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物改為實坪制,房價就會比較便宜嗎??????

想一下,建商也是"營利事業",他們會不想賺錢嗎...?這樣懂了嗎??
因為大部分人買房是用總價在看,這是一個扎實的門檻問題,
改為實坪制,比較不會因為混淆虛坪而誤判價格,因為換算是一個麻煩的事情。

否則為何賣屋廣告都要玩這種小手段,
甚至連車位坪數一起算到平均單價中?
市場上誰混淆視聽的能力越強,獲利越高。
mare wrote:
因為大部分人買房是用...(恕刪)


實坪制:沒錯才不容易受騙,
"市場上誰混淆視聽的能力越強,獲利越高"
實坪才能看清細節,
實坪就能比較類似建案的差異,讓買主考量這總價值不值。
虛坪,簡單講就是文字遊戲,不會換算的就容易被誤導,讓人覺得差不多!
在買房子這麼高單價的東西,差一點點就差很多了!!!
查了一下日本的實評制度,是不知多少人可以接受

>>
在日本買房,房價一樣包含公設,但不會隨同轉移,換句話說,你在日本買了一間70坪+30%公設的房子,但權狀只有70坪,即使只付了70坪的房價,但社區內有30坪公設,需要住戶共同負擔修繕基金,因此買房後要負擔的管理成本很大。(管理費很高)

修繕積利金按月繳交,屋齡越老,修繕費用越高,等於住越久,修繕費就會逐年倍增

日本購屋
aoi203 wrote:
查了一下日本的實評制...(恕刪)



請問兄台,您有買過房子嗎?
台灣的大公,小公,一樣也是要收全體住戶的管理費,再去作維護的。

支持實坪制,想像一下,以後大家在說買房子,先例出一個預算,假設是一千五百萬總價
然後就能從中比較不同建案,所能得買到的房子大小(屋內居住空間)
再配合建案本身在公設上的條件,如停車場(機車,汽車),幾把電梯,其它如健身房,娛樂設備等
這樣會讓想要單純買大空間或是想要設備完善的人,都能很快速的找到對應的物件。

各區域,各建案的每坪的單價,就是完全的直球對決,A建案的1坪就是等於B,C,D案的一坪
要其它條件,自行參考建案內容,我覺得這才是打開完全市場機制的好棋。

讓爛建案消失,讓無良建商消失,讓消費者回到房屋的本質,而不被是是而非的資訊耍的團團轉。
實坪制不是用來降房價的工具,而是更完整直接的揭露使用空間。
更透明的資訊會加速交易也會減少模糊空間。

以台灣民間目前習慣用的每坪單價來看,換算為實坪制會讓許多建案單價變得看起來變得更高,間接讓民眾認知高房價的事實。

隔壁香港就有實施實坪制的經驗可以參考。
實坪制只是揭露資訊,在初期可以採雙軌制,同顯揭露總建物面積計算的平均單價與只計算主建物及(或)必要附屬建物面積的實坪單價。
看到傳統計算單價的同時也能了解實坪單價是多少。
政府單位的未得到共識,講白了就是怕衝擊房價,會嚴重影響市場經濟。

以樓主的榴槤為例,總價相同的情況下,多揭露一個資訊對消費者完全沒有壞處啊。
更何況在房地產這個水果行,一大堆不同品種的榴槤,每顆榴槤的果殼厚度可是天差地遠啊。
細節藏了一堆魔鬼
公開透明對民眾有利
改實坪.總價不便
房價馬上多1/3 (以一般公設1/3來算)
車位再拿掉
就會知道房價高到不合理

消費著不是每一個人都那麼精明
那麼多細節魔鬼.資訊不對等...
吃虧.冤大頭的都是消費著
fridays wrote:
細節藏了一堆魔鬼公開...(恕刪)


其實房價是多1/2
aoi203 wrote:
查了一下日本的實評制...(恕刪)


單坪管理費相對提高就好。有很困難嗎?
JINDERLANDOFFICE wrote:
建商有反對嗎?我不知...(恕刪)


實坪制,你講的那些細節也都可以在權狀寫清楚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