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短期內房價必漲的幾個理由(請大家自行參考)


juser98 wrote:
不能同意你更多了...(恕刪)


版主應還沒有買房

因為前儿天我還看到他發的文

鼓勵別人做其他的投資

所以應還沒有那樣快已買到房子了

也就沒有買前買後的差異了



所以這就是我搞不懂為何版主突然改變看法的原因

是看了什麼東西嗎???


老自犬 wrote:
你沒弄清楚我的意思喔...(恕刪)


所以我才會說

『你是會有固定三萬流入銀行沒錯 可是你會想辦法花更少的錢來過日子 這還是有可能會緊縮消費』


直接這樣說比較快:

你在背巨債的之前跟之後 手頭上的閒錢,處理方式會不會有差別?


是我的話

要是背了高額的房貸

付完每月的房貸跟生活費支出後,剩下的錢 我是不敢亂花的



一旦這樣的薪水族變多了(包括領股利的股東、領薪水的金控集團小員工),整體還是會變成緊縮效應,資源集中不動產的情況




PS:其實最近一般消費金融產品不太好推.....EX:信用貸款、信用卡



stephen02 wrote:
所以這就是我搞不懂為何版主突然改變看法的原因
是看了什麼東西嗎???
...(恕刪)


他只是單純蒐集不同的看法跟角度而已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是的, 但不管是經濟生產的方式改變勞動力的結構, 或者您提到的消費模式, 除了年齡層的變動以外, 也隨著時間不斷的改變, 在某時間點就過去30年做出的模型, 往往很難用來預測未來的30年

例如您說的消費方式, 在過去是以家戶為主的消費模式, 但這十年來卻往所謂一個人或者兩個人的消費行為改變, 當初預估的勞動人口同樣是消費主力人口,, 這是當初人口紅利的假設, 但是這十幾年來看歐美日的型態, 反而原本屬於應該被撫養的非勞動人口他的消費所占比例反而增加, 在紅利人口概念提出的時代, 當時的非勞動人口的消費能力如何? 現在非勞動人口的消費自主力又如何?

另外就是消費型態影響居住的方式, 第一個是人口往都市集中, 像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就讓超過一億人(有一說是兩億人)搬進了都市, 以台灣來說, 從民國70年到現在, 台北市的人口增長速度和台南縣人口的減少速度比例是相接近的, 另一個是居住方式和習慣的改變, 過去是八口之家, 兄弟上下舖, 年輕父母帶著兩個小孩睡大通舖, 這樣的居住方式也不以苦, 所以你可以發現幾十年前就算土地充裕, 一般人蓋房子的時候房間還是小小的, 像是當初台北市的南機場國宅, 規劃的三代同堂家庭人口超過5人的格局的室內空間居然只有17坪, 4口之家的房型只有13坪 這在現在的居住要求是很難想像的


HaHaSue wrote:
重點恐怕不在於那三萬...(恕刪)
所以真正支撐房地產價格的只有一個, 就是需求, 這個需求包含任何型態的需求, 不管是實質居住的需求, 或者投資理財配置上的需求

當你對一個物件沒有需求, 你就不會在乎它的價格, 所以男生不太會關注衛生棉的價格如何波動, 單身的人或者沒有小孩的家庭對於嬰兒奶粉的價格波動也不太會關心, 同樣的你會認為台北市的房價太高, 新北市的房價漲幅太高, 卻不去關注其實屏東的房屋價格很便宜, 主要原因也是因為你對台北市和新北市的房屋有需求, 所以關注它的價格, 但對於屏東沒有需求, 所以就算屏東房價再便宜, 也引不起你的興趣

至於甚麼人口紅利, 少子化, 如果在不影響需求的情況下, 是不會撼動房價, 但為何必須如此強調? 以一個實質有需求的人來說, 在供給有限的情況下, 要滿足自己能力可以達到的需求, 除了增加自己的籌碼, 另外就必須想辦法降低另一批人的需求, 就像股票或者做買賣一樣, 想要高價賣出股票的人是想盡辦法吹捧所持股票的公司未來前景有多好, 反而想要低價吃貨的人則會不斷的說標的物件有多糟有多爛, 從表現來看, 吹捧前景的人好像是多方, 但實際上是空方, 是賣方, 嘴裡看壞的反而是多方, 是買方.


