現,(消防法規幾乎會有20%的公設)短期來講,對於建商是利空,因為漲價不好推,但是長期來講。卻是利多,個人總覺得沒公設的老屋會帶動這個政策下的買氣,最終還是全面漲價,利多反映到房市
hidra wrote:這個說法很有可能很有意思, 但是不可能.為什麼? 因為有建蔽率跟容積率問題,以目前建商一定都把容積率蓋到滿滿,生吃都不夠, 那能曬乾...所以即像是迎賓大廳, 游泳池, 健身房, 視廳室之類被取消或是減少, 也不能算進容積裡不然建商只要多蓋幾層就好了, 何必搞灌虛坪這麼累 這些空間如果在一樓可以弄成店面,或是獨立出入的住家,如果在其他樓層就可以取消,隔間拿來賣錢!!
1.新法適用預售屋,是分開計價不是不用買公設,以目前消防法規而言,新大樓公設比25%-35%都是常態2.新法尚未出爐,但依目前所知訊息,建商大概會有2種模式因應:1.議價空間縮小,現行方式開價85實際成交價可能只有70-75附近,未來分開計價會降低公設售價使總開價降低,但真實總成交價與原制差異不大,建商會很樂意用這招讓大家賓主盡歡2.調高總開價,預售屋本來就是隨便喊,以我家週遭為例06年50-55萬07年85-95萬08年95-105萬上述三個價格是同一條巷子門牌號碼差4-6號的三個新建案開價,所以10年開110-120不要太意外,到時公設大概是85-95萬啦!3.中古屋沒有分開價格的問題,預售屋是沒蓋好所以先區分好算清楚,中古屋多大多小都看的到權狀也都有寫坪數,中古屋買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屋主就是要賣1500萬,管你陽台多少錢公設又要多少錢!
其實變或不變對建商根本沒差因為賣的價錢還是一樣(買屋時建商都會說公設是幾%基本上這和公佈沒啥差別)反倒是以後想買屋的人會變成數字迷思以前27坪公設30%但以後實坪會變成10多坪那以後的人有可能會因為數字而買實坪20坪以上這樣一來房價只會慢慢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