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專家張金鶚的成家建議

一鴛一 wrote:
如果你了解台灣的稅賦(恕刪)


你這張圖道出台灣人為什麼應該要投資不動產, 先進國家都是鼓勵企業投資, 壓制錢進不動產, 台灣是鼓勵錢進不動產.

不動產相關稅賦收益, 佔總收入不到10%(正常要到三成以上), 稅收主體都是營業稅, 營所稅跟證交稅. 意思是實業要多繳稅, 投資不動產盡量少繳. 其中, 代表持有成本的地價稅, 只佔收入3%, 財富代代傳承.

台灣政府是實業繳稅再養, 包含企業主跟勞工. 台灣財富確是靠不動產代代傳承. 實業要敗光很快, 土地看大同亂搞成這樣, 不動產資產還是很雄厚.
lawtaipei
[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
真左維 wrote:
你這張圖道出台灣人為(恕刪)


像張教授這種逆風而行,為宣揚理念不惜槓上奸商、投資客的學者,一身傲骨,值得尊敬。
打不過就加入,還是揭竿起義?也是選擇問題。
DIY LOVE
打不過就加入?我笑了,勞工薪水連房貸都借不到,房子都買不起了,怎麼加入炒房?這不就是晉惠帝思想嗎?沒菜吃怎麼辦?可以吃肉~~~要找接盤俠也要動動腦袋吧。
真左維
我是蠻尊敬張教授的,年復一年的吠火車,執政當局完全不鳥他。大弟子都轉換大腦了,他一樣堅持
lawtaipei wrote:
該買房還是租房?房價(恕刪)


哇,名嘴買3間等漲價出貨換豪宅叫資產配置,不參與炒作





老百姓買1間換屋,媽der你們這些炒房仔,死房蟲



看空者還不斷讚嘆清流






喊空吃貨,喊多出貨,空空被割假的還在信仰崇拜啦,是宗教團體嗎?大空佛法是不是?還是法輪空?


叫他便宜賣才有說服力啦
lawtaipei wrote:
像張教授這種逆風而行,為宣揚理念不惜槓上奸商、投資客的學者,一身傲骨,值得尊敬。
打不過就加入,還是揭竿起義?也是選擇問題。


當然 "揭竿起義",遇神殺神 ! 靠你了。

我可不是 "打不過就加入",我都是 "糾人加入"。

沒辦法,休息時間要跟年輕學弟聊天,總不能談工作吧,可是也不可能談把馬子,當兵當年勇的事。更不可能談家庭,小孩的事(時間還沒到)。只有談投資理財或車子一類的,年輕人才會跟我們這些中年大叔尬聊。
DIY LOVE wrote:
不是台灣人愛買房......
  這年頭平均房價1050萬,只剩年薪百萬的刑警借的到800萬的房貸來買房,人數最多的4等普考公務員月薪3萬7起跳,銀行根本不願意借8百萬的房貸給公務員買房!那是誰在買房?誰有錢買房?就那少數長期炒地皮的那一小撮人。跟四大家族壟斷香港房市一樣。
台灣房價不跌是因為土地都在少數人手上?隱形大地主們手握近百萬坪地土!


月薪 3.7 萬大概是這樣子:(以一年 14 個月來估)



大有為政府說 2021 基本生活費是 19.2 萬元,約合每個月 1.6 萬元,也就是月薪 3.7 萬的 43%,我不知道一個月薪有 43% 必須用於基本消費的人,去想買房是不是太早了點..... 何不努力一點,拚到月薪 5 萬大概是這樣子,立即再打敗 20% 的人,升到前 30% 那一區,競爭就稍微少一點了....