Nelson5 wrote:
是的, 但不管是經濟...(恕刪)

Nelson5 wrote:
我也認為所謂的人口紅...(恕刪)


我是不懂人口紅利是不是過時,
但是如果國際資金投資各國房市,都有觀察到符合人口紅利理論的事實現象時,
何以台灣可以倖免於外?
今天台灣要面臨的是以前從未經歷過的人口結構改變,
若房市不會因此往下盤整,那應該可以算是另一個台灣經濟奇蹟了,
不過很可惜的,
以台灣過去到現在的政策和經濟發展來看,似乎不是很樂觀,
少了國際資金的挹注,
光靠台灣的有錢人,真能繼續撐起目前的房價並持續往上?
小弟持強烈懷疑態度!
沒有人來當最後一個盤子,任何炒作的物件都會有往下的時候,
以上敘述都是一些簡單道理的現象,
應該不需要任何專業艱深理論就可以想的到吧~?
房市終究會回歸一個合理的供需平衡價位,
不過現階段,誰都看的出來,房市已經背離合理價位太多了,
小弟資金已經備妥,但也不急於入場,
由於只是自住,正在等待合理價位的到來,
即使房市後續往下緩跌,只要價位合理一樣會入手,
這樣才不會讓自己背負過高的房貸,犧牲了促進經濟繁榮的消費活動~

另外針對不少意見說以前SARS、金融風暴等時期,喊空一堆,結果房市還是上漲,
那是因為人口紅利還在持續,短期利空過了當然會補漲,
而且那時房價還沒有背離國民所得到現在如此誇張的程度,
當人民一生都要為一間房子犧牲所有的額外支出時,
這樣的人生還剩什麼?
更慘的是過幾年人民發現自己的房子越來越不值錢,卻還要背負鉅額不合理的房貸時,
又會怎麼想?

總結個人看房市是短多長空,兩三年後房市呈長期緩跌是不爭的事實,
完全看不出未來台灣有任何利基可以再把目前的房價推高!!

bojacon wrote:
樓主:您忽略二個最重...(恕刪)


講一個實際例子:
我的朋友,他們兩個準備結婚,真的很想買房子,但稍微合乎他們的房子都在1000多萬,
兩個人月薪加起來15萬左右,比一般民眾好很多了!
但還是買不下手!
因為假設1200萬房子(含車位一個)....需要240萬頭期+幾十萬裝潢....很大壓力了!
....貸960萬(月還約近6萬)
如果勉強買,當然可以....但是萬一其中有人工作出現問題呢?那就慘了!!!
所以考慮很久....他們還是租房子好了!所以現在情況最慘的是,幾乎中產(慘)階級的都買不起!
房市不是靠那M型的頂端5%有錢人就可以撐住的!有錢最好能買光台灣的房子!!
Nelson5 wrote:
至於甚麼人口紅利, 少子化, 如果在不影響需求的情況下, 是不會撼動房價,...(恕刪)



多謝您的指教

我是認為 需求當然一直都在 也不少

但是這股需求所能支撐的購買力究竟可以支撐到什麼程度 是有問題的

這也是為什麼目前大台北地區移轉量縮的原因


或許可以說投資客跟那些大戶的支撐力很強

可是如果他們要移轉的對象,也就是一般自住客 價格支撐力是很低落的

那有行無市的投資商品 即使價格不會被撼動 恐怕也沒有什麼投資的價值

而通常這種高價的標的 要拿來出租作為產生現金流的工具 投報率也已低


需求要存在 也要這些人買得起

投資的需求最後還是要看是否可將價格抬高轉嫁下一手或是達到足夠的租金投報率

如果兩者都有困難,最後就是量縮的結果


不過我不否認大台北房地產還有價格跟量能上漲的空間,只是沒那麼樂觀而已,畢竟資金仍然寬鬆,而且政府超怕房市倒的,能用的政策手段會無所不用其極使出來。我是覺得房價一直都是跟資金面有關,而跟需求面其實沒這麼相關。



