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除掉當兵,以及中間短暫應邀到高雄擔任顧問的兩年,人生多數時間都在台北,
沒意外我還會繼續在台北漂下去,即便我至今沒有買房
讓我來告訴你,我的北漂心態
第一,我的大學所學,在高雄有相關工作,新鮮人起薪在南北差異不會太大;
當大家都是新鮮人時,大老遠跑到台北工作的我,生活的確過的比高雄住在家裡的朋友來的艱辛,
但3年後,我的薪資已經從月薪2萬4,成長到月薪5萬,高雄的朋友呢?
5年後,我的年薪已經將近破百萬,高雄的朋友呢?
7年後,我有機會外派大陸,年薪已經破200萬,高雄的朋友呢?
10年後,我自己開公司創業,年所得起起伏伏,但也遠比90%一輩子生活在高雄的朋友來的滋潤很多,
我不敢說在高雄永遠沒有這種機會,畢竟很大一部分是「人」的積極性問題造就了收入差距,
不過當我已經在職場進入到中高階職務階段時,南北體現出的薪資差距,
就不會是樓主所說的那少少五千、一萬的差距而以,
以我太太來說,他目前是外商廣告公司的總監,在往上跳兩階就是公司總經理了,
他這種職務在高雄根本沒有人力需求,而他的年薪可比高雄很多本土公司的老闆還高,
就這是差距;只比相同工作內容根本比不出甚麼,
南北差距最大的是產業結構和市場,高雄跟台北比,在人力需求和產業豐富性上可不是一點半點的差距而以,
彰化跟高雄比看看,能贏嗎?如果連跟高雄都很難贏,跟台北要比甚麼呢?
第二,買不起房的確是我們北漂族心中的痛點,不過要嘛我們放棄目前的職場積累到高雄去重新開始,
要嘛我們持續在台北追求更高的薪資、更好的資源,退休後到南部養老;有能力的就在台北買套房安身立命,都是一種選擇;算盤誰都會敲,但除非你身在其中,否則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以自己的觀點看待別人的行動理由,顯然是見樹不見林
第三,小孩出生後,如果能解決戶籍問題,任何一對北漂的父母都很有可能告訴你,台北的資源遠比南部更適合小孩成長;從教育、醫療、到生活環境都是如此;我在高雄連在騎樓安全的推個娃娃車都辦不到,其他更讓家長重視的問題就不用說了,如果收入讓你能有選擇的餘地,台北依然會是首選
我在創業前,有過一段靠接案維生的日子,曾經受到高雄軟體園區某的廠商的邀請,
到高雄兩年擔任品牌顧問的工作,
當時為了幫公司組建團隊,開出幾個專業經理人的職缺,
具體職務需求就不談了,從104收到的履歷,多數都不是我需要的人,
「擁有專業技能的人難找」是我當時的體認,
難找的原因,是因為薪資跟「行情」掛勾,
根據獵頭公司給我的南部薪資建議,可以發現那個薪水像加了蓋一樣根本上不去,
有足夠資歷和能力的人,根本不會在高雄就業,因為薪水低的不像話,而且根本沒有舞台
而願意來應聘的人,基本跟我需要的資歷都有差距,相對薪水也要的非常客氣
期間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應聘者,
美國康乃爾大學碩士、精通雙外語、外派到在新加坡麥肯錫擔任專案管理三年,
這種資歷和能力,卻因為結婚了,放棄繼續晉升的機會,選擇跟著一起回到先生的高雄老家,
根據她的說法,她很難得能看到高雄竟然有自己能貢獻所長的工作機會,所以果斷丟了履歷,
一個在麥肯錫管理顧問總共有五年工作經驗、外派三年、精通外語、名牌大學畢業的人才,
如果在台北謀職,完全可以為自己爭取一個至少月薪10萬起跳的工作,
但被綁在高雄的她,問起她的期望待遇,只敢要月薪4萬,這就是高雄的人力市場
後記,最後我並沒有錄用她,
某種程度上來說,她甚至比當時的我,擁有更對應公司需要的工作技能,
但我實在沒辦法接受用這種在我看來是羞辱她的月薪來錄用她,
但公司並沒有辦法開出符合她身價的薪資,即便我真的非常欣賞眼前這個人才,
就算她願意屈就,我也無法眼睜睜看著她被薪資糟蹋,
最後只能很坦誠的告訴她我的想法,之後我們聊了非常久,
對於高雄的產業環境和高階職務求職障礙,我們都同樣的無奈
Jason kid wrote:
我就是北漂,從高雄到台北念大學,算一算從18歲至今,北漂了20年,
扣除掉當兵,以及中間短暫應邀到高雄擔任顧問的兩年,人生多數時間都在台北,
沒意外我還會繼續在台北漂下去,即便我至今沒有買房
讓我來告訴你,我的北漂心態
第一,我的大學所學,在高雄有相關工作,新鮮人起薪在南北差異不會太大;
當大家都是新鮮人時,大老遠跑到台北工作的我,生活的確過的比高雄住在家裡的朋友來的艱辛,
但3年後,我的薪資已經從月薪2萬4,成長到月薪5萬,高雄的朋友呢?
5年後,我的年薪已經將近破百萬,高雄的朋友呢?
7年後,我有機會外派大陸,年薪已經破200萬,高雄的朋友呢?
