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發佈三級警報.對於受到影響的產業生計如何因應

steven591120 wrote:
所以這些人數你都統計...(恕刪)

真是好學問...大放厥詞都用上了...

希望你家附近的餐飲業者能撐過這波

我個人是希望以後我家附近的店家還能重開
為我提供便當.滷肉飯...

另外..你以為政府很愛發補助?
餐飲業者很愛拿補助?
他們想要的是「別人手上的補助」
跑到自己手上...成為「營業額」
這半年來..縣市首長「搶遊客」拼觀光...
他們吃飽太閒...

在你眼中的觀光?餐飲?
那是北部百萬人口的生計....
JOHNNYLEEWU wrote:
一線醫療在那水深火熱
然後一些民眾就在那靠北說沒錢賺
完全不顧今天醫療長久以來處在高壓、低給付造成低薪問題
政府根本應該優先是全面穩住防疫和醫療


這句話你敢講?
要不是現在疫情中, 承平時講 "醫療長久以來處在高壓、低給付造成低薪問題", 一定被罵死.

所以現在成績好的高中生, 都主動往高壓低給付低薪的醫療業擠?
這邏輯?
只是個過程 wrote:
這句話你敢講?要不是...(恕刪)

醫科...依然是熱門科系....

醫生辛苦...對...
問題沒聽過醫生餓死吧!
基本起跳10-20萬的薪水...
辛苦的代價...也是富足的生活..

建築工人也辛苦....

醫生辛苦可以買到建築工人蓋的房子...
偏偏醫生不會蓋房子...
卻擁有最多房地產...

大多工人都在租房子....

你說的醫生科系問題...也是很大..
現在什麼最熱門?
牙醫...看看市區的診所...植牙一顆8萬...
皮膚外科..看看整形診所..一個療程10萬起跳
婦產科...都開坐月子中心...
電視上強力洗腦坐月子..
坐月子15萬起跳..
月入3萬的女生也吵著月入4萬的老公..
要坐月子...負債也必須爽一個月..
不進月子中心...一輩子後悔身體差?

誰還懸壺濟世?
mask0704 wrote:
真是好學問...大放(恕刪)


依我的觀察,在疫情嚴重,管制人員流動,觀光,旅遊,購物等活動,受創最大的:

1.一定是觀光區,都沒遊客了,自然吃及住都受很大的影嚮。

2.高級餐廳。

3.以觀光客、遊客為主要客源的夜市。

4.以接待國外觀光客為主的星級飯店、旅館(去年就是讓他們改經營放防疫旅館,維持生計)。

5.傳統的百貨公司。

至於以在地人為主要客源的自助餐店、小吃店,影響不大,因人總是要吃飯,頂多是改外帶,影響小多了。
誰都想在未來爭個機會, 但又有多少人能如願?
敝公司在此疫情當中, 還是缺不少人.
有時看那些寄來的履歷, 好學歷的不見得有好際遇; 客觀學歷比較差的, 混得也沒比較差.

比上不足, 比下有餘, 就是一種幸福了.
以我的海外經驗,也是同大大講的類似,我的駐地的房地產,己是跌暴了,好地點跌三四十扒都是小case,其本國人買不起,外國人進不來更沒有人,倒是外國人委賣的一大推,所以我才會想要檢漏些好地點的房子,等退休來住。
UBER and 熊貓這種會生意很好,相關食飲也是。

MICHAELCUB81 wrote:
依我的觀察,在疫情嚴(恕刪)
MICHAELCUB81 wrote:
依我的觀察,在疫情嚴...(恕刪)

你錯了...
基隆為例..

餐飲行業都是在市區..
人口稠密的精華地段...
「住商」混合.房租貴...

房租薪水.只要營業額降低...
老闆就是賠錢...

另外火鍋.燒肉...這些中階餐飲..
只能關門...
關門超過3個月...
再開店也是重傷....

這些店家跟失業人口...
會是很可怕隱憂....
mask0704 wrote:
醫療人員...本來就(恕刪)

笑死
一堆只會說口屁高端醫生之類的
難道醫療院所只要醫生就好
你可知道,非醫師類醫療人員收入根本不高
更不用說在疫情前不少餐飲業者收入就比這些基層醫療人員的還要好
然後今天疫情就在那靠北沒收入,需要補助
那長久以來低給付造成低薪問題
更是不如看看去年度補助如何
計程車每人每月一萬,旅遊業者每個月補助半薪最高2萬
結果醫事放射師只有給個月1萬,卻不看看今天站在一線的是哪些人
根本不是那些狗屁再那喊著沒有收入的計程車業者更不是旅遊業者
更不是老半天都喊著要開放要賺錢,造成防疫問題更是醫療負擔的旅遊相關業者
要不然最簡單就是直接徵招這些旅遊業者穿著整套防護衣來負責確診和疑似的病患其非專業醫療照護需求
然後因為沒有專業執照,很簡單就是領取基層醫療人員底薪的半薪當作補助款項
看看這樣這些人爽不爽

回歸到主題
今天根本沒有任何必要額外另外確立甚麼補助名目
政府本來應該有的補助,低收入補助和失業給付
又沒有因為疫情停止,真正要增加補助應該是提高預算到這些既有的補助項目
不符合資格的就根本並非真正弱勢阿
更是今天說要額外補助,那為何沒有真正排除非弱勢
不如看看多少疫情前就賺的根本比基層醫療人員收入好的旅遊業者更是一些計程車業者
今天名下有房子,那就是把房子低價拋售或是運用其去抵押借款
根本沒有資格來跟真正弱勢站再一起說要領補助
更是名下有汽車或是機車的,那就拋售或是抵押借款阿
更是名下有超過一百萬以上的資產的依然大可生活啊
說今天沒有補助沒辦法繳房貸或是車貸,那就只能把房子或是車子拋售阿
要不然長久以來基層醫療人員低薪低收入,請問購房購車有任何補助嗎?
更不用說一線醫療緊急on call會有必須用車需求,卻不像那些計程車業者享有甚麼狗屁免燃料稅免牌照稅,更是有什麼高額度換車補助!

