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買房一定賺?事後回頭看當然很容易啊那幾年下來利空也不少啊六年級買房就可以無腦買?現在看當然是可以啦而且沒買一百間的六年級都算失敗對吧另外說投客跳樓再買我看也沒那麼容易等咧人啊還是回歸現實比較好你一直付房租給投客人家怎跳樓呢所以現在一些投客在帶風向:我不買你以為人家跟你是同國的喔分享一篇真的有在市場走跳的投客文章看看囉………………………………………………………股市三不五時就有報導投資失利 跳樓燒炭輕生的新聞:(無論是多頭或者空頭):但近10年來或者說從sars以後:就很少或者不曾聽過投資房地產失利輕生的新聞:是不是從sars以後 投資房地產的都大賺呢?:有無八卦?Q因為馬英九踩剎車.他一連串不棟產管制政策.尤其針對性審慎措施下來.造成買盤都非常堅固.這是一個很關鍵的政策.2003年,某仲介投資客手上甚麼錢都沒有,買一間500萬的房子可以貸款到600萬.所以買房子還可以拿百萬現金有沒有有沒有.並且可以一值買一值買,某仲介投資客一年名下可以多五六間房子.名下最高快20棟.這些詭異的現象在馬英九上台後,施行了針對性審慎措施.包含限制貸款,限制第三間以上貸款,然後嚴打不棟產放款.後面又祭出奢侈稅,避免短期投資客玩空手轉賣玩過頭.並且對炒豪宅那種,6000萬的房子只要付600萬訂金.甚至惡性作價,1億的房子只要200萬就可以下定(這種內行人才知道)以上這些很關鍵的剎車,造成之後的不棟產買家都很堅固.以至於到前幾年,敢買房子的,實力都很堅固.頭期款一定有,並且有辦法持有房子很多年不用會被逼著一定要賣掉.因此你看今天,真正的不動產斷頭戶其實量還是很少.建商可能會有,但投資客很少...剩下少數一些玩豪宅,在打豪宅之前入手的那些買家才有明顯的斷頭狀態.但也反過來看,因此不棟產很難跌,因為風險都在前幾年馬英九任內把打光了.如果馬英九沒打房,維持2003年的那個制度.今天應該整排的人都在跳樓...XD而在這幾年不棟產都是買盤堅固的情況底下.今天利率降到超低...代表持有不棟產的成本也超低.你一間房子房貸2%,那只要出租投報2%,他就是打平.而堅固的買盤本身就有能力支撐不棟產幾年.因此在善用寬限期和增貸轉貸之下,如果他的房租還可以收到3%以上.那他就會是一個無限迴圈循環,永遠不倒永遠不怕...並且還可以套利1%...也就是說無論他怎樣缺錢,他都不會賣..賣了反而虧.會被逼到斷頭一定是現金流出問題,也就是你連本利合都付不出來.而這種比較容易發生在和股票或其他投資一起爆發問題狀態下.也就是說你本來每個月要撐3萬塊房貸,你撐得住ok..可是你另外又玩融資或是玩甚麼期貨選擇權之類的鬼..那邊被嘎到了要斷頭,你急用錢跑去地下錢莊做不棟產8%,7年期的貸款.然後到最後被嘎更大宣告爆炸...這樣...你的不動產才會產生斷頭狀態.我有一間房子買到,賣家就是這樣,同時炒房又吵股,股票期貨那邊被嘎到被逼賣房子.當然另外一種斷頭,像某小胖弟跟黑道混很熟,跟著別人喝酒吸毒嫖妓.然後欠高利貸一堆錢,高利貸取得不棟產處分權把它賣掉,被我撿走.so...大多斷頭都是這樣產生的...爆發因素都不是不動產本身,而是其他引爆燒過來.當然我不否認還有一種..你炒預售屋,買了20間,結果靠杯要交屋你交不了屋要被斷頭.這種也是很經典的狀態並且完全是不棟產操作上的問題.只是因為我不買新成屋,也不接手第二手預售屋,所以我沒跟這種交易過.玩預售屋永遠都要很小心很小心...像我大悅買17間,現在剩下在手的幾間我都一定過的了戶.過的了戶永遠都是玩預售屋最重要的基準.