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建商蓋房子的成本, 實際銷售價格, 與開價

yapi1101 wrote:
如果買方賭對了,二年後房價增加,也不會吐錢給建商吧........(恕刪)


那如果買方賭錯了, 建商會吐錢給買方嗎?
我有朋友是做建設公司的曾邀我投資,也把整個投資試算給我,那是中部的公司,所以算式市以中部的算法,若以北部而言,它的管銷及利潤會抓得更高些。
售價=A〈土地成本+營建成本〉+A*12%(管理、銷售、利息)+A*15%(稅前利潤)
聽說在北部管銷是15%,利潤是20%。
因為幾乎所有的案子都有銀行融資,所以他的實際支出成本約總支出成本的40~50%之間,在未預售的情形下,他的獲利為實際出資成本的30~50%之間。若有預售則依預售情形,有些個案是可賺1倍以上。
其實上列的獲利情形有點跟投資股票一樣,看你是要以現金或融資投資,其對應的獲利報酬會有所不同,相對的風險也不不同。

只是以上都是針對建商的投資而言,相對的若我們把購屋全然看作是投資,是可以如此相對看待。但若是純自住,我想未必是如此。以一般建商而言,誰想做賠錢生意,今天你買到6、7折的預售屋,難保會買到所謂的爛尾樓。過度去看待折扣數的問題,往往會失去討論房屋價值的真實性。
danny17 wrote:
你買到6、7折的預售屋,難保會買到所謂的爛尾樓...(恕刪)


現在開價都亂喊, 開價個5折已經很給面子了.
成屋的話, 6~7折也有很多, 找快被利息壓死的建商, 不在這個爛時局儘量砍是對不起自己, 對不起家人.

ps. 更聰明的人, 不會在現在買房子.

另外, 別再誤導網友, 房價是看成本的.
錢嘎不過來, 不賤賣就等著死吧.

苦行僧001號 wrote:
人覺得預售屋是最糟糕的一種制度~~~

大家都在賭~~~
建商賭兩年後的景氣~~~
買方賭建商的信用~~~
這樣的交易機制很不安全也很不合理~~~


買方跟銀行還要賭建商會不會倒,不然怎會有爛尾樓這種東西,以前在AMC遇到很多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說房仲業好賺的大部分沒有做過房仲業或是景氣沒有待過一個循環的人~~~~~

之前不是有一個仲介的心路歷程PO在網路上了,

很多行業看表面都是好輕鬆好簡單,不知道別人在背後下了多少努力,

多少功夫多少努力大家都不談,只看到好的一面,沒有看到更多做不下去的銷售員,

有時候一個案子來來回回換了不知道多少小姐,還有更多的銷售員已經死在沙灘上面了,

為什麼不了解它們的工作,有多辛苦,而只是說它們賺了多少

銷售員好做,好賺~~~~那是只有TOP的人或剛好搭上竹北熱的那群人而已,

歡迎各位繼續去了解建築業,你會發現跟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公司依樣(竹科..傳統產業或是加工業),

沒有別人說的這麼恐怖美好,或是傳奇~~~~~~




看類似的討論主題,我總有一種感覺:
有些人認為自己賺的都是辛苦錢,別人賺的都是暴利,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種感覺?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仲介就是出張嘴, 耍耍心機, 貼貼廣告. (不耍心機做不下去)
卻要求買賣雙方付出不合理的報酬的行業.
別叫我去做做看, 去體會一下仲介的辛苦, 基本上我不想去做那種缺德行業. (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
想殺價就殺價,何必算對方成本多少?

你永遠不會知道對方真實成本是多少,因為:
1. 他的土地可能是繼承,或變更地目,取得成本極低。或是高價收購,成本極高
2. 你不會知道他的鋼筋何時進貨,進貨成本差距極大
3. 營造廠以及工班,自己養跟外包給營造廠的成本也差很多

買東西是要看那樣物品的「真實價值」
買電腦如此,買房子也一樣如此


如果殺了五成你還是不滿意,建議自己蓋房子
ANTARCTICA wrote:
仲介就是出張嘴, 耍...(恕刪)

大家都耍耍嘴皮子(年過40的男生嗎~~~~??),貼貼小海報(色情~~~?)

要是仲介這樣好做的話,就不會有遊民了!!!!

事實上還有很多大小事,樓上的都沒有指出來~~~~!!

系望樓上的大大更加去努力瞭解~~~謝謝,不一定要去做,我也沒有做,只是去了解就知道很累了!!


ANTARCTICA wrote:
那如果買方賭錯了, 建商會吐錢給買方嗎?


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說,跟買股票一樣...
漲了,是你眼光好。
跌了,也是自己要認。

當然,股票會出現5折價,房屋也有可能出現5折價。
只是...
(1) 你等的到嗎?
(2) 你怎麼知道最後不會是1折價?

結論: 建議網友買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仔細比較,但也建議不要期望買到最低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