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c1234 wrote:我比較好奇的是居...(恕刪) 感謝rsc1234大將我家從貧窮線以下拉了回來,我一直以為以我們四口之家約NT$500萬左右的年收入,在台北應該還能算個小康家庭,看到有人說台北的人均收入50,000美金,差點將我從夢中打醒,還好rsc1234大再度給了我信心‧
rsc1234 wrote:我比較好奇的是居然有人會相信這個數字這數據的問題 早就討論很大了...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54&t=1040379&p=1 感謝你提這個討論串出來不然我一時還找不到這個4萬8千美元的報導台灣經濟研究院的數據有其資料來源反觀01討論串底下的討論除在那邊喊不可能之外有任何實際數字反駁嗎?就算是有錢人拉平均這統計又哪裡有錯?還有您在台北有房產之前就有提過我講的人當然不包括你請不要對號入座手中有房的在香港置產叫做投資如果是這類有閒錢投資的人就不要打著居住正義的大旗整天喊要台北市房地產下跌這樣會讓人聯想是不是要低買高賣賺一筆?
perahia wrote:感謝你提這個討論串出來不然我一時還找不到這個4萬8千美元的報導台灣經濟研究院的數據有其資料來源反觀01討論串底下的討論除在那邊喊不可能之外有任何實際數字反駁嗎?...(恕刪) 台灣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報告自己已經解釋很清楚了,主要是因台北市戶籍人口數較少,因此才會有這麼高的數字,但台北市產值,乃匯集台北縣市、基隆市、桃園縣等就業人口,因此若將大台北地區列入,人均GDP只達25,000美元。
一些官方 研究機關作的數據都是看看就好 比如台灣人的人均比5年前高但是大學生起薪卻是每況愈下 上班族更是越來越苦大家真的有變有錢嗎?要操作帳面數字 讓老闆爽這種事情相信大家常做但是要說台北市人均比香港略高所以房價應該和香港相當 這就有點誇大了等到哪天房仲開始要求英文流利作世界各國人的生意 我才會認同台北和香港是同一個檔次諷刺的是 以前少數要求仲介外文能力的天母地區現在作外國生意的房仲 居然也大幅度減少 甚至消失了
rsc1234 wrote:等到哪天房仲開始要求英文流利作世界各國人的生意 我才會認同台北和香港是同一個檔次...(恕刪) 看看中環 IFC 靠近四季酒店出口站滿了仲介, 發傳單, 拉人好像皮條客一樣, 檔次也不見得就很高啦!
我在香港工作生活很多年了, 樓主是剛買不久嗎, 我多嘴兩句, 希望對您有幫助。您說地鐵站電梯大樓是哪個地鐵站呢, 灣仔還是銅鑼灣, 兩個地方距離不遠但是差別很大。另外, 35年的電梯大樓算是很舊了, 所以價格普遍比不上較新的大樓。您說的實用面積, 也是最近才規定要標示的, 其實香港的標準也不是很透明, 有的連窗台都算進去。您了解最近香港為了壓房價出的政策嗎? 事實上已經造成二手樓房成交急速下降, 地產商也加速將新成屋出售。希望您真的有親自看過該物件, 也對香港的樓市有一定的了解, 也許您才是行家, 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祝您投資順利。
rsc1234 wrote:等到哪天房仲開始要求英文流利作世界各國人的生意 我才會認同台北和香港是同一個檔次 你是說香港的房仲們,普遍英文流利嗎 ?久居香港的鄉民們,大家說說看吧!我在香港生活了五年,大的外商公司裡,的確他們普遍都可說英語,但絕對談不上流利.舉例來說;你走進皇后大道中一號,匯豐控股的總部大樓裡,開口用英語問事情,是人人都能以 "流利英文" 應對的嗎?街上多數的港人英文都不是太靈光啊 !難道你認為香港的房仲們都是出身港大,科大,城大還是浸大的嗎?不過,台北和香港的確不是同一個檔次的,新加坡與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有大量的外商,對外國人置產毫無限制,等同本地人,不需要申請核准,給錢就行.除了部份地區如太古城有999年的地上權,可以算等同 "土地所有權"其它香港多數的私人公寓都只有70年的地上權.
香港有什麼了不起,告訴我,香港可以買的到雨遮嘛?我們台灣,還另外買得到雨遮.現在大建商的新案雨遮都可以買到五坪,小則買得到雨遮兩三坪,比主臥室還大,不怕刮風下雨,大太陽時還可以出去躺在上面納涼. 不信嘛? 我們所有權狀可有登記雨遮坪數喔,以此良策,政府引以為傲,細節規則清晰,清廉治國.細看台灣,台灣是要去體會的,環個島,到處都有重劃區豪宅豪價,很美,台灣還有雨遮之美,台灣很有人情味,愛呆丸啦.我們除了向香港學習買公設比,學習政商合作,還更發揚光大. 向兩兩岸三地辛苦的建商致敬,互相指導與學習. 中國人起來,中國人起來,啦...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