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台灣房價改實坪計算會如何??


luka1027 wrote:
所以喽,人站在什麼角...(恕刪)

你覺得我反對實坪計價嗎??

不...我不反對,我前文也說,我不反對,

但實情還是要說,房價不會因實坪計價而下跌

至於公設為什麼要買??要付錢??必要性的公設是住宅的一部分,
藉由相關者共同之力來完備其住宅使用之基本機能,例如樓、電梯,
是否也該視為住宅的基本配備之一,只是他必須開放供公眾使用,那花錢買這應該沒問題吧!

而我想你抱怨的是,一堆健身房、室內游泳池、視聽室、交誼聽!覺得買了沒用被灌水吧!
那就別挑這樣的案子,買沒有這些灌水公設的案子,這是可以選擇的,因為不是所有的建案都如此。

如果消費者都往這邊購買,那市場也會往這靠攏。

雨遮...這是個問題,是被有些人灌太兇太滿,是直得爭議,
不過合理的雨遮,在日照強、多雨的台灣是符合環境的,還有騎樓也是。
luka1027 wrote:
又可以告訴我上海一個兩千坪土地社區,新建案,蓋到B2坡平車位,碩大中庭花園,十層樓建,只有八十戶,平均一百五十平米一戶,公設比為何只有15%?

可否有圖給我參考,我應該有能力可以告訴你why,其中的問題點在哪,只有文字我無法回答。
越完整越好,地下層、1F、標準層、屋突等各樓層,平面即可。
luka1027 wrote:
黃金海岸最市中心最高級的社區,Sheraton飯店集團物業代管,三十樓建,送兩個免費坡平停車位,無敵大公設游泳池與電影院,無敵海景,賣實坪,零公設比,一坪約五十萬台幣,所有產權都登記給個別住戶與分配,他們不就虧本破產了? 更別說當地稅後薪資平均是我們的四倍.

我沒住在那,沒在那經營過,沒去過,無法知道那裡的建築成本、土地成本、經濟情況的情況,
我無法告訴你why,不過,那的建商搞不好利潤比我們還好,你知道更詳細的實情嗎??提供一下!

說真的房價便宜、薪資高,我記得移民門檻也不高,如果有技術跟外語能力,移民過去怎樣??
luka1027 wrote:
建議您下次賣房子,不要算公設與雨遮,在新北市直接喊價每坪一百五十萬,看市場反應如何!

中永和、板橋、新莊大概機會小,地太貴,不容易在這些地區推案,
不過土城有機會,我推你願意買嗎?當然不用150萬/坪,
以土城目前房價30多萬/坪來看,如果45坪含30%公設是1350萬,那不算公設,
31.5坪實坪變42.9萬/坪,你願意來買嗎??


taiwan2008 wrote:
改實坪本來就是該走的...(恕刪)

你說的都有阿,買賣契約上沒寫清楚,

房屋所有權狀上不是都寫清楚了嗎?
土地所有權狀上還有土地持分面積,

你有看過嗎?

如果找不到

如果你的房子在你名下,拿起你的身分印章,到你房子管轄的地政事務所申請一份建物第一類謄本,

上面都有,記得是第一類別弄錯,這只有所有權人/管理者/他項權利人能申請,

申請到別亂丟,你房子的很多秘密都在這,要小心保管。

公設佔多少, 室內可住的佔多少,陽台 雨遮 車位面積, 全都有。

別再喊沒標清楚,是你沒看,不是沒標。

我相信,建案的廣告會往這邊走的,

但地政的法規是不會改的,因為他已是實際面積登錄的,

如果改成公設不登錄,那公設豈不是變成無主產權。
mavrick wrote:
你說的都有阿,買賣契約上沒寫清楚,
房屋所有權狀上不是都寫清楚了嗎?
土地所有權狀上還有土地持分面積,
你有看過嗎?
如果找不到
如果你的房子在你名下,拿起你的身分印章,到你房子管轄的地政事務所申請一份建物第一類謄本,
上面都有,記得是第一類別弄錯,這只有所有權人/管理者/他項權利人能申請,
申請到別亂丟,你房子的很多秘密都在這,要小心保管。
公設佔多少, 室內可住的佔多少,陽台 雨遮 車位面積, 全都有。
別再喊沒標清楚,是你沒看,不是沒標。
我相信,建案的廣告會往這邊走的,
但地政的法規是不會改的,因為他已是實際面積登錄的,
如果改成公設不登錄,那公設豈不是變成無主產權。
在扯什麼呀?人家在說「實坪計價」,跟什麼「登記」何干?大樓、別墅公設登記為公有共同持分,跟買賣計價何干?

台端所說的權狀,除了陽台、露台外,有誰分得出其它公設「確實」在那裡?曾於預售交屋時細問接待人員公設分配,也還是忽攏什麼樓、電梯、走道、大廳、車道等,那裡幾坪如何說得清楚?最可笑的是700萬買的法定車位,沒有獨立產權,權狀上有31坪,經理堅稱那些只是車道轉角空間等其它持分,但問他若如此老人家二個車位就沒有登記在權狀上的持分權利時,經理又顧左右而言它,扯什麼公有防空避難空間,住戶公約有登記等等......搞得老人家也開始懷疑到底花大錢買31坪公設是否有重覆購買車位,這樣的資訊對稱透明嗎?

mavrick wrote:
你說的都有阿,買賣契...(恕刪)


我認為您的立場,跟我們這些反對者的立場是雞同鴉講,重點是"公設比是找工具炒作房價的起始點",而不是為了要"公平".