更是看看政府去年已經砸了超過一兆的預算到這些產業和業者
依然扶持不起來,那就應該放其自生自滅了
要不然這些投注款項要多久才能從這些業者身上收回來?
更是這些投注,請問這些業者對於防疫和醫療有何真正實質貢獻
阿結果都是一堆不斷喊著要開放結果間接造成不少防疫和醫療負荷問題
結果砸預算下去反而是造成更多問題,那何必補助?
更是去年疫情當時已經再喊醫療負荷問題,政府不重視,不給預算,只給那些業者
已經有一年的準備時間,結果完全不管醫療問題
今天開始說負壓隔離病房等缺的問題,那不就更是應該立刻砸下大量預算
全力不只是補足物資更是人力應該給的預算問題!
自然就是應該優先比照辦理

更是不斷說感謝醫療人員,結果狗屁獎勵金,去年10到12月的到現在都還沒發放
那是不是補助和紓困也比照辦理一下,多個半年再發放,看看這些業者會不會爽
對待站在一線的結果都是嚴格審核然後一拖再拖
結果並非在一線的就是盡速發放隨便撒錢
然後只會不斷要求一線犧牲奉獻,只會在那狗屁說言語感謝
這些言語對待一線根本毫無太多幫助
要不然那些業者來體驗看看,只跟你說感謝你共體時艱
然後不給予任何補助,看看去年如果這樣對待這些業者,看那些業者爽不爽

不要老是只會說狗屁感謝醫療人員
要得就是應該給的預算就是大量給予,長久以來低廉健保給付造成的虧欠
就是應該大量補助投注給予醫療人員
要不然那些感謝根本只是空口說白話,更只是作秀!
只是個過程 wrote:
這句話你敢講?要不是(恕刪)

笑死成績好的漸漸都不走醫科了
更是你邏輯概念有待加強
醫療院所難道只有醫生就可以運作
多少基層醫療人員收入根本比不上疫情前那些賺爽爽的旅遊相關業者
今天疫情受到衝擊,結果那些業者就開始喊要補助
結果基層血汗醫療都沒改善反而加重負擔
結果那些業者還拼命搶時要預算要補助
原來台灣民眾認為這樣對待站在一線犧牲奉獻的人是合理的?
然後只會對著醫療人員喊感謝或是在收入不好時說共體時艱,不應該漲醫療費用
那今天自己共體時艱卻不願意,只會在那學一堆政客搞雙重標準?
最簡單就是今天你疫情前收入超過基層醫療人員的
就狗屁不要出來喊說要甚麼補助,更是你名下資產超過基層一線醫療人員的
那就是應該運用你名下資產來度過疫情,而不是只會在吶喊什麼要補助
今天你沒錢付房貸,那請問長久以來低廉給付造成基層醫療人員購房購車有問題的
不是一樣沒有任何補助!
要就是,政府今天優先把長久以來虧欠一線醫療基層人員的一次給予和補助
再來談其他根本並非站在一線犧牲奉獻的產業,要不然何來資格要求一線基層醫療人員不斷為防疫和醫療做出貢獻?

更是這些補足才真的有助於改善人力問題
要不然從去年隔離病房缺問題到現在今天發生了
多少根本就是政客和一堆民眾漠視,然後在吶喊著沒收入要補助搶食預算
結果一年的準備期準備了甚麼東西?更是長久以來醫療過度負荷問題有改善嗎?
這些就是很單純的砸預算可以改善的問題
更是去年整體振興和紓困方案整體預算只要五成,超過一半砸在醫療和防疫上
很快速就可以確立不少醫療更是改善醫療能量問題
結果不做,然後現在開始可能漸漸出問題了?然後依然不大量不住預算改善?
然後只會撒錢補助那些並非一線的產業和業者?
請問這樣防疫和醫療真的不會有問題?
結果防疫和醫療垮了,那補助那些業者有何用途?
垮了拖更久才能回歸正常生活,結果還是不斷亂撒錢補助
比起今天優先衝刺醫療能量和防疫補足,穩定基礎,淘汰掉本來無法順應生存的業者
政府更是只需花少量預算扶持住可以生存成長茁壯的業者
相對這些業者更有本錢來回饋繳稅到政府身上,整體補助和投資才是有所謂正意義的

更是說到淘汰問題
政府即使疫情失業給付和低收入給付又沒有說砍掉或是減少之類
這些社會既有福利政策依然存在
那就是運用社會既有福利政策就好,今天不符合低收入就擺明你名下依然有資產
那就是應該優先運用個人資產來想辦法度過疫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