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一個點很關鍵...父母有跟小孩拿孝親費嗎?
加入這個因素來討論這個話題比較客觀

買不起房子,其實不是房價的問題
是工作機會不平均的問題
大家都擠到台北工作,然後說買不起台北的房子

其實全台各地還很多房價所得比 相對合理的地區
要是賺不到這麼多錢,就要考慮離開台北
形而上1006 wrote:
代代當屋奴相當可憐...(恕刪)


所以有一代一定要願意衝出來買, 而且是買了不賣的房子
如果覺得你這代的房價太貴, 那就存好錢, 留給下一代等循環低點再買, 不要自己租屋又揮霍, 下一代遇到房市循環低點, 結果還沒錢買, 不要以為低點就買得起, 10年前網路各房地產版, 喊房價貴的不會比現在少

買房子是父母的責任, 這句話成立在你為人父母時


房子放久了也會變古厝, 這樣的傳承有何意義? 就讓買不起房子的子孫世世代代去守著古厝?

我怎麼覺得台灣人己經悲觀到有點變態了 ...
dudance wrote:
房子放久了也會變古...(恕刪)


如果子孫世世代代都買不起房, 那守著古厝也只是剛好而已
如果連基本的遮風避雨都不能, 那世世代代怪父母不買房而當屋奴也只是剛好而已
遮風避雨只是基本, 有能耐的早出外去開枝散葉了
如果連自己跨出第一步建立根本都叫悲觀, 那把沒房怪到上一代父母頭上的又該叫甚麼?
樓主的觀念很先進也很符合現今社會生態

但是有沒有想過這樣直接替小孩買房 造成依賴後果更嚴重

為何不早早從小規劃 每年所領的紅包怎樣在18歲變成他的第一桶金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理財高手家長是早早灌輸觀念給小孩

不過也相信他們不會上來01留言 因為畢竟酸民太多 正向教導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我只能說與其幫小孩買房 還不如早點灌輸理財觀念

我真正理財啟蒙老師是一本書叫窮爸爸與富爸爸 但那時候我已經30多歲成家立業了

後悔相對晚學習到真正理財觀念

這不從下代開始永遠不嫌晚 我小孩16歲18歲已經弄懂書內的精華 而且懂資產與負債的關係

不是想炫耀教育是否成功 是想帶給大家更正面的思考

翻了好幾頁都沒有人提出 教育小孩理財觀念從小做起 值得大家參考





要嘛沒有房子也就只是沒啥差別小事, 要嘛房子應該人人都簡單買得起

要知道, 要失去一間房子可說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 一場簡單的意外, 一次生病, 一次詐騙, 一次失敗, 就夠了 ; 但若是房子是必需的, 而且拿回一間房子, 就得困難到世代接力, 或盡力也只能維護一間古厝, 那這根本就是一個讓人只要跌倒一次就再爬不起來的社會

就算你今天能給子孫一間房子, 但你也不可能給子孫一個保証不跌倒的人生


若還不覺得這樣的社會應該改變, 可以把以上概念代換成任何東西, 例如 吃飽飯與吃上一隻雞腿, 有台車與有台腳踏車, 可不可怕?
... 可怕到小孩子以後會不願意你把他生出來 (難怪出生率這麼低?)

simonyang232 wrote:
為何不早早從小規劃 每年所領的紅包怎樣在18歲變成他的第一桶金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理財高手家長是早早灌輸觀念給小孩


simonyang232 wrote:
我小孩16歲18歲已經弄懂書內的精華 而且懂資產與負債的關係
不是想炫耀教育是否成功 是想帶給大家更正面的思考
翻了好幾頁都沒有人提出 教育小孩理財觀念從小做起 值得大家參考

沒人說你給子孫一間房, 子孫就飛黃騰達, 你會這樣想
這就是私想上狹隘的地方, 甚麼是基本, 甚麼是擴展, 甚麼是積極
看看社會上各形形色色的家族, 有誰是一代就成就的??
哪個不是歷代累積出來的

沒有開始的一代, 就沒有第二代的累積, 更別想第三代, 第四代....
等人家累積到第N代, 你子孫還在大言不慚的說, 給子孫房子有甚麼用, 你子孫一個跌倒就敗光了
負面的眼光只能看到負面的世界, 一出生就面對負面的世界, 小孩當然不希望你生他出來
形而上1006 wrote:
代代當屋奴相當可憐


那代代都租房很光榮嗎?

屋奴頂多繳20年就繳完了,繳不完代表你根本不該買那個價位的房子。房子20年後就是你的,頂多每年幾千元的房屋稅。往後30年都是爽爽住。50年,60年,只要沒被地震震掉,都還是繼續住。第一代擁有一間500~900萬的房子。如果剛好遇到新發展地點好,翻個兩到三倍是常有的。

你的小孩如果不成才,就只好窩在老家等著繼承就不需要當屋奴或是繳房租。下一代自己出去當屋奴,20年後又有一間900萬的房子。

可是租房可是代代都得繳。一代大約繳個50年,以目前1.5萬房租算,約900萬,下一代還是繼續繳房租。就算等到老爸掛點,還是得繼續繳房租。兩代繳下來都可以買1800萬的房子了。可惜都是房東的。

以目前房租來看,買900萬以下的房子。不算屋奴。反而是拿房租買房。因為不管租或買你都得付出這麼多的居住成本。

至於未來房租會漲還是跌?跟房價一樣,沒有人會知道。
ryanku wrote:
沒人說你給子孫一間...(恕刪)


樓上講得很正面, 一代熬過一代, 也許到還有種姓制度的印度去發表會更有激勵效果.

但是一個更正面的想法, 是直接讓環境變得更好, 避免台灣形成 "厝喬仔" 的遊戲.

老實說 "厝喬仔" 也不是我過去所認識的, 變質前的台灣, 反而代代白手起家, 代代跌跌撞撞才是
所以對於樓上的形容與指責, 我反而接不太下去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