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依市價徵地,敏感一點的應該知道政府的下一步...

ccicjason wrote:
"既得利益的人要檢討這個得利的不合理制度還不行,這是甚麼道理??"這道理是叫"口是心非".一邊說18趴這個制度不好,一方面又利用這個制度去得利. 如果覺得這不是公平的制度, 卻依然利用這個制度佔便宜, 而且還大聲的攻擊它. 這種做法不是口是心非是什麼? 不過這真的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


講到18%,就一肚子火大,
一年國家要花近千億的預算來填這個黑洞,
而到去年之前,根本是沒有法律根據的,換言之就是"非法"
當前政府對18%最大的改革貢獻,就是讓它非法的身分就地法制化,
使得這個財政枷鎖牢牢套在台灣納稅人頭上,永世不得翻身

領18%的,絕大部分都是同時領有優渥的月退俸
負擔絕大部分稅收的卻是可憐的一般受薪階級
不知道這又是算哪門子的"正義"

致於你所說的"一邊說18趴這個制度不好,卻依然利用這個制度佔便宜, 而且還大聲的攻擊它."
這個人,她已經沒有在領了,所以現在應該是有資格批評囉?
所謂"知恥近乎勇",總比那些"擇惡固執,吸乾抹盡"的無情吸血鬼好多了


非法變合法

有夠不要臉

離題了,樓主sorry


怒濤爆裂 wrote:
您說的都很對~但為何...(恕刪)


民主,在選前就是用選票產生約制的力量
今天無論究怎樣的原因或理由
至少他們願意聽進去,並試著著手去做
比起過往的幾位,除了激起更強的對立外
完全不理會人民的感受來說
表現上還要積極多了

------------------------------------

我不是憲法和法律的專家
然而當看到市價徵地時
腦子裏浮現的卻是漲價歸公
由於環境的不同
三民主義的理想無法完全的在憲法中落實
當年在求學階段
並沒有特別去思考這個問題
如今讀來卻有點驚心動魄
故也盼望借這個機會能有人解我心中的一時之惑

若土地真實的反映市值
而非如現所見的公告市值遠低於市值
若依漲價歸公的字面意義來說
政府並沒有任何的額外損失
因為漲價的部份屬於公共財
若此土地以從事公共建設那感受還不大
若此土地於將來再經標售
並由開發商以建案方式推給一般民眾
那現存的高房價不是又會再升上一大波了嗎

惟一目前我發現的好處是
政府每年因此而增收的土地稅和房屋稅的收入將可合理的大大的提高
因此累積到的租售成本將會更為可觀
而這些對於想買房或租房的人勢必造成更大的負擔

台灣的土地面積狹小
除非經濟停滯發展
不然全台的土地都將因都更和開發而水漲船高
當全民都買不起房子
或是逐漸的搬離市中心時
不知是人民之福還是財團之福呢

故希望有人幫我解惑
也許我的擔心是多餘、錯誤的呢






minidow wrote:
以往就是就是怕沒錢,...(恕刪)


放心啦

活不下去之前就暴動了啦

現在只是僵屍狀態
批評是誰都可以批的, 只是若是左臉批右臉拿, 那這個人的心態是可議的.

好像他不拿是因為被報料之後吧? 被揭露說也有領18趴以後才說不領, 這種"知恥近乎勇"的行為,實在是讓人5分欽佩呢?



minidow wrote:
以往就是就是怕沒錢,...(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