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台灣, 人口稠密, 房屋土地是"資產", 非消耗品老房地段好或是政策因素(公設比低)往往過了十幾年賣, 價格並沒有減損, 甚至增值也就是這十幾年的住房成本幾乎為零加上台灣已經薪資凍漲了十幾年咬牙買房等於"免費"租屋造成"租"不如"買", 別幫人家付貸款的普遍想法另外有土斯有財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只要稍有能力買房往往是選擇投資項目的優先選項不過隨著人口負成長, 經濟發展減緩房產需求應該也會同步降溫需求降價格就撐不起來如果有天房產如汽車般地隨年限減損"租"就會成為一個不錯的選項
chiayingcool wrote:每個月付租金,20-30年後房子是別人的每個月付貸款,20-30年後房子是自己的加上租金跟房貸金額沒有很大的差別自然是買房付貸款就這麼簡單 租金的價格大約等同支付貸款利息,但買房還要加上本金...20-30年後房子是自己的,那是你多付了本金去購買的喔!再來,50年後房子需要都更了,房子還會是你的嗎?都更...最重要的是土地持分...地上物(房子)是沒有價值的,這時你賠掉的是地上物,真正留下來的只有土地持分,參與都更後,你的土地持分就會變少,再換來一間地上物。基本上...現今社會...買房...只會讓資產慢慢變少。
滅盡緣於集起 wrote:多數人都有家庭吧 包...(恕刪) 搬家1次1萬怎麼來的?找合適的房子不用花時間?去看房子不用花時間?搬家整理東西不用花時間?別說你都給搬家公司弄重新擺設不用花時間?適應周邊環境不用花時間?要是學區換了要幫小孩轉學不用花時間?小孩去新的學校上課適應環境不用花時間?還有太多太多你根本不知道的東西如果租屋真的這麼好,你當大家都白癡不租屋?
滅盡緣於集起 wrote:看了德國那篇有些地區...(恕刪) 很奇怪,你不能理解的事情,不代表不存在。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您覺得無所謂的事情,對另一個人來說可能非常重要。你不買房有你自己的觀念和理由,別人會買房,表示他也有自己的理由買,勝過選擇不買。你覺得租房子什麼都可以跟買房做一樣的事情,但搞不好有人就是不想每件事情都要綁手綁腳跟房主溝通。你覺得沒差,但別人就覺得麻煩。有人就是不愛租車,就愛開自己的車,不管是不是最經濟的規劃。你如果想聽聽別人的想法,就聽,但不需要強加自己的想法在別人的意見上。
買房還有一個心理因素是投資,就算近來大家都普遍看跌,還是有人認為會漲(尤其還有不同地點會有不同的發展趨勢),租屋,等房東告訴你不續租,你要花心思去找新住所,然後看到房東當初買一千賣兩千...我租過店面才一年(三十幾年的舊房子),退租時房東硬說地板有受損要花不少錢,押金沒收...我也當過房東(舊廠房租金算便宜),因為房子準備賣掉通知房客搬家(已經租了六年),他拖了兩年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新地點,我雖然不急沒有很強硬趕他,但是每個月還是要催一下,當房客是有壓力的..
雷小炫 wrote:觀念怎麼來的不重要重...(恕刪) 這不是提倡問題這是精算計算問題另外 我很早就有買房 現在是2間 都在台北此輩子沒租過房 我也不年輕 6年級生現在不是討論 ''我怎樣''現在是 ''計算問題'' 科學問題''不要再把焦點轉移到我個人怎麼做焦點在於 怎麼計算 才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