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偵組 wrote:
高房價所以居住在這其中的居民主要財富以房屋佔大宗!消費性支出被排擠,所以降低到台北市的消費性市場規模,也因此消費性市場開始有集中化的現象!
這樣的論述看似合理,但是並不合理。
這樣的論述是假設購屋者會因為房價高而多支出超過自己負擔的房子,對吧?
先不管房價高低,購屋支出看的是總價,從特偵組大大的發文來看,特偵組大大的財務智慧是相當好的,自然不會去購買超出自己負擔的房子,那為何大大會認為別人一定會購買超過自己負擔的房子呢?
我舉個例子,以一個年收入150萬的家庭來說(台北市的平均家庭年收入),特偵組大大建議一年花多少錢在房貸呢?我想現代人也不是笨蛋,隨便上網查一下,也可以看到一堆專家建議的1/3這個值,以50萬房貸支出去購屋,大大覺得會排擠到消費性支出嗎?
所以會不會排擠消費性支出看的是,房貸支出佔收入的比重,房價高低影響的是購屋的區位跟面積。
對一個沒有財務智慧也不上網查的人,不管房價高低,他都一定會買超過自己負擔的房子,進而影響到消費支出,甚至最後房子被法拍(高雄的房價夠低了吧?然而高雄的法拍案量是全台最高的),對於這樣的人,應該就不用列入討論了吧。
特偵組 wrote:
這城市因為高房價所以推動都市更新的利益衝突變的更加嚴重而困難,只能不斷的遷移,從西區到東區,從東區到新興的南港內湖地區
這個我不同意。
台北市推動都市更新的困難在於容積率,理由很簡單,假如現在老房子重建主建物一坪換一坪,那誰會不同意重建?
高房價反而會增加都市更新的誘因,因為單價變高後,即便主建物坪數縮小,總價仍會很高,對於一些老房子的持有人才有誘因,至少賣掉後可以去中南部買個大宅院養老。
台北市的遷移這個跟都市更新一點關係也沒有,只是因為這個城市在成長,如此而已,即便老區域都更新了,台北還是要成長,要不然哪裡塞的下這麼多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