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lotw wrote:問題是你拿什麼標準來...(恕刪) 台灣地區水資源缺乏的確不是新聞,但如果只要不停水就會漲價那很多地方不只台北市,應該都會漲啊......要講這些,那我可不可以說大台北都在台北盆地裡面,遇強震會有液化效應,那房價怎還會漲成這樣?甚麼有的沒的理由都拿來墊高房價,那我如果講一堆缺點,價格會下來嗎?
lelotw wrote:問題是你拿什麼標準來...(恕刪) 台北縣市多的是外來人口只是進住的時間點不同試問??有多少比例是因為(水)如果台灣人民的居住分布可以被水所牽制,全都跑來這臉盆定居,屆時會有更大的問題需要解決我只想說台北市是首都,他的漲價和保值性在於其它原因未來性也是其它原因而不是拿(水資源)來說嘴-------------------------------------------------此外,我不知道所謂穩定的定義個人經驗:1.在台中市待過一年2.大里市待過一年3.新竹市和竹北市前後待過十年4.虎尾斷斷續續待過的時間也差不多八年5.板橋念過幼稚園、國小、國中,最近工作的關係又回來住在上述地方待時,供水都穩定正常越來越多大樓社區,蓄水池真的很屌現在住的地方是12歲的社區曾經停水兩天半,社區住戶依然有水可用是大台北地區的關係嗎??那大家現在應該先去烏來置產,而不是台北市中心
手排好難 wrote:我只想說台北市是首都,他的漲價和保值性在於其它原因未來性也是其它原因而不是拿(水資源)來說嘴...(恕刪) 你見過我說過那些話來否定"其它原因"?我提出了未來的"一個原因",其他都是你幫我補上去的!我提出了一個可能原因,當然不會是全部原因,你應該提出你的理由來否定這個原因,而不是因為有其它原因,就說這不應該是原因。有點繞口,有看懂吧?
lelotw wrote:你見過我說過那些話來...(恕刪) 好吧!!那您何以見得所有擠到這臉盆的買主有把水考慮進去說白一點,工作機會才是原因,就算想賣東西也要有人氣前陣子很紅的台南花園夜市叫賣哥....他今天如果在木柵的富德公墓上叫賣,業績會一樣好??水??------------------------------------------------再重申,我的意思是拿水來跟房價一起討論太奇怪了除非台灣變沙漠,台北變綠洲,否則這條件永遠是空談也許真有這麼一天,但等到水問題發酵.......屆時我想房價應該可以留給子孫煩惱
連德國的房地產都漲了,你還認為房價漲只是炒作的結果?==============================================連美國日本的房地產都跌了,你還認為房價跌只發生在台灣嗎??==============================================如果喜歡斷章取義就永遠是bias !!!如果台灣房地產這麼好房仲趕快去地下錢莊借錢來買房呀!!反正穩賺不賠!!!
手排好難 wrote:好吧!!那您何以見得所有擠到這臉盆的買主有把水考慮進去說白一點,工作機會才是原因,就算想賣東西也要有人氣...(恕刪) 我沒有說"全部",我這段發言是回 nelson5 的,他說政府資源有限,未來只能把資源集中在大城市;而水也是一種重要資源,台灣水資源的問題,用錢也無法解決,以後會是維持北市房價的一個原因。我說的是未來,你要我說過去有多少人為了這個原因搬來台北,我答不上來!
zerokiller wrote:台灣的房價都是政府的政策在保護在硬撐著有良心的話,應該學學國外的房市政策包準房蟲死光光... 幹麼靠政府?靠禿鷹就行了Blackstone Group 已經開始撤出中國房地產了 就是不知BX有沒有丟錢進台灣?
我最近才在看大前研一和柳井正的書, 似乎大前研一也認為未來趨勢就是政府有限資源的有效利用的看法, 當然大前研一和柳井正是以日本的方向來看, 因為過去的日本已經習慣了那種就算只有五十人的小村, 20個自耕農的農園, 政府都會編列預算做交通建設, 但是依照大前研一的看法, 未來各國政府的緊縮預算的考量下, 也就是他口中說的未來政府會比現在還窮一半, 所以這種狀況不會再出現 (除非繼續無限制地舉債),其實這種預算緊縮的趨勢也開始在各國發生, 歐洲有很多國家的道路, 如果使用率低的, 甚至已經不編列預算維修, 義大利很多原本的古蹟和景點, 甚至度假海灘, 因為地處偏遠, 在財政考量下, 政府也不編列預算維護, 甚至考慮直接賣給國際上任何有興趣購買的私人 BOT,在日本和台灣, 很多偏僻的國中小甚至開始併校, 廢校, 在日本甚至發生小學生上學必須搭乘火車, 也因此造成原本鄉村的居民往火車運行的沿線搬移 (因為這樣至少上學還方便一點), 站在教育的角度的確造成很多學生受教育的困擾, 但是站在經濟的角度, 卻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因為這些資源和預算效率最大化的考量, 如果沒有特殊干擾(例如為了某特定樁腳, 或者為了炒作土地), 人民為了得到較佳的資源, 例如比較好的教育環境, 醫療品質, 安養照護機構, 電信與交通建設, 會無形中被引導往都市集中, 至於過去那種為了百來個山上的果農花了十幾億蓋產業道路, 然後每年還要花個五千萬養護道路的狀況未來將不復見lelotw wrote:我沒有說"全部",我...(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