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離台北不到30分鐘車程,房價為什麼還是這麼低迷??

你可能不知道 基隆很久以前比台北還貴

哈哈,

我剛好原本住在新北泰山,後來結了婚
住到基隆,算算小孩 7 歲,我住了 8 年

我可以說說我的情形
住新豐街,上班內湖,一般開 62 快速道路上下班時間, 35~40 分鐘可以到提頂交流道
稍微錯開上下班尖峰的話,如果你可以彈性上下班的話,早半個小時,或是不要剛好 8:45 到 9:15 分到
提頂交流道的話,會快更多

但是,我習慣,花 15 分鐘騎機車到車站附近停車後,做 1573 首都客運到內湖,
這樣也是坐 35分鐘到公司,不過,我是坐在車上睡覺

至於生活環境,我是覺得,我自己比較喜歡海邊,這一種,慢慢的步調,不喜歡台北,
騎腳踏車滑一個下坡,就可以到必殺漁港,或是往瑞芳騎,還可以騎到九份,或是騎到平溪

天氣
天氣的話,在現在由於氣候變化,只有東北季風每年 11 月到隔年 1 月,比較會下雨
我是還可以忍受,不過,就是冬天少出門,除濕機,會開一下,順便,陽台的衣服也比較容易乾

反而到了夏天,台北很容易因為盆地地形,午後很容易下雨,常常下午在台北下大雨,回基隆
整天是晴天,真正比較會下雨的,倒是每次坐車,汐止,暖暖都會下雨,到了基隆不一定下雨
不要再聽那一種沒有根據的說法,什麼住太海邊一點,身體會不好,什麼太濕,心情不好的
住哪裡都不爽快,人沒有這麼脆弱,環境,是生活的一環,你還有很多可以調整的部份,身體
心情,飲食

人文,市容
確實,你可以看到有些乞丐,或是市容實在不怎麼樣,這當然有改變的空間,可是不代表,在
台北市沒看到乞丐,就代表台北市沒有乞丐,往往,你看到的是你自己的心境,就像是基隆港
旁的虎仔山一樣,整面山,房子蓋得很凌亂,可是,如果,你有從山頂,騎小摩托車,或是腳踏車
沿著窄窄,只能容下一台機車,一半是樓梯的小徑,慢慢滑行下山,一路,要小心,看沿路的人家,有沒有
把門打開,會擋住路,體會一下,這樣的路,可能,不到這裡,一輩子,也沒有機會走過

以前,比較缺的是書店(全台書店都難生存),最近,何嘉仁書店,重新再以前中華電信的辦事處開張
心理也算是有一點小確幸

飲食
沒住基隆的時候,只知道廟口,來基隆住以後,我沒去過廟口
喜歡,仁愛市場上面的握壽司,喜歡秋天去八斗子漁港買螃蟹
喜歡,三沙彎的麵線庚,喜歡老窩咖啡,還有一些秘密基地,不告訴你們
我要自己一個人去飛四軸,一個人也沒有

目前我覺得最差的,當然是公共設施,少公園綠地,多是建案,道路挖挖補補,海岸線
沒有規劃,水泥多過的天然海岸,或是官商勾結的合作案 BOT (山也 BOT 海也 BOT),
不過這不是全台都這樣,我們政府,沒有一個人會建設壓,全部都是外包出去的

再來就是鄉下地方,廟會活動比較多一點,汽機車改裝的比較多一點,不過我還在念書的時候,也是這個樣子

基本上,我常常跟我媽媽說,老媽,沒有關係啦,我住遠一點點,可是省下來的 7 8 百萬,不用繳貸款
我們可以多吃一些好吃的,多看一些想看的 ( 泰山 18 甲那裏,爸媽住的附近,一坪約 25 ~ 35 萬)
目前生活很滿足,或是這是我和基隆的緣分,想住哪裡,其實可以先租,住一段時間,看自己習不習慣
目前,一個月房貸大約一萬元,如果,住到新北市這裡,應該沒有錢可以生小孩,養育下一代


billandcs wrote:
看大家都在抱怨台北...(恕刪)
不是離不離台北近不近的問題,環境也有很大的因素好嗎...
會是因為常下雨的原故嗎
我住安樂區大武崙這,每天開車走國3轉國1到內湖上班,30分鍾搞定,其實還蠻近的
365日, 有200日在下雨,

不介意家裡擺滿7-11雨傘的,

可以考慮去買那!



念書往台北東區通車4年半,工作往內湖通車約10年,通車車程大部分都是約30~40分鐘就到東區或是內湖
只有遇上車禍或是高速公路大塞車這種比較少數的情況才會超過一小時以上
實在不太清楚為何有從基隆到台北要一小時半這種話?
難不成是從起床那一刻開始算起嗎? 還是運氣這麼差每天都讓你碰上大塞車或是車禍?
抑或是人云亦云的刻板印象?

charakahoshi wrote:
在外國很多地區海邊都是豪宅
難道他們就沒有鹽蝕問題嗎不知

在台灣海就變成嫌惡設施...(恕刪)


你一定沒住過海邊!
國外蓋海邊豪宅也是很不容易,而且價格會嚇死人!
重點是,在台灣,有幾人願意花至少兩倍以上的錢去買基隆的房?