10年後,我自己開公司創業,年所得起起伏伏,但也遠比90%一輩子生活在高雄的朋友來的滋潤很多,
我不敢說在高雄永遠沒有這種機會,畢竟很大一部分是「人」的積極性問題造就了收入差距,
不過當我已經在職場進入到中高階職務階段時,南北體現出的薪資差距,
就不會是樓主所說的那少少五千、一萬的差距而以,
以我太太來說,他目前是外商廣告公司的總監,在往上跳兩階就是公司總經理了,
他這種職務在高雄根本沒有人力需求,而他的年薪可比高雄很多本土公司的老闆還高,
就這是差距;只比相同工作內容根本比不出甚麼,
南北差距最大的是產業結構和市場,高雄跟台北比,在人力需求和產業豐富性上可不是一點半點的差距而以,
彰化跟高雄比看看,能贏嗎?如果連跟高雄都很難贏,跟台北要比甚麼呢?
第二,買不起房的確是我們北漂族心中的痛點,不過要嘛我們放棄目前的職場積累到高雄去重新開始,
要嘛我們持續在台北追求更高的薪資、更好的資源,退休後到南部養老;有能力的就在台北買套房安身立命,都是一種選擇;算盤誰都會敲,但除非你身在其中,否則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以自己的觀點看待別人的行動理由,顯然是見樹不見林
第三,小孩出生後,如果能解決戶籍問題,任何一對北漂的父母都很有可能告訴你,台北的資源遠比南部更適合小孩成長;從教育、醫療、到生活環境都是如此;我在高雄連在騎樓安全的推個娃娃車都辦不到,其他更讓家長重視的問題就不用說了,如果收入讓你能有選擇的餘地,台北依然會是首選
我在創業前,有過一段靠接案維生的日子,曾經受到高雄軟體園區某的廠商的邀請,
到高雄兩年擔任品牌顧問的工作,
當時為了幫公司組建團隊,開出幾個專業經理人的職缺,
具體職務需求就不談了,從104收到的履歷,多數都不是我需要的人,
「擁有專業技能的人難找」是我當時的體認,
難找的原因,是因為薪資跟「行情」掛勾,
根據獵頭公司給我的南部薪資建議,可以發現那個薪水像加了蓋一樣根本上不去,
有足夠資歷和能力的人,根本不會在高雄就業,因為薪水低的不像話,而且根本沒有舞台
而願意來應聘的人,基本跟我需要的資歷都有差距,相對薪水也要的非常客氣
期間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應聘者,
美國康乃爾大學碩士、精通雙外語、外派到在新加坡麥肯錫擔任專案管理三年,
這種資歷和能力,卻因為結婚了,放棄繼續晉升的機會,選擇跟著一起回到先生的高雄老家,
根據她的說法,她很難得能看到高雄竟然有自己能貢獻所長的工作機會,所以果斷丟了履歷,
一個在麥肯錫管理顧問總共有五年工作經驗、外派三年、精通外語、名牌大學畢業的人才,
如果在台北謀職,完全可以為自己爭取一個至少月薪10萬起跳的工作,
但被綁在高雄的她,問起她的期望待遇,只敢要月薪4萬,這就是高雄的人力市場
後記,最後我並沒有錄用她,
某種程度上來說,她甚至比當時的我,擁有更對應公司需要的工作技能,
但我實在沒辦法接受用這種在我看來是羞辱她的月薪來錄用她,
但公司並沒有辦法開出符合她身價的薪資,即便我真的非常欣賞眼前這個人才,
就算她願意屈就,我也無法眼睜睜看著她被薪資糟蹋,
最後只能很坦誠的告訴她我的想法,之後我們聊了非常久,
對於高雄的產業環境和高階職務求職障礙,我們都同樣的無奈
其實我對你這整篇的疑問真的很多.
先講上方藍字的部分.
38歲了, 夫妻在北部都算高薪族, 那你為何還沒在台北買房呢?
北部機會真的比較多, 而且這10幾年來隨著高鐵, 機場捷運與新北市升格,再加上台北高房價易塞車,
已經外溢到新北.桃園.
說實在的, 如果能錢多事少離家近, 那誰要遠離家鄉?
就算年輕時想要到外面看一看, 到一定年紀仍然會想回去.
我父母算是...資深北漂族, 快40年前到台北念大學, 在台北工作, 結婚...
之後一直只有逢年過節會回南部.
工作在這裡, 朋友在這裡, 生活圈就在這裡,
就算已經退休好幾年了, 仍然只是每隔幾個月會回南部陪祖父母幾天.
至於提到現在很多北漂 住頂加, 生活品質遠低於南部, 薪資也不高, 為什麼要賴在北部?
其實不能說沒有北較現實, 憧憬北部生活的人,
但多數人如果南部能找到差不多條件的工作, 多半也會想回去吧?
問題就是找不到啊.
我認識在南部過得比較好的, 除了南科/高科工程師,
就是家裡開店/開工廠,回去繼承的.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Wow_Senior wrote:
那很重要嗎?
台北的房地產
一來沒比別人優秀.
二來沒比別人便宜
三來增值的幅度還比別人小
四來根本就沒那個價值
別人一半的房價住得比台北還要舒適.
疫情前.10年的增值幅度對岸不提北上廣深. 連廈門福州都比台北高
請問你要是投資眼光你要放在哪?
當然入手難度對岸比較高就是了.
當年看同事買萬科城要分好多次從台灣帶錢過來
然後再想辦法地下匯兌
這不是重不重要的問題.
1. 台北房地產是沒比別人優秀.
2. 既已成家, 即將邁入40, 又高薪, 現在是為了方便搬家嗎?
3. 跟大陸房市有關嗎?
我也是北漂, 只是無法理解心態,
我並不是鼓勵買房, 而是以一個家居男人的心態看這件事.
另外, 我不是房市多多, 你看我起蓋的樓就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