台灣人若不愛買房,那右邊 30% 的人也不會是什麼「競買的敵手」,但若台灣人愛買房,那右邊 30% 的人有一大半都要出手,那這仗可不好打,非得再捏緊一點,多押兩三年的勞動(收入)下去才成。

問題不一定是地主,雖然地主撈很大沒錯,但當大家都一股腦往去買時,這是社會風氣問題(當然這也許有不理性購買的成份在,但風氣就是偏向要買,我不用貼近五年移轉棟數了吧)。
DIY LOVE
你的想法有很大的盲點。高薪員工人數是固定的。拚到月薪 5 萬大概是這樣子,立即再打敗 20% 的人? 那就等於有人被你擠下去,薪水降到3萬7,變成他買不起房了。剛需總需求依然不增加。只有少子化會影響。
DIY LOVE
當大家都一股腦往去買時,這是社會風氣問題?真的嗎?多少唱空房市的真人帳號被封鎖?土豪早就砸錢養了一堆網軍和記者,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大家都在買房?實際上房價高到幾乎大家都買不起!左手賣右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omniyeh wrote:
沒辦法,休息時間要跟年輕學弟聊天,總不能談工作吧,可是也不可能談把馬子,當兵當年勇的事。更不可能談家庭,小孩的事(時間還沒到)。只有談投資理財或車子一類的,年輕人才會跟我們這些中年大叔尬聊。


我也談這些,因為我知道他們薪水大概多少,我也知道他們加薪不容易,不教他們早點看破這個現實,及早學習與累積被動收入,未來只會更辛苦。這也是為什麼我常跟樓主說我反對低薪,低薪久了,生產力會出不來,看看員工們都去炒股買房搞兼差時,公司還能得到他們多少的忠心與生產力....
DIY LOVE wrote:
高薪员工人数是固定的。拚到月薪 5 萬大概是這樣子,立即再打敗 20% 的人? 那就等於有人被你擠下去,薪水降到3萬7,變成他買不起房了。

對,這是其中一種結果沒錯;當然也可以選擇自己一直留在3萬7這個位子,人人都有選擇的自由。此外,5萬還不算高薪,位子多得很,它的規模就好比你把一艘20萬噸級大船推下水,船好像很大,不過我想先不用擔心海平面上升這種問題啦。

DIY LOVE wrote:
當大家都一股腦往去買時,這是社會風氣問題?真的嗎?多少唱空房市的真人帳號被封鎖?土豪早就砸錢養了一堆網軍和記者,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大家都在買房?

土豪可以養網軍,也可以做些作價炒價的假交易,但移轉棟數這麼大規模的東西,假得了嗎?股市的老話:價可以作,量不能騙。
DIY LOVE
所以你也認為高薪人數無法增加,天價房總剛需數量也會停滯不前。這就是為何台積電要來台設廠,炒房團就高興了,增加高薪職缺,天價房才有機會脫手。高薪職缺人數不變?就只剩 內捲 。不能增加天價房真實銷售量。
DIY LOVE
移轉棟數這麼大規模的東西,假得了嗎?當然可以。20年來薪水沒漲,房價漲3倍,平均月薪4萬的勞工和普考4等公務員都借不到800萬房貸去買房,那是誰在買房?誰在哄抬房價?政策無法改變,但真相可以看穿。
dancingra wrote:
對,這是其中一種結果沒錯;當然也可以選擇自己一直留在3萬7這個位子,人人都有選擇的自由。此外,5萬還不算高薪,位子多得很,它的規模就好比你把一艘20萬噸級大船推下水,船好像很大,不過我想先不用擔心海平面上升這種問題啦。


那個DIY哥看不到這個回文才對..我被他黑很久了XD

純路過吧..不針對他..

我看過一本書

書中有講到窮人的思維和富人的思想

窮人因為害怕而作選擇

富人因為希望而作選擇

就是窮人在選擇前..先想到的都是失敗

像買房

失敗之後怎麼辦..買房後失業怎麼辦..房價趺了怎麼辦??

而富人在選擇前..往往是先想到了希望..

期望著買房子後的美好...期望著買房子後的房子增值..期望著以後需要時賣屋能賺多少

失敗不太會是他預先去想的事物

在很多事上都是如此

工作也是

明明就一直在鬼叫現在的工作很爛..充滿了數不盡的抱怨

旦你一提到那要不要考慮換個工作..

