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天行 wrote:
祖宗有努力,留下幾間不難收租的屋。
年均收不高,扣除營租成本也就五十來萬。
這幾間若按實價登錄賣成得近似價,五千萬入袋倒是不難。
年盈收百分之一,大概再租出的可能性或有廿年或卅年•••
也許,有可能,也可能非常難。
但坐擁金雞母的感覺反正還不錯!
的確,隨便自信比較懂投資者,認為一百萬資金投資一年獲利一萬沒難度,可是投資從未失利的神人是罕見的。
所以很會選址搞隔間拼行銷的房東,一年出租收益應該要至少百分之三以上。
意即不借貸花千萬買來屋搞出租,月租金一定要淨收二萬五,如此收他個三十五年始得回本,之後全部都賺來的。
更爽的就是十年十年又十年後,原來千萬的屋產漲成十億,這便是不動產投資的至高魅力!
事實擺在眼前,雖然過去的事實可能是十萬買地蓋屋漲成千萬。
但是誰能斷言現在千萬買屋卅年後無法變成十億哩?
一百兆面額的鈔票屆時幾大袋丟沙發上,十億?
真的沒什麼不可能啦!
====================================================
我的祖宗也有努力,留下一堆土地跟透天
年均收租不高,但月收超過你的年收
這些房地產要換成價錢,我不會算
要再出租,只要台北沒變成台北湖,或者核能廠爆炸
可以一直租到台北的房子沒人租為止
因為我們有的都是土地,一千萬的房要收到兩萬五是很有難度的,而且還要面臨老舊的時候不好出租的問題
看你的舉例就是只是房屋而非土地
以前我們買一百坪的地只花兩千元,後來台灣因為經濟起飛,薪資往上調
一百坪的地變成兩萬,而又經歷都市更新,還有捷運站的建設,價錢已經翻了不知道幾倍
台灣紡織起飛的年代,我們賺的錢就是都在買土地,民國七十幾年我們就在開有手動天窗的賓士了
但現在的房地產已經是在賣你"未來"建構好夢想的價格了
在台灣的人口結構,產經條件不能吸引國外的資的狀況下,也許最近就是歷史高點了
東西沒賣掉,空在身上說價值多少錢都沒用,賣的了那個價錢,才是真的
每個時段的風光的產物是不同的,以前的台火,國泰人壽都曾經風光一時
放眼國際吧,當眼界不只是在台灣,思考邏輯就會不同
台灣一直在走日本的路,大陸一直在走台灣的路,現在要找的點應該是那些新興國家才對
對了房地產是有崩跌過的,而且當包租公不一定好租,受景氣影響很大
而且還會遇到奧客
等政府每年調高公告地價到接近市價的時候,那時候想跑都跑不掉
之前朋友在炒重劃區,花兩千一買土地,等政府宣布重劃就跟建商合作,建商就會行銷了
一坪喊到三十五萬上下,看樓層高低,兩千一百萬當初買的土地,可以換回四百坪的建坪
(等於一坪花五萬出頭就買到了)
如果賣得掉,一坪賣三十萬,轉手賺一億
人家說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
我在想盤子到底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