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dy86 wrote:無感,現在路上接近...(恕刪) 主要應該是這幾年房子太貴,太多人把賺來的錢拿去繳房貸,而不投進內需市場,當然造成景氣不好舉例有個朋友堅持買一千多萬的新屋,然後八成薪水都在繳房貸,東西不敢買,衣服不敢換,連車也不敢開, 這種越級打怪人一多,景氣會好才奇怪.還沒買房的真該放掉結婚一定要買房的古板想法,生活品質可以過得不錯.
民間消費力反映M型社會而已..超跑每天有人訂有人買還有人撞..但是也有根本買不起機車當代步工具的..房子再貴,一堆人搶著買也有人連租也租不起的..所以民間消費力有沒有變弱..我只能說沒有變強過..面對這種不怎樣穩定的經濟局勢,中產階級能有一些可支配所得的,通常都拿去儲蓄..儘管利息再低都要儲蓄,除非哪天利息變負的所以..貧富不均的狀況下,撇開有錢人奢侈品的消費除外..一般性消費對中產階級而以應該是越來越低(從來也沒有高起來過)..而原本買不起的不會買,原本買得起的人變少了...但是奢侈品的消費是會不斷增加的(因為人的慾望無窮)買得起一輛超跑的,他不會在乎再多買一輛買得起帝寶的,他不會在乎再多買幾棟..但是買得起國宅的,他就是只能買一棟,或者乾脆不要買..以上..結論就是,台灣消費力應該是從90年代後沒強過,只有一直變弱的問題而已
民間消費力其實看夜市最明瞭夜市中越便宜的攤商就越多人去比如說銅板美食類,像沙威瑪、40元雞排、30元炸雞腿或是30元章魚燒之類的人多到要排隊越貴的攤商就愈少人去比如說烤魷魚(一隻一百元)、烤骰子牛肉(一盒100元)、一顆六元的水餃也越來越少人去吃天氣也很有影響以前無論晴天雨天夜市得人多到好像食物免錢一樣現在一下雨就沒人排隊大太陽夜沒人排隊攤商都無聊到在看手機上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