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一下各位都願意把總資產的多少%用作頭期款? (這篇討論上新聞嚕)

只是個過程 wrote:
除非你單身, 如果有家庭要養的話, 身上閒錢應該至少放個600萬~1000萬以上再買房.

請問過程大是幾歲買房的?當年買房的時候,身上有多少閒錢呢?
ldw406 wrote:
請問過程大是幾歲買房的?當年買房的時候,身上有多少閒錢呢?


3X歲. 西元200X年時.
付了頭期款, 身上剩約600萬~800萬.
數字印象有點模糊了.
只是個過程 wrote:
3X歲. 西元200X年時.
付了頭期款, 身上剩約600萬~800萬.
數字印象有點模糊了.

真厲害,30幾歲付完頭款後能有600萬~800萬的沒多少人
ldw406 wrote:
30幾歲付完頭款後能有600萬~800萬的沒多少人


事實上是一堆這種人.
尤其還未"分紅費用化"之前.
ldw406 wrote:
重點在「當年」這兩個字,過程大就是當年也有買到便宜房,現在才能臉不紅氣不喘地喊空,而很多年輕人當年還沒出生呢

提當年沒什麼用,重點是「現在」,對現在沒房的人而言,由於房價所得比高出當年許多,現在買房的風險就是比當年高,很多"當年"就買房、現在在納涼的多多,一直拱人現在去買貴森森的房而不談風險,根本就是在推人去冒自己不敢冒的風險,自己躲在後面喊燒。

任何一句話的解讀只能適用一件事,所以請不要誇大其詞普及到 → 很多年輕人

提當年當然有用!因為先有因才會有果,你有看到我拱人去買貴森森的房嗎?沒有的話就不

要拿這句話對我說,而且我一向主張的就是價格驅離!都會區的房價應該繼續漲,好讓

一些外地人知難而退,就是有太多人愛慕虛榮,寧願讓自己故鄉廢校廢村,也要擠來都會區

沾光,如果大家都能在自己出生地安居樂業,高房價的問題自然也會消失。
只是個過程 wrote:
一堆這種人好嗎?尤其...(恕刪)

比例上仍是少數啊。過程大您就別把少數人的條件套用在多數人身上了。
ldw406 wrote:
比例上仍是少數啊。過程大您就別把少數人的條件套用在多數人身上了。

其實不少耶, 當年竹科就業人口就好幾萬人了,
南科當年也有奇美電, 台積聯電也過去了.

當年科技業薪資不算高, 主要靠分紅.
我有個大我7~8歲的親戚, 在某間做南北橋IC的公司工作, 他當年3X歲, 房子現金買斷, 還送他家人1000萬現金.
那時我知道這件事時, 才想從台北到新竹工作.
分紅費用化之後, 實質收入減少, 很多公司為了留人, 才有"結構性調薪"這個名詞出現.
所以現在前幾大豬屎屋碩畢新人起薪才有7萬多.
楊國金 wrote:
我也這樣認為,感覺沒預留10年家庭生活和償還貸款能力就不要買房


學生時代家教打工存款東森股條ALL IN
退伍後人生第1.5桶金股市ALL IN
26、7歲碰上SARS財產蒸發剩半桶
29歲買第一間房三成頭期存款ALL IN
32歲第二間房四成頭期存款ALL IN
陸續投資了補教業、醫療相關產業、買了第三間房、第四間房
不管投資副業還是買房我幾乎都是ALL IN
3年前買了現在住的房子full payment存款 ALL IN
有錢我就是投資副業、買基金、買保險、買房子
活存很少超過300萬,但每年儲蓄險+保險就要近百萬
別說還養了一個兒子請了一個外傭

我覺得啦
35歲前單身年收就有過百萬,沒家庭負累
ALL IN拚了
但40歲以後
如果家庭年收還不到百萬,就算有存款
也不用考慮買甚麼房了
存就對了
登卡普 wrote:
你有看到我拱人去買貴森森的房嗎?沒有的話就不

要拿這句話對我說

我知道你沒拱人,你不用自己對號入座。

對我而言,你只是個鄙視窮人的天龍人而已。
ldw406 wrote:
我知道你沒拱人,你不用自己對號入座。

對我而言,你只是個鄙視窮人的天龍人而已。

哈哈!我沒有鄙視喔!

我只是不懂?難道自己的故鄉很差勁又糟糕?為什麼喜歡擠來都會區被壓榨?

難道沒被壓榨會不蘇胡還是不快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