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死鴨子嘴硬了-房市反轉階段~不動產變現根本不易!

樓主是好心提醒大家 ....

其實,大家都知道,未來這10多年,不動產可能會跌...
但是,有太多人的資金卡在這裏,包括很多黨政高官..有關係的人。

炒作不動產,就是合法的搶劫。因為人類大多數的經濟活動,要有不動產當地基。
不論是開公司 ,店面,務農,自住,等等,大多數要有土地或房子。 只是這幾年
不動產漲太高,也被當作商品轉手多次買賣。 也壓縮的其它的經濟活動。其它
的經濟活動的成本也會提高。

過去多年,政商高官與財團,已經合法的搶劫我們的財富。
當你買房,銀行也撥款給建商,接下來...就是你與銀行的關係。
苦主以後是買主與銀行。

有錢人,把這塊土地 ,包話農地 (很多農地一分都100-200萬以上...)
都搞爛後,錢賺到有辦法的就在國外亨福了。
倒閉的,就是海外落跑

剩下苦主留在台灣 。包話很多銀行也要受苦。

政府不是不知道,而是很多高官財團都上車了,要如何安全的下車....是
政府頭痛的地方。 也許之後 ,包伏比較少的 柯p當總統,打房產的政策會
很鐵血,到時真的會有人跳樓....不是買樓。

再來,什麼30-40年青年房貸,也是要幫建商解套。
年青人拿出一點頭期款,就要為了房子努力30年了。
建商的錢也拿到了。以後貸款付不出來,求長輩出錢,如果同時很多人付不出來...
房產也下跌,,, 銀行也玩完了。


沒人上當受騙,怎麼獲利?

就如股市,大戶用少量股票來撐高股價
然後製造一堆消息來吸引散戶
最後結果就是大戶獲利了結,而散戶就被坑殺抱股痛定思痛去了
就如歷屆股王,最後的下場是如何就不用再說了吧。
tzechiny wrote:
樓主的觀念還停留在房地產是用現金去買的年代,
那已經是台灣利率還在七八趴以上的時代了,
現在人買房或投資用的是槓桿, 沒甚麼變現不變現的問題,
~~


沒有變不變現問題?
如果失業了,現金重不重要?
如果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現金不重要??
如果再來一次2008年事件,現金重不重要???
房地產沒幾個人是全用現金買的,但是必須量力而為!
台灣這10年房地產的漲幅遠遠大過平均薪資水準,
表示有很多的人,是在玩火自焚~這才是我要強調的觀念!!


tzechiny wrote:
除非來了個金融風暴, 銀行抽銀根追繳,
否則每年付個房價的三趴五趴的, 對這個資金泛濫的市場來說不痛不癢,
~~


QE在歷史上不是第一次,
事實已經證明,QE的最大好處只有甜到最上端的銀行體系,
還有一開始的既有資本者,
對廣大的末端大眾來說只是暫時延緩更重大的重症併發,毫無幫助!

tzechiny wrote:
在這個QE為王的年代, 不要再勸人現金為王了,
不投資房地產也要想想其他投資工具,
那些被狂印出來的熱錢, 不會管你的租金房價比,
~~



我可沒強調不要做其他投資~
資產必須做適當配置

這裡現金為王的意思很簡單,
這幾年我身邊出現很多有背負高額房貸的,
只是一般月領人3~5萬的年輕受薪者,
手上根本沒多少存款~更別提投資!
在我看來,這叫沒有風險意識!!!



tzechiny wrote:
不會管你的人口紅利, 也不會管你要幾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房,
如果那些數據有用, 房價早就崩了~~
~~


各國房市泡沫經驗顯示,人口紅利走下坡後對經濟和房地產的威力無窮,
房價不會馬上崩,但卻是會逐年遞減持續個很多年。
台灣人口紅利去年底走下坡~
從去年底到現在,從結霜的交易量,
已經很明顯看的出投資資金已不再戀戰台灣房市。

tzechiny wrote:
這樣的瘋狂槓桿年代當然有很高的風險, 你也可以選擇等待, 等那個泡泡爆掉的一天,
而且當你等到的時候, 你要確定做好準備了!!
但前提是.....你要確定你等得到那一天~~



在此我只想強調儘可能降低負債~
因為人口老化+工序自動化的衝擊,
將使未來經濟體的金錢流動性充滿不確定!

請參考日本模式,除非現在開始大量引進勞動人口~否則那就是台灣的未來!(只怕像日本還是最好的指標了)
QEQ再多都沒意義...經濟體本身就是已無足夠消費動能,去支撐流動性和負債!
且台灣如果也來個QE~只會走向辛巴威模式~並不會變成日本!




liou7364 wrote:
樓主是好心提醒大家 ...(恕刪)


這波可能是台灣最後的晚餐
祝福大家平安無事
日本之前泡沫保險銀行倒閉潮
大家千萬小心謹慎
該跑到的安全停駐地方
還是要跑
很多資金流向人民幣
每次看到這些文,一群人看空,想必這群人想買房也想瘋了,買貴繳不起錢被法拍的都是個案,不代表全部的人都繳不起,這就是勝利組跟魯蛇的差別,有人買房住爽爽,有人想買房卻沒能力天天在那等房價跌,不動產是拿來住的,要拿來投資也要有能力,變現不易??是沒錯啦,因為買不起的跟喊跌的太多人了,會低價出售的也要看是在哪時候買的,問題是現在的人都越買越貴。

lulu19860221 wrote:
快!!聽版主的話。...(恕刪)


別忘了還有銀行會幫你賣………
沒有不容易吧?
價格因素~
大家都想照市價賣~
若是要變現的人~
照當初的買價賣~
我想應該是秒殺吧?
maxkingella wrote:
台灣人口紅利去年底走下坡~
從去年底到現在,從結霜的交易量,
已經很明顯看的出投資資金已不再戀戰台灣房市。


所以大大認為這波量縮是人口紅利走下坡的因素?
不是央行連年擴大限貸區域, 政府要修改房地稅制的因素?


maxkingella wrote:
台灣如果也來個QE~只會走向辛巴威模式~並不會變成日本!


立論依據??
台灣少外債, 債務大多自家金融機構與國內法人持有, 台灣也有大量的外匯存底, 光這兩樣就和辛巴威完全不一樣, 反而比較像日本, 為何大大認為QE後會是走辛巴威模式, 不是日本?

現實是, 台灣跟著美國已經QE好多年了, 之前就有文章批判央行掠奪人民財富, 說的就是跟著美國QE, 該升值卻不升, 台灣不比美國, 央行沒必要大聲嚷嚷

方雲 wrote:
沒有不容易吧?
價格因素~
大家都想照市價賣~
若是要變現的人~
照當初的買價賣~
我想應該是秒殺吧?



變現不易,意思是不動產不像股票、基金、貴金屬等商品,
可以說賣就賣,買賣雙方都需要考量很多。
而...
1.地點好的地方--->價格很難大幅修正,空頭階段賣方不願降價出售,所以不易
2.地點很爛的地方--->炒作階段有人會接手~但當市場恢復理性時,是根本賣不掉
ex:這1年來鄉漲的許多地方,以及新店、汐止、龍潭、楊梅等地郊區


豪哥大 wrote:
我說的~而且是不滅不...(恕刪)

錢會消失你不知道?
請Google 存款準備率
不用謝謝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