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賺錢是為了快樂還是痛苦的買房

賺錢、生活、快樂

每一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活著

一個朋友 扣掉家庭開銷之後

每個月身上只剩幾千元

至少要這樣過20年

但他就是想要有個房

一個朋友 不想買房

收入不高 但是過的開開心心

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一樣

只要自己開心就好了

陳小皮蛋哥兒 wrote:
我業務性質 每月收入...(恕刪)


誰說賺錢是為了有個窩??

看能力而去定義吧。

賺錢對每個人來說有不同的定義

讓生活有目標、為了養家活口、為了私人物慾等等...

別想的這麼嚴肅,真正有心要買房,才不會像你這樣爽爽過

你的收入算不錯,但開銷控制不好,光車貸跟飯錢這一塊就可以在省下來儲蓄了~~

陳小皮蛋哥兒 wrote:
我業務性質 每月收入...(恕刪)


有土斯有財的觀念造成台灣人即使賺再多都不夠花

小弟固定月入實領43139(一年3次獎金非固定)
太座20000

每月固定支出
一個女兒2歲多一點
房貸28636
車貸14005
保險10810
水電、瓦斯、手機電話、油錢、餐費、過路費等.......早已破表
(當然還有些備用金)
雖然很緊繃,但至少房子繳了是自己的,也算保值!

放假沒事盡量不出門,出門大多帶小孩去公園玩溜滑梯,或到免門票的郊外風景區踏青,不喝飲料,每天自製檸檬水,三餐大多吃公司餐廳,偶爾假日去吃好料,日子也算過得開心!

如果不想過著花錢會受拘束的生活,那還是繼續租房就好
陳小皮蛋哥兒 wrote:
我業務性質 每月收入...(恕刪)

我是過來人,深深感受辛苦一輩子除了要養家活口外,幾乎大部份餘錢都鎖在房子上。
買不買房子其實對很多人都很掙扎,有個屬於自己的家是多數人追求的,可是代價真的
太大,現在買房大部份都有貸款,每月付本息的生活真的很辛苦,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

其實對現在大部份還沒有自己窩的人來說,買房真的是不容易,光頭期款就不知道要存
多久,買之前還是要仔細算算負擔能力,而且要非常非常保守去算,沒把握千萬不要輕
易投入。找個離工作地點可以接受的地區租房,租金、交通費支出比較容易掌握,錢慢
慢累積但要懂得好好運用,等時機允許時再投入。
如果有計畫買房,千萬要先學會節省,否則賺的花光永遠都會買不起房,當然目前房價
坦白說大部份人是真的滿灰心的,不過算滿公平的,因為大部份人狀況都差不多。

媒體常看到關於豪宅的報導,我是覺得房子分兩種,一種是有錢人的玩具,一種是安生
立命的立足點。對於豪宅我們不必羨慕,反正那是天邊的彩虹,管他漲跌。
但對於要安身立命的處所,還是期待有天能有大家買得起、負擔得起的平價住宅大量提供
,目前政府已經有再做,但總覺得還能做得更多、更好、更快,我是有期待的。

陳小皮蛋哥兒 wrote:
我業務性質 每月收入...(恕刪)

cobrawu wrote:
10多年前我傻傻的買房,過沒幾年遇到SARS,再過幾年遇到金融海嘯,苦不苦,很苦。去年貸款全還完,快不快樂,天天都快樂。身邊的朋友手邊3C換不完,罵4G基地台太少,罵手機出太慢,罵KTV新歌越來越少,罵房東漲房租,讓他們越換越小間,越住越遠,怨誰?

樓主跑業務的,應該知道社會很現實,卻很實際。先甘後苦或,挑一樣吧。...(恕刪)


如果房價未來持續上漲,咬緊牙當然是要挑先苦後甘。但如果房價再也上不去了呢? 不只是先苦+後苦而已, 是苦一輩子!(能存下來另外賺錢翻身的資金全被房貸卡死沒機會投資,這也是台灣實業經濟倒退的原因之一)

我是大俠我吃漢堡包~你不是大俠你吃香蕉 wrote:
如果房價未來持續上漲,咬緊牙當然是要挑先苦後甘。但如果房價再也上不去了呢? 不只是先苦+後苦而已, 是苦一輩子!(能存下來另外賺錢翻身的資金全被房貸卡死沒機會投資,這也是台灣實業經濟倒退的原因之一)
...(恕刪)

您可以預測未來房價漲跌嗎?如果不行,牙咬著買下去當自住就沒那麼多問題了,除非您喜歡搬家。至於投資那是夢幻泡影,哪一個投資人可以永賺不賠,都是賺大賠小,最後一起賠光。身邊如果有買宏達電的朋友去問問他吧,其他買到下市當壁紙的就不用多說了。演大俠漢堡包的那位當初也是賺到錢後跑去開電影公司,賠的一屁股後連續演了好幾部電影才把債還清的。
老虎不會在乎綿羊的態度。 世上沒有完美的時機,但是 有準備的人可以讓時機變得 完美
這兩件事不互相牴觸
買房也是為了快樂


陳小皮蛋哥兒 wrote:
我業務性質 每月收入...(恕刪)
陳小皮蛋哥兒 wrote:
請問房價再高什麼?年輕人根本買不起房子
連我自認收入還可以,那22k 3k 3.5k 那些年輕人到底該怎麼辦
更不用結婚生子了。。。。。
真的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辛苦賺錢不就想要自己有個窩?
怎麼買房變成痛苦?
賺錢變成奴隸?
快樂在哪?
重點是在要不要買房子!!


如果你是七年級後段班,則我大約虛長你一輪左右。
我覺得房子不一定要用買的,有土斯有財原意是古人多半為農夫,當然要有土地耕種才能有收入,或者當地主的出租給佃農才能有收入,這跟現代人覺得買房子才是有錢的意思完全不同。華人總覺得對房子那個東西必須要有所有權才安心,但是人死了那房子也是別人的,你只需要一個罈子,所以說到最底,你還是只有房屋的使用權而非擁有權,既然如此,我認為不一定要用買的。WTO姐妹會節目中的德國新住民阿福就說過,德國人口大概一半買房子、一半租房子,你會因此覺得德國人很可憐嗎? 還是覺得德國很落後? 都不會,所以"一定要買房子"很單純只是一種觀念而已,自己心態上突破即可。
我薪水大概跟你差不多
但是一年我存大概50~60W
不過 我也沒特別省甚麼 應該是說 自己要享受的物質生活 慢慢降低 觀念變成可以用就好
但說實在的 現在這個房價 叫我出手買房 我還真猶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