太貪心就鐵死沒得救...(其實炒豪宅被套牢,也都是因為過不了戶阿)你過得了戶就立於不敗之地,接下來只是看可以賺多少的問題而已.不過基本上炒預售屋,應該很少人是借錢來炒的吧...XD因此大多只是虧掉存款,再虧掉存款下,還不至於跳樓..所以整體之下,如果只是單純炒不棟產,要吵到跳樓很難很難.最大主因是,房租可以嘎掉利息,中南部基本上出租都一定筆利息高非常多甚至兩三倍.所以你都會賺錢....在賺錢下你不可能斷頭甚至跳樓.你只是無法把大錢套出來爽而已..少數會虧錢的就是你玩預售屋玩太貪心玩過頭.這種則是把你現有的錢虧光,也不至於讓你負債...(你預售屋訂金銀行可不願意放房帶給你啊)最多虧光了存款很心痛,人生又要從來這樣罷了.不至於掉落無法翻身的境界.其他惡性斷頭的都是伴隨其他東西的急性虧損.這些虧損..就不能全部都歸於炒房拉..
剛畢業退伍買房的確不是什麼勵志的白手起家案例啦 但個人六年級也接近30歲的時候購入第一間台北市小房沒靠任何人裝潢家具也是自己出錢另外咬牙借了信貸所以連衣櫃都作不起 每個月也是過的苦哈哈從開始看房到買房到現在其實房價也起起伏伏了幾次真的想買自然就會挑個適當的時機買了賣的時候接手的是對小夫妻有一個小孩我也曾經懷疑這樣的空間怎麼夠住但以現在的房價還看這對小夫妻賣掉的時候賺的比我當初更多不論乎巄你去買房還是買股票其實都是不恰當的行為所以其實討論多空個人覺得是挺無聊的什麼行業都一樣你如果想要投資或購買一樣東西就針對那樣東西去討論我想買台北市某建案就去專心了解這個建案的優缺點想買某檔股票就去專心了解這間公司的財報和股價如果你看到人家喊多你就心癢看到空空的新聞又不知所措那你就真的只有傻傻被騙的分沒有人會為了你買錯東西或是投資賠錢而負責的所以請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不管幾年級都一樣
2000年時,花500萬可以在松山區買一間25~30坪的公寓同樣的物件,在房價2013~14高點時,是要價將近2000萬,就算到目前都還要1500萬以上,而不是樓主所假設的1000萬立基點不一樣,這樣比較很不公平
wchang86 wrote:咬牙買了台北房子500萬,當年房貸利率8%,30年本息攤還要2萬5多。現在的薪資就算也是35,000,房貸利率降到1.8%,房價1000萬,一樣也貸7成 你當初薪資35000,雞排只要35元。現在薪資35000,雞排一個都要50元了。連民生的水電瓦斯都漲價了,薪水沒漲,莫非薪水只要養房子?若真依你所說,你薪資只有35000,房貸要25000,現在很難生存吧?所以急著下車?wchang86 wrote:當初買房也不知道會漲,只知道這是人生該負的責任。 你當初買房不知會漲,可現在買房明知會跌,還要這個價位買嗎?不會又自住沒差吧?
說說我自己吧我六年級中段班.1998年退剛伍26K存到2004年(當時有32K)只有二十萬.就利用這筆錢在板橋新埔買了預售屋小套房一坪才16萬.兩年多的工程期每個月還要繳約一萬的工程款.然後去租一個月三千的雅房.強迫自己一個月存一萬.好應付交屋後的裝潢跟開銷.交屋後兩年繳的工程款再加上先前繳的20萬頭期款.剛好等於兩成自備款的錢.後來住了四年也結婚生子.把房子賣了賺了快一倍.然後跑去新北蛋白區換了間兩房的...靠自己也可以買房不過當年正值sars剛過房價在低點.現在的年輕人就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時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