講那麼多,您對這點還不清楚,國外有很多很多社區大樓,有車位有公設,沒有什麼產權分不清楚的,車位自動會被登記住戶產權,公設自動被登記由社區所有,分配給各住戶,沒有所謂"公設無主產權",只有建商與政府在找理由炒作房價.

相信您也知道台灣充滿黑心的建商,搞建築的跟黑白道都脫不了關係,上市公司也很差,甚至更差,偷材料,偷設備,施工品質惡劣,偷公設,偷雨遮,很少有符合性價比的合理房,暴利房卻一堆.

台灣在地球唯一的公設遊戲真的這麼棒,這麼的公平,目的是為了公平正義?

如果您真的有良心,建議,多多去走走世界各國的社區建設,回來寫個報告,告訴自己什麼是合理,什麼對消費者最好,順便給我一份啊.... 去看看別人的建築法,容積率,材料,施工,公設...

有關移民,如果有能力,又沒有後顧之憂,誰想要留在這鬼島,早就移民了.
其它不談,光房地產就被政商與壞建商們弄的污煙障氣,而房地產是每個平民一生最重要的負擔與生活,其它物價根本不算什麼.

luka1027 wrote:
重點是"公設比是找工具炒作房價的起始點",


從一開始吵雨遮、奢侈稅、實價登錄,現在又變成公設比才是萬惡的根源了?

能不能直接規定台北市房價一坪不能超過多少就好啊,這樣一直找理由要搞到哪時候,台灣沒其他的政策要管了嗎

Arch.Gabriel wrote:
從一開始吵雨遮、奢侈稅、實價登錄,現在又變成公設比才是萬惡的根源了?

能不能直接規定台北市房價一坪不能超過多少就好啊,這樣一直找理由要搞到哪時候,台灣沒其他的政策要管了嗎...(恕刪)

因為整個就是一團亂啊
買了35坪,
室內只有23坪,
其他12坪根本不知道在哪裡,
這樣子對嗎?

別說買屋的人不知道
我看連建設公司自己都不知道。
問也問不出所以然來,
支支摀摀的。
誰知道裡面有沒有灌水。

THE666 wrote:
公設不計價?我曾舉個...(恕刪)


公設不計價的意義在於實際反應真實的房地產價格, 而不是干預總價.

實質影響有三
1. 國際性調查公司所得到的台灣房地產單價數據與國際間的計算方式一致.
2. 地價稅/房屋稅的稽徵面積會改變.
3. 建商不用再費盡心機把雨遮, 柱子, ...搞不好哪天來個波浪型天花板也列入公設, 因為不計價.

難道要建商規規矩矩, 老老實實做事, 在台灣是件不可能的事??
以我在美國買屋的經驗,以美國為例,你看到的大樓公寓購屋資訊就是產權室內實際面積(含各房間長乘寬),廚浴設備列表,及總價,就這樣!在美國購屋是看總價,不太會去攤算成一平方呎多少錢,因為那沒太多意義,公共設施不同,地點不同,建材不同,設計不同,樓高方位不同,看單價真的沒用。
建商訂房價當然也是要依據單位造價成本來估算,最後訂出來就是一個市場合理的總售價,消費者可以從大樓的各種條件並參考附近實價來決定。
這樣一個以總價概念來決定的購屋市場,就不會有類似"難道建商蓋公設電梯樓梯就不用成本嗎?"這類問題存在了。建商當然會把成本都攤到每一戶,設備好設施佳的大樓室內同坪數總價自然貴。
這樣的制度建商自然無法虛灌坪數,因為是算室內實際面積,雨遮這些自然就不會強行計入你的產權面積,但是你也是花了購買雨遮的錢並享受到雨遮擋雨避曬的用途。對建商而言,就不會像台灣一樣以灌水坪數當賣點,而是在設計,建材和公共設施上去提升以增加價位及吸引力。

andy2000a wrote:
那為何建商不寫清楚 ?? 日後有問題也好查,

寫清楚會有壞處嗎??

實坪計算會有壞處嗎??


說真的,不是沒寫清楚,明明都有寫清楚,而且一般還都會附圖
前面說了,是笨蛋太多,看不懂

明明都是牛頭牌
為什麼有賣100萬
也有賣130萬的
有哪些配備為什麼不寫清楚
為什麼為什麼?

就只寫實坪,告訴你,笨蛋還是笨蛋.
一樣還是不懂.
而且更好騙.
JIN DER LAND OFFICE
JINDERLANDOFFICE wrote:
就只寫實坪,告訴你,笨蛋還是笨蛋.
一樣還是不懂.
而且更好騙.



這話沒營養到極點,

看不懂的就是笨蛋???

依我看,讓聰明人都看不懂的設計才蠢,

而對蠢主意沒意見的人,更是 蠢中之蠢!

美德日都採實坪實價登記,

台灣自已發明將雨遮列入房屋所有權內可以得諾貝爾獎了!

﹣﹣

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是要炫耀你們有多聰明嗎?

有比較聰明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