很多人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

馬上想到的是..換工作後找不到更好怎麼辦?

如果離職了就找不到下一個工作怎麼辦??

如果離職了..沒有收入了要怎麼辦??

反正能多悲觀就盡全力的去編織自己的悲苦未來

進而讓自己安於現況..而不敢有任何改變

安於現況的抱怨這社會

而不抱怨自己安於現況





不同年齡的我對工作這件事的心態

當4X歲-5X歲時的我一定會和2X-3X歲出頭時的我

對工作這件事..心態上差異還蠻大的

2X歲時..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工作因為個人問題換了幾個(不是錢..因為我目前的工作..還沒過去高XD)

旦水電這工作給予我足夠的自由..

我不需要在假日或下班後還留在公司和主管對看XD

所以我當時換過很多工作..最後定在這

如果今天我是4X或5X歲..我會像年輕時那樣..做不喜歡就換嗎??

不會..

因為人的年齡愈大...往往要面對更多的社會現實

年輕時我可以2-3000過一個月..一人吃飯全家飽

旦就現在吧..不用談什麼多大年齡之後的世界

現在的我就沒辦法2-3000過一個月

因為2-3000連小朋友安親班都付不起

你要怎麼活..

年輕時..如果有想法..想衝想進修真的要及時

而不是等年齡大了後才在抱怨這社會對不起自己

這是一個我身旁存在的一個社會現實面的現象

就是在我身旁..如果40歲還是3萬7薪水的人

如果他沒有自己走頭無路下而去創業挑戰自己

只是靠著領薪水來當作他賺錢的維一來源

那他這輩子幾乎沒有機會突破5萬了

因為他已經被他自己和這社會定型

要能力沒能力..要資歷沒資歷..要財力..呵呵..

這時要就認清現實..量力而為

要就是成天只知道抱怨..一事無成




也許像DIY兄34樓說的

4等普考公務員月薪3萬7起跳

所以呢??考進公務人員就註定人家只能混吃等死了嗎??

真的認為4等薪水差..可以去考3等啊

有本事可以去考一等啊

畢竟這社會本來就是金字塔的結構

不是人家要求你上位的

而是你要自己努力的往上爬

畢竟要論什麼社會不公

你知道公務員貸款利率是多少嗎??1.31起

你知道我的工作貸款是多少嗎??1.78起

我借信貸(銀行打電話來開1.68..旦半年而已)都比房貸低

為什麼

因為我的職業別是"工"而不是"公"

我都沒抱怨社會不公了..

所以也許真的啦..

這年頭..市中心的房價也許真的也需要1050萬

3萬7的4等公務員買不起1050萬的房子

怎麼辦??

不要買啊怎麼辦

畢竟這是年輕人喜好的標準

就是他們的眼中只看的起這種東西

愈買不起的東西才愈是值得他們擁有


因為我的本業是水電

所以我接觸到很多第一次買房的人

這是我眼中看到的世界

現實與理想間的衝擊吧

因為有數不清的中年後才有能力買房的人(4X歲後)

社會現實..在這年齡之後的人往往都認清現實

他們買的房都只有幾百萬(新北.桃園)

這種人往往樂天知命

沒有錯..他們很難大富大貴

旦他們也很難窮困潦倒



偏偏這些房..年輕人不看..掉價

像DIY兄說的晉惠帝思想吧?

買不起幾百萬的房怎麼辦??那就買幾千萬的吧


所以愈年輕的人(特別是30以下..排除父母出錢的那一類人)

喜歡談理想..追夢想..而不去理會現實面的問題

買房喜歡挑戰人生的極限

永遠只會看那些和他們收入不對等的產品

真的買房也是越級在挑戰

真當自己是天選之人嗎??

是怎樣

人生沒受過挫折

人生過的太平順

人生喜歡刺激

而且愈會叫買不起房的人..現實上眼光愈高

這已經不是長在頭頂的問題了..

