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三重或板橋買三房電梯新成屋,沒個1500萬免談?

我媽權狀42.5坪的1年新屋,無車位,大概賣1500萬,三重重劃區行情差不多是這樣子
租的話,兩房含車位是2萬元(不含管理費)

其實連土城離捷運很遠的清水路,開價一坪都要30萬以上

因為大家都不想住公寓,附近的人如果有錢,也都會就近選擇新蓋好的大樓

我有另一個想法,就是因為窮,才不能買到錯誤的房子,20年後無捷運的公寓,都更無望,應該賣不掉吧...

不是一句多爬樓梯運動算了,家裡還有需要採買的婦女,以及需要人抱的小孩,嬰兒車、小孩、採購物品、這三樣要怎樣同時背上樓....

我也很窮,但絕不買公寓,因為也許這是我這輩子唯一的房子,現在快40歲了,等繳完貸款也就需要用到電梯了。

台北Hank wrote:
小弟我正是研究過經濟...(恕刪)


那想請教一下, 全世界都有精華地區房價超高,只有有錢人買得起的現象,
並非台灣,台北獨有. 請問原因都一樣嗎? 那別的國家有沒有解決?
如何解決? 為何沒解決呢?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你是成交一千五才能這樣說!你只是看看屋,對方開價一千五,你就認為一千五,只能當盤子!

elsachang wrote:
不是一句多爬樓梯運動算了,家裡還有需要採買的婦女,以及需要人抱的小孩,嬰兒車、小孩、採購物品、這三樣要怎樣同時背上樓......(恕刪)


當然由你負責揹上來啦!一次搬不完就多跑幾趟!

我也是到年近50才搬到有電梯的大樓,之前住四樓,還不是像螞蟻搬象一樣的,一趟一趟的搬 ....


台北Hank wrote:
小弟我正是研究過經濟...(恕刪)


理論的斯特汀................
非常非常認同.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
真慘~
想買個新的房子竟然還被罵愛慕虛榮...

在板橋租的舊公寓屋齡,已經40年,
搬到北大因為有管理,加上制度健全,感覺住的很安心,
租板橋4年期間,漏水,牆壁剝落,通知房東整修至少3次..加上被小偷光顧1次,
所以想買有管理的新成屋,至少10~15年內不必花錢整修
而且板橋30年屋的屋況都不好,售價又比新成屋只低一點點
買了舊屋再花200萬整修,那跟買新成屋的價錢就差不多了

只是感慨受薪階級買屋難..竟然淪落到被罵愛慕虛榮,
其實有些網友的回覆,很像房仲業代
我去看屋時,表明想找1500以下三房新成屋
有些房仲業代也是一付"妳這窮酸鬼不要浪費我的時間"樣...
我也是想買新房子的窮人,和樓主共勉之
幸好我們不用幫老人多買一間房間,所以還能擠小狗窩
我的歷任房東本身就是老師,公務員, 兼投資客到處買500-1000萬做包租公婆.

不要誤會我指控所有的軍公教都這麼做, 而是越來越多的人享受低利率並且加入投機房地產的行列.

這是不爭的事實啊.

visit1992 wrote:
別這樣,隔壁有很多人...(恕刪)
轉角遇到女鬼 wrote:
真慘~想買個新的房子...(恕刪)
沒那麼嚴重,不過還是要認清現狀。
在開發較早的區域,譬如樓主鎖定的三重跟板橋,老舊公寓原本佔多數了,而且還是比例很高的多數。而在開發較晚的區域,譬如蘆洲、土城等,大樓產品的比重就相對較高。而開發更晚的區域,譬如重劃區,要找到老舊公寓,那可是比找到豪宅還更難。

要買電梯新成屋,難或不難,就看你想買在那個區域,譬如樓主現住的北大特區,滿坑滿谷都是新大樓,要買新大樓自然就簡單多了。反觀三重、板橋,滿坑滿谷的老舊公寓,要買個相對稀有的電梯大樓,自然難度就比較高。

所以要找"相對"便宜的新大樓就要往新興重劃區去,因為供給量大,譬如08-09年時的三重重劃區,早先建商一窩瘋推案,到密集交屋時碰上不景氣,於是價格彈性變很大,最低有殺破20萬。同樣的情況現在也發生在新莊重劃區,今明2年就是一個密集交屋年,歷史也可能會重演,樓主可以趁機去撿點便宜(當然只是"相對"便宜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