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個過程 wrote:【不是聽說都完銷了?】 新建案爆量,房市正在重演2013年戲碼 前幾年房地產火熱,預售屋一日三價,建商日進斗金,好不快活 房地產這麼好賺,當然誰也不落人後,不能只有你搶蓋,紛紛搶蓋ing...搶蓋ing...先蓋先賣,先賺先贏 ,越蓋越多,多到爆量 依建商公會的說法,台灣一年的預售屋約售出10萬戶,佔買賣移轉三成左右。2013年買賣移轉371,892棟,可是當年核發的建照戶數達到133,072戶,首次超過三成。導致長達五年的房市反轉,也產生了很多爛尾樓。再來看看去年的2022年,買賣移轉下降到只有318,101棟,可是核發的建照戶數卻達到爆量的180,674戶!2022年超蓋了8萬戶以上,如果再加上前幾年累積的餘額,5年來已經超蓋了將近28萬戶。這些超蓋多出來的量,要嘛成為建商的在建餘屋,要嘛成為爛尾樓,再加上第二戶信用管制和平均地權條例實施,台灣房市將無可避免陷入長期衰退。至於會衰退多久多深?還要看未來的情勢變化。
只是個過程 wrote:沒禮貌.塔尼哥幾百間...(恕刪) 我認識超過百間的全都跑了耶. 而且跑好幾年了.超過百間在收租的人. 都是玩合約跟模式的 其實01有一個是他的徒弟. 整天秀line照片說很多女生跟他曖昧. 做房東多好多爽想想就好笑. 他師父都跑了. 他還在出貨. 會賣的才是師父. 這句話不假阿 我知道有魯套一定會來酸我2017年賣房. 笨我本業又不是專業收租. 我投專業收租就好了. 我還有其他特許可以投.新台幣一直狂貶魯套只能假裝看不到收租又不是沒風險. 整天講收租多爽根本外行.說好幾次某直轄市有個認識收租大戶收租收到他家人去幫他收屍. 還上過報.認識很多年的找兄弟解決又怎樣? 人又回不來.何況專業收租大戶的人早跑好幾年了01魯套最大的罩門就是他們永遠不講風險. 他們其實是賣白粉風險賺賣白菜的錢今天7月第一天. 美聯儲第二波升息大戲會不會來呢 ???想買房的人. 記住一點. 賣白粉的風險賺賣白菜的錢. 這種生意沒有持續性 什麼時候風險最小? 報紙不再每天佈雷車阿. 銀行倒閉阿. 這很基本嘛
KingDavid520 wrote:新建案爆量,房市正在...(恕刪) K大果然是專業!!目前雙北某些區域新屋量真的不少小弟比較熟的是三重、新莊、大同、中山、中正、信義、大安新北不用說,主要吃的是北車雙塔,三重量某超大的投資客房型那也可以買,但會套很久,新法上了投資轉不掉,預算有限自住還是可以買如果急著住,先買旁邊的5-10年中古,因為會追漲信義、大安是頂區,有部分價格凹陷區,捏一下還是可以上的大同、中山、中正是正雙塔區,疫情期更是大漲一波大同、中正部分區域,基期低所以超漲多,已入手的,長期持有應該不會太差尚未入手的,剛需可入,考慮學區選中正,考慮價格與補漲選大同這些區新屋量體,沒有總計平均值的高,去市場走一圈就會知道中山靠南西已經是次頂區了,離雙塔走路就會到,捷運人流量都是前三名線型公園,還有附近的興建中的社會住宅,其實都是台北市未來發展的利多這些區甚至延伸到圓山 (北大同),另一個相對凹陷區,吃的都是同一個生活圈相對低總2000萬左右的新房,不用想搶光了!預算至少要拉到2500-2600萬,還只有兩房,所以小孩還不能生太多,要有先上車再換車的準備小弟只有第一戶買在2013年高點後的盤整期,入手時是8年屋,屋主也沒有賠錢賣 (入手價是實價登錄,全戶cp值最高)第二戶是疫情後,房價飆漲後的預售,就01高手說的〝套房〞去市場走了一圈,還真的好房被掃光,不然就是錢不夠,只剩預售可以吃但事情沒那麼簡單,建商不是吃素的,大家都不買預售時台北市這幾個區也不會降價,只會客變含裝潢,缺工剛好慢慢蓋原本說4年的,大概都要抓6年以上才會好,市場上就是沒有量小弟只好去下了5-6年的新屋,原本的真的不夠住市場上就低總價 2000-2600萬 (量也很少),很熱去殺殺看。自住不買,就是幫房東繳房貸台灣有錢人真的多,小弟市場繞一圈才知自己窮看屋都會被問,是不是要跟長輩討論一下,可惜目前單薪又沒有富爸爸出頭期...打炒房很好,量縮才不會銀行爆,但相對的應該有另一波消失的中產台北市房貸違約率超級低的,市場上的法拍屋成交價跟市價差不多一些鄉民舉的特例,只是買不起的自我安慰租屋沒有不好,小弟也租了10年屋買股也沒比較差,小弟美股也放了10餘年看走眼沒買的好屋,目前就是買不起,更不可能會跌適度的負債與槓桿,還有多元配置的投資,是中產往上的門票,尤其是沒有富爸爸的投資是讓生活過的更好,解決當下急迫性的問題,讓未來無後顧之憂買來自住管他漲與跌,等到錢夠想買都60歲了,小孩大了還買來幹啥?以上小弟個人看法
u802005 wrote:K大果然是專業!!目...(恕刪) 不是酸民也不是業內,而且做了很多功課 U大看的區正好也是我這二個月來看的區 我主要是看中山北路一、二段兩側附近,實際看了近20間,網路上看了近百間。房價真是高不可攀,20年以下中古開價都到 90上下了,新屋則全部100起跳 U大有自住需求,其實可以不必再在意房價,不要當盤子就好了
KingDavid520 wrote:不是酸民也不是業內,...(恕刪) K大好巧哦小弟的預售買的就是中山北二段,靠南西走路不用5分鐘這邊生活機能滿分,不過是鄉民說的慘賠一條街...因為內人住高雄,我們也不開車選個去哪走路、搭車都很方便的地方,附近都是公園小孩也只能努力考私立的,實在是買不起學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