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2015 wrote:
01各位大大就這麼容...(恕刪)


那個年代.北新路東側.新店市公所旁邊跟後面大多還都是稻田.比較熱鬧的是中華路這一側..

當時新店最熱鬧的都是北新路沿線.有主要道路的交會點附近.

中華路並不是主要道路.只是那邊有鎮公所.跟新店分局.所以稍有人氣...

但是總價50萬.這就有點偏低了.不排除建商便宜賣...

因為.1980~1981年我現在的家蓋起來.土地是祖產.地基100坪.室內40坪.一樓平房.

打地基+鋼筋水泥磚造房.造價就花了120~150萬了.這還是我爸請有建築工經驗的朋友一起幫忙蓋的..

地點在青潭附近...

AnChieh Tsai wrote:
台灣有日本化的趨勢

你忘了 "人口紅利" 的效應.
在紅利高點反轉之後,
經濟要好就有點難了!

每年跌 "4%" 也不算多,
全新的17年後剛好腰斬.

aaaa2015 wrote:
01各位大大就這麼容...(恕刪)


舉我家例子:中和 近捷運站 18坪(幾無公設比)
1979年 32萬(紅豆餅一個一元)
1990年 75萬(同社區另增購一間)(印象中1993年Lancer 39-42萬)
2013年 630萬(實價登錄)(紅豆餅一顆至少10元以上)

房子年增率約8%,食物類漲幅倒沒那麼大。

adolf1106 wrote:
北市1980 房子兩...(恕刪)


一樣是買32坪,1980年可以住4個人, 2013年的房子已經住不到4個人或住的不是那麼舒適了....
這還不是漲嗎?
只看數字...請問您也是現任的閣員嗎?
1980 新北市32坪房子 2,000,000元

------------------------->

光這一點就是錯的,我家就是1980年的房子,30多坪,70萬,跟你講的200萬差3倍,

2013年我家附近的新建案,實坪32坪 = 至少40坪 也要1000萬。

所以因該是70萬變1000萬才對,比你講的30年物價變化,多太多了
分析得當,好文

但我想加...

知名周刊的資料

在1158期商周裡面提到一些數據:
1.2009年台灣全體民間企業受雇者平均月薪為43,000元,相較1999年,十年間薪資略成長5.4%,如果扣除物價後的實質薪資,十年來不增反減,變為-4.3%。
2.2008年台灣受雇者報酬占GDP約47%,遠較日、美、法、英、徳等主要國家為低,企業盈餘佔GDP比重達48%,又遠較上述國家為高,政府佔5%亦遠較上述國家為低。
3.臺灣就業總人口約1,400萬人,民間受雇者占70%,遠較雇主與公務員多,如果十年來GDP成長30%,薪水應該漲30%,但十年卻是薪水停滯、萎縮的十年。
1999年到2009年實質GDP上漲17.5%,但工業及服務業實質平均薪資卻為-4.3%。

AnChieh Tsai wrote:
一直想要把錢和房子的...(恕刪)
一堆人搞錯重點...

鑽牛角尖在質疑單一案例,真的是小鼻子小眼睛...

為甚麼幾乎所以人都有房價漲得離譜的錯覺,那是因為自己的薪水沒有漲。

但是很少很少人看見各國政府卯起來印鈔票加上貨幣乘數效果導致的恐怖全面性貶值...

表面上看房價好像漲上天了,但是還原成實際價值,其實漲幅只是還好而已。

所以當社會大眾對於大雄說台北市一坪250萬很合理大加撻伐,

大概很少人能真正明瞭,原來其實大雄說的是真話。

至於放出來的貨幣是不是能不能收回去?

又,如果真的可以收回貨幣,那房價會怎麼演變?

坦白說,我不認為這些被釋放出來的貨幣可以收回又不造成任何傷害,

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印鈔票救經濟就像吸毒一樣,一但上癮了就回不去了。

在位掌權者沒有一個個人擔的起那種後果,

現在的全球經濟情勢,就像古早以前綜藝節目很愛玩的一個遊戲,

就是大家圍圈圈,某個位置上有一直充氣的氣球,

所有財經官員就像遊戲者,每個人都只想閃過氣球爆炸的那一刻,只求安全下莊就好,

沒有哪個人有那個勇氣去主動把氣球給戳破,所以指望這些人戒毒?哪有可能。

遊戲的終點,就是看哪個倒楣蛋在位時泡沫破了,然後遊戲就結束了。

當遊戲結束了,就是全球經融秩序的重建期,沒個幾十年很難穩定下來。

大概會變成當年台幣轉新台幣一樣,重新發行面額較大的貨幣去取代已經泡沫化的貨幣,

現在那麼多人笑買房的人是潘仔,殊不知如果泡沫破了,拿滿手現金的人絕對只會更慘。

那如果說買房持有現金都不行,還有沒有其它出路?有,大概就是黃金。

但,你以為現在的黃金就不貴?

黃金和不動產有個類似的點,就是同樣都因為印鈔票,貨幣貶值而"看起來"很貴,

持有黃金和持有房地產,在我看起來風險幾乎可以說是完全一樣,

但是不動產可以住人,可以有租金收入;

黃金則是勝在萬一逃難還可以帶著走,只是也是有被搶的風險。

以現在這種環境,坦白說,持有現金或是定存,真的不聰明。

因為持有現金或是定存,只會讓錢的實質購買力越來越小而已。
投資大陸前幾年就報酬率是全面正確的,
可是目前有些2~3線開始修正了。
1線城市還在漲,有時甚至是月增幅 3% 以上

但對台灣人來說,一般的民眾己經不太有能力買大陸一線城市的房子了。
(每台坪約9萬RMB,以台灣人的身份,如果沒管道,又幾乎都要付現)

因為買房對我壓力太大,所以我是選少量的 RMB 定存。


ventura9914 wrote:
看完感覺是..去台灣...(恕刪)
---------- 梦想很远,所以我们一步步靠近 梦想很近,所以我们一步步实现
您的看法沒錯。

只是我只想反應 現金購買力下降,現金的時間價值,如何至少達到保值

文中的確忽略了很多地方。謝謝

狂傲浪人 wrote:
房子也是會折舊的值錢...(恕刪)
---------- 梦想很远,所以我们一步步靠近 梦想很近,所以我们一步步实现
我也有想過這個問題。

但一是我能力不足以分析到這邊。

另一方面,
如果假設物品價值相等,貨幣價值下降,其實是可以暫時把薪資漲跌不計的。
因為那就好像一個人,工作能力強,錢變多,工作能力少,錢變少。
因為那就好像一個 "政府",工作能力強,錢變多,工作能力少,錢變少。

換個方式說,在假設的條件下,不論你薪資有無成長,物品的價值相等,貨幣價值還是會隨時間下降。
(我有一些南美州的朋友,因為國家控制匯率,每幾十年,錢就突然巨額變少,這種情形,台灣還沒發生過)

zea33102001 wrote:
很好奇1980年的平均薪資所得
以及各行業、學位的薪資所得,這樣就可以計算出我們現在應該有的薪資所得
因為我們只知道新聞曾經有報導過我們現在的薪資所得是倒退20幾年
再請您賜教!!...(恕刪)
---------- 梦想很远,所以我们一步步靠近 梦想很近,所以我们一步步实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