在海邊蓋房 你準備好了嗎?

想在海邊建一套房子嗎?好主意,但是具體技術問題可能會讓你大傷腦筋。(攝影:陳明/大紀元)

更新: 2009-11-21 06:23:25 AM 標籤: 墨爾本+房屋 , 墨爾本+名區
【大紀元1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茹澳洲墨爾本編譯報道)一提到擁有一套海邊別墅,人們頭腦裡會情不自禁的閃現出一些浪漫的念頭:每日清晨與家人在海邊漫步,海浪溫柔的沖洗著岸邊,也洗盡你的煩惱,夏日炎炎之時,海邊依然涼爽的微風吹拂臉頰……可是,讓夢想成真的過程可不是這麼浪漫的,在海邊蓋一套別墅意味著你的房子要能夠抵抗各種惡劣環境,因此在設計上要花費很多心思。
據時代報報導,曾設計過無數海邊住宅,獲得過St Andrews海邊最佳度假屋大獎的設計師Sean Godsell表示,在海邊蓋房,「幾乎沒有捷徑可走。」
「每一種材料都要有很強的抗腐蝕能力,」Sean說,「擁有一套海邊的房子,你面對的就不是要不要保養的問題,而是需要多少保養的問題。」
鹽對房子是有腐蝕性的,大洋附近方圓2公里之內的房子都會受到影響。維省建築師協會(Master Builders Association of Victoria)的主管Geoff Woolcock先生說,「海邊的空氣中含有鹽份,所有暴露在空氣中或者能夠與空氣接觸的材料都要受到抗腐蝕的保護。此外,建築條例中還規定,海邊一定距離內的房屋、房梁或其它的鋼材都要經過超額的電鍍過程。」
海邊住房的保養工作包括:頻繁的清潔窗戶、經常檢查陽台和甲板的結構,看看它們是否堅固,有沒有被腐蝕的跡象。
在一些地區房屋受到風化和侵蝕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建築師們會採取各種辦法控制房屋受侵蝕的程度,比如說將房子建在斜坡上以減少與自然表面的接觸。
在海邊建房會受到當地政府規劃部門的各種限制,比如說要看你的房子是否會影響到海邊的景致和植。但最近有一個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那就是氣候變暖對海邊地區的影響。
僅僅在上個月,聯邦政府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氣候變暖引發的病症,如海水提升、洪水和侵蝕等現象,僅維省就有80,000棟房屋會受到影響。
位於Geelong的咨詢公司St Quentin的規劃師Chris Mason先生說,「今年早些時候,維省市政廳已經開始考慮氣候變化對房屋開發的影響。聯邦政府已著手研究海邊哪些房屋會受到影響,什麼時候將受到影響,影響會嚴重到何種程度等。」
在維省,一個咨詢委員會正試圖把在海邊建房的一些關鍵指標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如建築物至少要距離海邊多遠,以及地板的高度等。
在海邊建房的成本要比一般的房子高很多,這就是為什麼海邊豪宅都是天價的緣故。地基要打得格外堅實,木材要用能抗水火的堅固木頭,屋頂的材料要包裹上一層厚厚的粉末,以避免空氣中各種成份的腐蝕,所有的戶外設施,甚至一個小小的螺絲釘,都要用不銹鋼的材料。這樣才能建造出一棟能經歷時間和惡劣環境考驗,並能帶給你浪漫感受的海邊住宅。
看到上面這些文字,您感到洩氣了嗎?但是不管面臨怎樣的困難,大海的迷人風采還是令人無法抗拒。Chris和Yvette Turner夫婦最近就在Frankston的Olivers Hill懸崖頂端建了一套房子,四周的景致極佳,能夠俯瞰Geelong和墨爾本的城市全景。
將房子建在懸崖上意味著地基至少要打18-20米深,「要在懸崖四周澆灌水泥,做成一個斜坡,將房子建在水泥斜坡上,這樣即使懸崖倒了,房子還能依然挺立,」建築公司Ravida集團的董事Don Ravida這樣說道,「由於場地完全暴露在各種不利的環境之下,所有的材料都是精心選擇的,能夠抵抗各種侵蝕。」
主人Turner先生則表示,最大的問題就是風,「你不能想像風有多猛烈。」他曾經試著鋪一層人工草坪,但剛鋪好就被風刮走了,「這個教訓讓我知道,在這裡戶外的一切東西都要固定住。」現在Turner先生已經理解為什麼蓋這樣一套房子,房屋的地基要特製的,而且所有的戶外設施都要採用不銹鋼的材料。」但不管怎樣,辛苦只是一時的,與大海為伴的感受依然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
這位先生您應該有10年沒來過基隆了歐,現在基隆雨量也開始變少了,有時候汐止下,基隆也沒雨歐
我住基隆中山區這邊,
一出社區就上上高速公路(30秒),
之前在南港上班,
8:00出門,8:25可以停好車,買個飲料,8:40可以打開電腦開始工作。
現在在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上班,
8:20出停車場,進公司附近的停車場時剛好可以聽到整九點的新聞,
真的不曉得一個半小時是開到哪兒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