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anCheng wrote:其實我是長期觀察經濟數據的人我自己觀察到後來,覺得台灣一定會面臨經濟下修只是長痛短痛的問題,根據歷史經驗短痛對國家會比較好但是人民往往會因為不喜歡,而推翻執政者最近幾年的德國因為施羅德總理強制性的景縮政策,造成民怨所以選民硬是把他給拉下來換梅克爾接任,但是卻換來德國現在變成歐盟最強的國家所以她真的是撿現成的....(恕刪) 我好像嗅到現在執政黨有在鋪路...會不會是我們誤會他們了其實他們是智者....
大家都喜歡看數據那就自己看吧參考參考我28歲做房仲快5年了..我也買不起現在的高價位但是這就是現實跟趨勢~物價瘋狂飆升,奢侈稅確實打壓了投資客...但實際上吃虧的還是全民接下來的土地跟建築公告現值拉上來....說是說這樣可以平房價實際上是徵稅,有房的人的稅金(契稅、土增稅、地價稅不斷提高~甚至數倍)實價登錄後,準備接受實價課稅到時你買房或是想賣都很痛苦~所以結論回來,是台灣的經濟走向問題不是房仲願意賣高,我能低價賣出~一堆人搶著買不是皆大歡喜重點是屋主願意嗎?你願意嗎?看回不回 雙北房價持續攀高2012/04/13【聯合報/記者何醒邦/台北報導】油電雙漲,房價也依舊居高不下。住展雜誌昨天發布第一季大台北預售屋房價,台北市去年第一季每坪74萬元,今年第一季則為80萬元,年漲8%;新北市也從30.6萬上揚至34.4萬元,年漲12.4%,皆創歷史新高。奢侈稅自去年首季曝光以來,成交量雖萎縮,但房價卻持續上揚,看回不回。住展雜誌研發長倪子仁說,過去一年房市利空不斷,但雙北市房價仍維持高檔不墜,顯示雙北房市有著根本的供需失衡問題,民眾購屋壓力短期內恐仍居高不下。北市方面,今年第一季和去年同期比較,平均房價從74萬元上漲到80萬元,漲幅達8.1%。12個行政區中,除士林區小幅下跌外,其餘皆呈上漲。目前仍以大安區預售房價最高,平均單價每坪125萬元,其次為信義區的115.5萬元,這兩區歷經風雨一年,仍只漲不跌,不過漲幅已較先前趨緩;而北市目前房價最低的是文山區,一坪51.6萬元,和去年同期大致持平。新北市精華區房價攀升明顯,平均房價也從去年第一季的每坪30.6
S.S.Yao wrote:大家都喜歡看數據那就...(恕刪) 搞了老半天,原來是房仲?因為人人不想把房子降價賣,所以房價不會跌?因為人人都不喜歡領22k的低薪,所台灣勞工的薪資只會漲不會跌?因為....你的理論太經典了,忍不住要給你拍拍手。
不能怪鄉民希望房價跌,住在大台北地區沒有房,想買房又沒有房的鄉民太多了,看著房價一直漲,心裡怎麼能不急,別人因為房價漲而獲利,自己卻因房價漲而受害,心裡怎能不氣,現在房價貴,買房的入手成本高,好不容易買了房,終於搭上可以因買房而增值的列車,就算自住,心裡也暗爽,如果要賣誰想賠錢賣,不好好賺一票怎麼對的起苦了這麼多年的一家大小,房價又墊高了,終於房價高到離譜,狠狠的下修了三成,但下修三成的房價,買不起的鄉民還是買不起,那些有錢人又趁機進場掃貨了,台北居大不易,生命自有出路,相信大家會找到生存之道
Alfa20070128 wrote:搞了老半天,原來是房...(恕刪) 哈哈,所以說美國人跟日本人還有大陸人都是白痴,所以房價才會下跌只是台灣人民最聰明,所以全世界房價只有台灣不會跌,到時候賣掉台北市把美國買下來,人人都有綠卡,讚!!!
從美國的經驗來看一下,2000年網路泡沫後,Fed不斷降息釋出大量資金,間接的鼓勵人民買房,因此造就了一波美國房事的大多頭,最後終於在2008年泡沫破滅~最近很多人在討論,美國經濟不見起色,Fed會繼續推出QE3,再度放出大量資金,因此會造就另一波的房市多頭行情.不過有趣的是,儘管Fed繼續放出資金,但是美國的房市仍然不見好轉,價格與成交量仍呈下滑...說了這麼多美國,轉回來台灣,因為ECB跟Fed大量丟出資金,再加上大家的經濟狀況都不好,都希望透過匯率貶值來提升國家競爭力,但也因此面臨通貨膨脹的風險,美國/歐洲因為本身的"房地產"都在跌,通膨的壓力相對較低,但台灣呢?換成你是政府,油電雙漲,課徵證所稅後,會不會打社會正義的大旗來打房,藉以壓低通貨膨脹?左岸就是這樣的做法,打房都打到趴在地上了還不鬆手..最近彭總裁說要把今年的CPI控制在2%以下,就很耐人尋味,央行有甚麼工具,財政部有甚麼工具,大家不妨想想~~
現在的房價就算跌了兩成,鄉民們就買的起嗎?只要自己還買不起就會鬼叫房子貴,沒房的鄉民希望的是房價腰斬再腰斬,然後以為自己可以危機入市。房價真的腰斬再腰斬,應該台灣經濟也快完了,連自己的飯碗都快不保了,還想趁機撿便宜?能不能有自己的房子?能不能買的起自己的房子?每個人條件不同,真的不是公平的事,自己想辦法多賺點錢才是實在的,手上有錢就算沒房子應該日子也可以過的很開心,就怕手上沒錢還想要有房子,那會過的煎熬,房子可能是一生中最大一筆支出,門檻本來就很高,尤其台北巿,想辦法多賺點錢好過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