這眼睛都快突破宇宙的天際了

賺2-3萬去嘴人家買3-500萬的房是垃圾

賺2-3萬去嘴人家買3-500萬的房是無能

對...垃圾....無能.....

結果自己確買不起這些他們眼中的垃圾

也比不上這些他們眼中的無能




其實

一個感覺吧

台灣的政治環境

人民..太容易要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了

過去買不起房..抗議抗議..國宅就來了

過去考不到學校..抗議抗議..學校狂建.建到超過百分百的錄取率的世界奇蹟了

過去付不起學書..抗議抗議..學貸就來了..讓你借到出社會還捨不得還的低利學貸

太多太多了...

只要會抗議會抗爭

往往在台灣就能達到他們不勞而獲的機會

所以不管大事小事

只要不如自己心意

抗議就對了

抗爭就好了

那麼努力的改變自己作什麼?
lawtaipei wrote:
像張教授這種逆風而行,為宣揚理念不惜槓上奸商、投資客的學者,一身傲骨,值得尊敬
打不過就加入,還是揭竿起義?也是選擇問題。

真的是長知識了,原來炒房客是如此的高尚。

這種囤三間小房,換一間大房的炒房手法,叫做一身傲骨,值得尊敬



DIY LOVE wrote:
所以你也認為高薪人數無法增加,天價房總剛需數量也會停滯不前。這就是為何台積電要來台設廠,炒房團就高興了,增加高薪職缺,天價房才有機會脫手。高薪職缺人數不變?就只剩 內捲 。不能增加天價房真實銷售量。

您誤解了,我原文寫的是「這是其中一種結果」。並不是我認為高薪人數無法增加是唯一一種結果。(如果台灣當年堅持要一直種香蕉,不走向加工出口、不走向高科技業,我不知道整個社會上的高薪位子會不會變更多;目前我們只是在現在的時點上討論而已)台積設廠,若是真的,那他們也同時能創造就業的位子,不是嗎?3.7 萬月薪的公務員,何不朝這方向努力看看?我不是說 3.7 萬月薪的人一定要進台積電廠內工作,畢竟技術門檻是有的,而是這個趨勢若是真的,那這裏有多少機會,應該要去思考看看。

你說的天價房,坦白說我也不習慣,至少是指中南部一些我覺得很難想像的地方。看看升息下去會不會洗去一些障眼的東西,讓我們看到真實是什麼吧。

DIY LOVE wrote:
移轉棟數這麼大規模的東西,假得了嗎?當然可以。20年來薪水沒漲,房價漲3倍,平均月薪4萬的勞工和普考4等公務員都借不到800萬房貸去買房,那是誰在買房?誰在哄抬房價?政策無法改變,但真相可以看穿

如果你覺得是假得了,那我就無話可說了.... 我上面有貼薪情網站的分佈曲線,您要不要算看看,有能力買房價 1000~1500 萬這個區間的人口(光靠勞動薪資收入)的有多少人?另外,買房還有一情況是夫妻合力去買,所以你要考慮的是家庭「薪資」收入,不僅是個人收入。(至於非薪資收入,一直不列在此討論)

股市要作價,開盤、收盤都很容易作,但作了價,市場認不認同,後面的交易會逐步把它洗出來....

其實您的問題不難回答:
是誰在買房?誰在哄抬房價?

反正不是平均月薪 4 萬以下的人。
但並不是平均月薪 4 萬以下才叫勞工,我們的過程哥也是優質勞工,真正的溫空,他不會去哄抬房價的。不過他過去也曾是買盤就是,他也曾出了一份力頂住那行情。至於他會不會出來倒貨把行情打趴,我不知道..... 我只記得他都會說竹北漲上去,其它地區壞光光......
dancingra
1. 夫妻可以合力買房; 並不是買房就必須是夫妻。2. 我一直提醒非薪資收入這件事。3. 任何有房者基本上都是地主, 有房者換房, 有買賣, 你不能說這就是炒作.... [窮]
DIY LOVE
最後的話。每年20萬戶的空缺,誰來填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