最後,整體的消費潮所能促進的內需成長 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我認為還是跟世代交替有關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stephen02 wrote:
所以這就是我搞不懂為何版主突然改變看法的原因

是看了什麼東西嗎???


被虎大盜帳號???
老自犬 wrote:
...(恕刪)


消費信貸??真有人為了吃喝玩樂來貸款?少之又少啦.我都敢說沒幾個這樣做的啦.

至於使用信用卡不就是方便你以後能信用擴張.方便貸款(不就也是方便以後要買房跟做生意用.拿來消費吃喝玩樂?難啦.)
不就是超市買菜.7~11.家樂福.一般生活用品能刷的就刷.公司的公關費(刷卡報帳拿現金繳信用卡).跟朋友唱KTV.先收現金自己刷卡.或買奢侈品朋友付現你幫刷拿現金.
大條的是你自己出的??很少吧.幾乎都慷它人(公司.朋友..等)之凱吧.

一個月幾萬元的人是要如何天天上酒店.買名錶.開名車.吃高檔餐?
眉角大家都會.但絕不是你的口袋裡的錢啦~~~~~~~


我一個開廣告公司的朋友幾乎1星期3次酒店.另一個朋友每次都跟到.沒LOST過.
4年後我朋友沒賺啥錢.因為酒店錢佔百分比太大了.公司收起來.還好打平.
另一個跟他去酒店又不用付錢的朋友.4年後買台幾百萬的名車.呵呵.
開公司的朋友說那台車有一半是他貢獻的.哈哈哈哈哈~~~~~~~~~

順便說一下我認為啦.能不信我.
台北房子要大漲我是不看好啦.跌我倒是覺的有機會.
倒是台中高雄都在補漲.殊不見房產業都去炒那邊了.一來是比較有人買的起.不會高不可攀.但也是有限.自己別買到高點就好.到時台北跌.台中會跌比較深.有炒高了.^^.高雄應該小小跌.這2個地方最近建商炒不小.尤其是台中真的炒高了.高雄算補漲吧.要跌也是微微.

中南部資產有提升了啦.不再只有天龍升天.你們算升高了些.該高興還是擔心?自己看著辦吧.
別最後去買碳就是了.(投資有賺有賠.自己作功課比較實在)
我只知道
1.油電雙漲只會更壓縮所有人的消費.台灣不是靠那5%的有錢人就可以撐起GDP
2.以前二十年的屋買對地方現在賣出報酬率10倍我相信.
那你現在買的屋給你放十年報酬率有一倍我就偷笑了
3.不要跟我說少子化社會沒有影響.嬰兒用品小孩玩具小孩教育
所有跟年輕人商機(嬰兒到大學)有關的產業都因為產業萎縮而倒閉
老人化社會老人有什麼消費....不要跟我講老人消費商機有多大
除了買藥吃飯旅遊,老人可以貢獻多少GDP
4.台北沒人相信會跌也沒人想讓它漲,因為大多數的人頭殼還是清醒的
有需求住屋的地方有什麼用,一坪七八十萬的地方作正常工作的庶民根本買不起
只靠堆疊房價創造的泡沫能撐多久.
一堆有錢人不能代表多數,靠他們以前在台北賺到三代的房產財富是能HOLD住
台北的房價能撐多久,偷跑賣掉才是聰明
5.年輕世代的窮人一堆未來沒靠爸媽是有辦法靠他們撐起房價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