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實體店面迷思,還不如去商店街開店?

哇 移花接木又出現了 轉移注意力 張冠李戴 我已經先聲明了 還繼續來這招 有人可以厚顏無恥到這種層度 我也服了 試圖把你是美國人的事實轉嫁到我身上 (但其實你就在說自己) 我努力賺來的錢買房 真金白銀不貸款(我傻 現金賣 沒杠桿 長期持有 大部分自用 哪算炒 那全台灣長期持有自住自用的人都算炒啦)跌了又如何 我又不會斷頭 還還證明我 錢 產 根留中華民國 是愛中國的表現(我愛的這個中國尚未統一大陸 我的說法也沒違背這國家憲法的範疇 你能說錯嗎 那是你根本就不愛惜你自己的出生國 否認長期有政權存在 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中華民國 正統的中國哦)
那像你 去當個到處燒殺擄掠的國家美國國民  像你這種人 唉不知道該用那種形容詞·······
科瑞岱爾 wrote:
你這位美國籍又跳出來...(恕刪)
我的實體店展業計畫依舊推動著
實體店舖的益處讓我能靈活運用銀行及企業影響
資產價值就看你如何規劃喽-至於什麼好處就不用明說啦!
實體店鋪的迷思?呵呵
若不是因為這世界資源不均而讓物資顯得可貴
我想這板上也不會有人愛來嚷嚷-還不如去網路開店!
此地無銀嘛!
科瑞岱爾 wrote:
像家樂福不是不用開,只是他們以後可能不需要用這麼大店面賣場,只要利用網路商店下單後,頂多把賣場當提貨區或是售後服務,以節省租金成本,而倉儲放到鄰近便宜地方。


我倒是認為家樂福會越來越往人口稠密的地區開.越開越大.越來越多元..畢竟需求是存在的
假如有一天「大家都不願出門購物.連晚餐都上網訂」..那麼實體店面就岌岌可危了
但這跟「店面租金本造成實體店面輸給網路」是兩回事....

「網路店家可以省租金」這是正確的

「現在炒作店面的風險越來越高」這推論也是沒錯

不過就主題「炒作實體店面迷思,還不如去商店街開店?」..兩件事並非十分相關...

今天7-11的營業額還是遠遠超過7-net..大大說的網購是一種趨勢..但並非因此店面式微..

店面會生存不下去.最大的原因是不景氣...

否則..不管網路開店費用多便宜..大型連鎖還是會越開越多..滿街都是..
龍癡癡地著望著魔羯半响,手上抱得更緊,低聲道:「妳的臉紅得真好看……。」
lilice wrote:
我倒是認為家樂福會越來越往人口稠密的地區開.越開越大.越來越多元..畢竟需求是存在的


重慶店 (大同區近寧夏夜市)
桂林店 (中正區萬華區交界近桂林路/中華路)
東興店 (信義區)
大直店 (中山區美麗華一帶)

同樣都是鍵盤手..有人選擇到它的網站看分店資料 ..有人選擇我倒是認為
大可不必 wrote:
重慶店 (大同區近寧夏夜市)
桂林店 (中正區萬華區交界近桂林路/中華路)
東興店 (信義區)
大直店 (中山區美麗華一帶)

同樣都是鍵盤手..有人選擇到它的網站看分店資料 ..有人選擇我倒是認為


所以..大大看過這些分店資料之後..你認為...?
龍癡癡地著望著魔羯半响,手上抱得更緊,低聲道:「妳的臉紅得真好看……。」
不用等晚餐都上網訂,光其他許多行業像是服飾、三C、文具等等,不是被網路商家逐漸拚倒,就是自己縮小實體店面賣場網路化,光這些行業對實體店面需求不斷減少,就已夠讓實體店面岌岌可危。老是只靠豪哥大口中賣飲料、開精品那幾個行業撐,是撐不起整體實體店面需求,當實體店面關店的遠比開店的多,只會越來越多實體店面空置,也會更進一步拉低租金。如前面一位大大提到台北地區許多店面租金不斷下跌,台北東區跌幅高達3成,還有「店面價值跟租金是息息相關。」,這就是炒作店面的迷思。

過去沒網路化,做生意要店面,甚至金店面,現在有網路化,實體店面已不是做生意唯一選擇。

像PChome商店街這種低廉開店成本,一年才1萬元出頭,商品上架免費,上架商品不限數量,更是加速許多商家網路化。與其租店面被扒皮甚至看房東臉色,還要請員工看店,客源無法全國化,營業時間短,還不見得有生意,還不如去網路上開店闖一闖。省下的錢還可拿去買廣告,增加自己網路商店的知名度。

家樂福近5年來只開約6家店,也沒滿街都是,佔它全部65家店僅11%,且這6家都不是開在北市精華區高租金地方,反而如我所預料,往低租金地方擠。

時代在變,年輕世代購物觀念更在變,像豪哥大那種還停留在50年代,天天只會拿買可樂、買愛馬仕幾個行業來做例子,就癡心妄想想撐起整個實體商店需求,是很快被網路化淹沒。高度不同,看事情深淺也不同

連最需要實體店面的精品像是GUCCI 都開始有網路商店。看來未來他們對高成本的實體店面需求也不會這麼殷切,頂多是開家旗艦店當展示中心。


lilice wrote:我倒是認為家樂福會越來越往人口稠密的地區開.越開越大.越來越多元..畢竟需求是存在的
假如有一天「大家都不願出門購物.連晚餐都上網訂」..那麼實體店面就岌岌可危了
但這跟「店面租金本造成實體店面輸給網路」是兩回事....
大型連鎖還是會越開越多..滿街都是.....(恕刪
你要掰也認真一點,根據資策會資料, 2012年電子商務年成長 17.4% ,沒你說的很不好。唉,不懂時代潮流,甚至抵抗潮流,對你來說每年都會是很不好的一年

豪哥大 wrote:
最後我要說2012是很不好的一年
不只是店面租金衰退
虛擬通路的營業額也是衰退的(可以問估狗大神)
(恕刪)
看看大陸陶寶網的營業額.. 就知道將來台灣商務的驅勢了..

我住上海.. 不用去實體店.. 就可以買到所有的日常用品了.. 書.. 3c產品.. 衣服.. 包.. 鮮肉.. 海鮮.. 蔬菜.. 機票.. 連海南島的綠竹筍.. 江蘇的放山雞都訂得到.. 直接送貨到家..

更何況.. 好像台灣剛成立了第三方支付平台..

雖然我不是從事物流這個行業.. 但從這些訊息.. 我想台灣未來購物方式的變化應該是傾向"非實體"店的方式..
一開始這個標題就容易引人論戰!
有人會賺投機財 你叫他去創業經營 可是兩回事
雖然都提出具體數據 但焦點都已離題了
這個版到底是在討論 網路創業好 還是去買店面好?
歡喜做、甘願受,各人造業各人擔~~!!
科瑞岱爾 wrote:
你要掰也認真一點,根...(恕刪)


只會爬文的可憐蟲
是不是成長17.4%不用問資策會那種粉飾太平的數據
經營最後一哩路的業者告訴你
去查查新竹貨運+嘉里大榮+宅急便+宅配通+郵局的營業額
但要記得只計入"宅配收入"那一塊
另外加上7-11+全家便利商店店取收入即可
查完後再來談
無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