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阿!國產車市場滅亡,恐引爆房市大崩盤!


volks and k8 wrote:
縱使
全部車全進口
也要銷售(人員).....
只有
車子整輛"組裝生產製造"會有影響..這個段面 目前台灣從業人已經很少了


你的邏輯是所有農產品進口也無妨,所有農人可以去賣進口蔬果,反正台灣的農人從業人也很少了!!!!!

台灣的農夫確實不多,不過幾十萬人,影響幾十萬家庭而已
台灣汽車產業供應鏈,人更少阿!也不過幾萬家庭而已

==========
澳洲前車之鑑 最後車廠熄燈,重傷就業 (UDN 新聞分析報導)

今年10月,澳洲最後一個車廠,通用汽車的霍頓(Holden)製造廠熄燈。一家家車廠拉下大門,宣告澳洲的汽車工業走入歷史。

加上周邊零件供應鏈也瓦解,澳洲政府估計,這讓澳洲失去210億澳元(約合新台幣4,853億元)的產值,當然還有大量就業機會

台灣汽車產業的產值在2005年達到高峰,為2,309億元,到去年只剩1,906億元,包括協力廠商在內的就業人數,減少了兩萬多人

放晴吧 wrote:
如果這些只有辦法供應給國瑞
這樣也太差了吧...(恕刪)


你不知道供應商也是有分體系的嗎?

豐田體系有自己的供應商,日產有日產的,本田有本田的,
不是你以為的那樣子好嗎?

例如士林電機就是專門交貨給裕隆跟中華為主,國瑞基本上是沒他的份...
henrycarl wrote:

你的邏輯是所有農產品進口也無妨,
所有農人可以去賣進口蔬果,反正台灣的農人從業人也很少了!!!!!

台灣的農夫確實不多,不過幾十萬人,影響幾十萬家庭而已
台灣汽車產業供應鏈,人更少阿!也不過幾萬家庭而已

...(恕刪)

這位網兄的指教還算正面性

還有批評的猶如自己很調又很了不起
既然如此
那就彼是鄙非..我也無需回應


若是
一個封閉系無質量(物質)進出(流通)
自然維持這個系統內部保持(質量)平衡
(只討論"質")

一但
系統開放
物質 可以自由進出流通
那又是另一個故事

水因重力往低處流
水還會受壓往孔洞/縫隙..流竄
所以
偉大的主委講說生命會自己找尋出路
完全正確


過往外銷創匯的鳳梨與香蕉安在?? 今年香蕉零售一根2nt產地收購一斤2nt.
過往大台北東北方的煤礦區安在??
過往創匯之王的紡織成衣業安在??
全盛時期新北大大小小車縫下游成衣加工家數上萬..如今不及百家
遑論
再加 上游需要較大資本/規模 紗廠 布廠 染印與整理加工廠
我是讀紡織的..後來改讀其他的啦
不好意思 退伍就轉行了

volks and k8 wrote:

現在產業都以對數型態變動&競爭
沒人墨守成規

事實就是事實
事實就是相當殘忍不留情義
事實也得面對不得逃避



汽車產業碰的..20yr年前 大紡織業都已碰過有活過來的很多都倒了
台灣'整體產業'面臨三個問題癥結
1)內部市場(系統)太小while經濟規模較大
2)市場一旦開放(不再封閉)..物質 開始可以自由進出
3)報價沒有競爭(本地工業產物品質報價 vs 先進or落後國家產物)
白話地講..上不上下不下


a.回到汽車
中型 中小even小型sedan..只會更冷一路涼掉
仙貝小車..尬掐勉強玩玩

國產車的產力
大概只剩..還有經濟規格
和泰altis
台本crv 有待觀察hrv
六和..尚有外銷接單車款
裕日的話如果有一天品牌被收回..不知道會變怎麼個情況??
30處境係與上開一致
哦對了啦-- --
還有娜排100%國車國造
支持~支持~

其餘
應該都會進口
不管是從 工業級距相較台灣先進國或是落後國
只要 產製沒有經濟規模..任何車廠,任何車款
都會..上不上下不下



b.汽車零件工業
燃泵專業製廠..不會只做/單做某一車廠的泵
除非
她是小廠
不然 一旦被抽單/轉單時 -- -- --

專業製廠 也不是僅生產台灣路上瞧見跑的車子零件
既然
國產車組裝必然量..變少
就要轉到國外單與零售
還要跟阿六比
比什麼當然比報價
the price is the driving force


c.離題 講點農業
目前
印度支那產的稻米
都比台灣米便宜很多很多現在改良到口感都也不差
個人拙見
只是 個人拙見..不必筆戰

應該"全面"開放稻米進口

至於
良田要怎麼辦????????
眾甸也能賺錢
眾甸都比種米好賺
話說火龍果價錢也不賴


volks and k8 wrote:

現在產業都以對數型態變動&競爭
沒人墨守成規

事實就是事實
事實就是相當殘忍不留情義
事實也得面對不得逃避

k8 2021撞爛報廢 ; VW vento 1.8CL 01M原汁未改 2024已拖走報廢了
Delavi wrote:
你不知道供應商也是有...(恕刪)


士林也有交貨給 Ford 跟中國吉利喔!

只是規模真的不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