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藏在細節中 wrote:
這個邏輯蠻狂的,在租屋市場原本舊屋供給已存在的情況下,維持相同需求,再增加一些新屋的供給,供過於求發生後價格竟然會往上跑?
這個很正常,因為租不出去的房子不會列入統計。
看個例子:
狀況一:
A房十年新租10000
B房五年新租11000
C房一年租12000
狀況二,加入一年新D房,比B房好,但租金和B房一樣。
D房租11000
B房租11000
C房租12000
A房租不出去,不用列入統計。
魔鬼藏在細節中 wrote:
事實上台灣自有房屋率近85%,你所謂的購屋群,年齡越高需求比例越少,若首購族每年的增加尚能補足因已購屋或是屆滿貸款年齡退場的需求,就會呈現像目前的台灣非空屋穩定增加的情形(+10萬/年)
魔鬼藏在細節中 wrote:
本來以為您功課做的很足,想要給個讚,沒想到連空屋(低度使用)和新建餘屋定義都分不清楚 =.=
請去把新建餘屋的定義看清楚,然後再好好想想每過一季增加七萬這句話要怎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