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理財工具其中之一,
人民可藉由資金的周轉,
將資金投置於治裝、買車、旅遊、子女教育、文藝活動等等,
很多人辦理房貸,不全然在於買屋,
就如同很多人辦理助學貸款並不是繳不起學費,
而是著很於資金靈活的運用,以低利之資金來取代高利的資金。
眼下許多人將長年期房貸冠上不道德之污名,
最大的謬誤在於認為貸款人會將所貸之資金全數投入買屋置產,
進而推升房價助長炒作,因此罪大惡極莫此為甚。
我不敢說這種情況不會發生,但房價的高低若只在繫於房貸期的長短,未免太過簡化。
若能以理財的觀點切入,
40年房貸不失為一個理財的好工具,
一方面利率較信貸、信用卡利率低,
另一方面核貸的金額也較高,
可以讓年青朋友充分運用,
畢竟人生不能重來,
在最需要資金的當下,
若有一低利、長期、高額的貸款,
也算是人生圓夢的好幫手。
Jamespon wrote:
選舉明明就是一個少數服從多數的活動
即使是握有那80%資源的人,他們的人數終究只有20%
且選舉制度是不分貴賤,一律一人一票
理論上80%的人才是真正可以左右結果的
但為什麼總是那20%的人得到利益...(恕刪)
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上沒錯,但...當一個群體被切割開時,譬如 60% 跟 40% 好了,當 60% 那一邊的人有一半以上同意某決策,表決時 60% 那個團體就會通過,然後 60% 再跟 40% 一起表決,40% 那邊的人也無力反對,所以事實上只要全體人數的 31% 同意就可以左右結果。
如果再切下去,最後決定的可能只是幾個人而已...
當然,這個模型忽略了很多變因,只是講個少數控制多數的概念而已。
還有啊,沒有握有大量資源的人是沒辦法參加選舉的,宣傳車、廣告單、廣播、電視廣告...哪樣不是用錢砸出來,窮人哪有辦法這樣搞,當為了選舉去尋求財團資助時,很難不變成財團的打手...
民主制度發展也沒多久,也許走不通也不一定。
這三種制度在現階段會產生需求差異嗎?
如果全面性要求停止銀行房貸業務,全面性要求新屋成交必須繳清,當然會降低需求,進而影響價格!
相同的延長為40年,當然會降低月繳納金額,導致需求上升,這時候價格自然也會推升!
房市場上刺激需求只會刺激價格上升!
這也是問題癥結點所在!
況且長時間的房貸業務,連帶的銀行會要求提高保險額度,降低貸款成數來規避風險,這些成本還是承貸戶要負擔!
短期內需求增長後,價格也推升,然後市場經濟又開始依照自有的法則,回歸本質!
所以先前台灣不斷釋出幾千億優惠房貸,一次又一次,就是因為市場又回到了原點,需求又不振,所以又再次提出!
這項政策也是一樣,市場短暫推高後,又是回到原點,
只有幾項不變
1.銀行貸放額度,房屋貸款比例與總金額雙雙推高!金融風險更高
2.政策性的維持寬鬆低利率導致房價不墜,需求又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