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露蓮 wrote:
我覺得若你現在已有一...(恕刪)
其實我六七年前在外地工作時就有在看房子了,但一直跟看的房子沒緣份,一直沒買到喜歡的,而現在這間是親友低價出脫,我用親友價買的,所以買價很便宜,但就是沒那麼喜歡,不過生活機能很好就是了。
之前就是這樣一直等下去,同樣的商品才會從七八年前的七百五十萬漲到現在的一千六百萬,但千金難買早知道,若能早知道我現在連豪宅的貸款也都還清了,因為如果我當時有買那間我心目中的豪宅,我就不會亂花錢買一些有的沒有的東西。
所以未來房價真的會下修嗎?說真的,誰都不知道。尤其這幾年適逢六七年級的結婚潮,六七年級的人數又多,才會有這一大波的上漲潮,不過從八年級開始,人數就逐年下降了,不知道到時需求遠大於供給時,房價會如何發展。
謝謝。
love0620 wrote:
我發現這版的回文大部...(恕刪)
您應該也是女的,因為您的想法跟我老婆很接近。其實她覺得無奈的地方是在於我們的收入還有手上現金是比對方多出不少的,怎麼會現在卻被對方比下去了,就只因為對方比較敢冒險,而我太保守?!她怨的就是這個。
您說的沒錯,真的有時候拿那些高價的東西時,會覺得跟房子的外觀搭配不上。我之前要買車時,其實看的都是兩百萬上下的車子,但之後就是覺得開高價車搭平價房很奇怪,所以最後才縮手買台國民車,因為這樣別人才不會說話,在背後笑。
jack老大 wrote:
舊家租人,再去租新家...(恕刪)
你所說的倒也是個方法,我再跟我老婆討論看看。因為如果舊家租人家八千,去租新房兩萬的話,我一個月貼個一萬多塊就有了,好像不錯哦^^
showtime5278 wrote:
少年奉行及時行樂教義...(恕刪)
因為我的個性比較保守,不太敢冒險,所以就是有考量到您說的情形,怕有什麼突發狀況卻手上沒錢。如果收入能再提高些就好了。
三年前看房,以純住家考量(那時跟本沒想到高雄房價也會有大漲的一天),小一點的不要(比舊家小,那幹麻換!),位置不佳的不換,最好要在捷運站旁,所以看的上眼都要1500以上(三年前哦!),因老婆不願意揹太多房貸,於是後來不了了之.
目前回頭過來看,當然可惜,但我目前也不會想買房,如果房價一直上去,等老了,買(或租)一層大樓,這樣人生也是很愜意.畢竟有閒錢帶孩子出國旅遊,國內四處趴趴走,也是一種無形的資產.
而且,如果連我們這種這麼被動的人都想買了,可見其他人也都買了,那高點也不遠了,雖然要下來也沒那麼快,但高雄並不是那麼國際化的都市,等人口紅利用完時(有人說2020~2025),房子又拼命蓋,總有機會買的!
財務規劃尚且需要放遠到退休生活。
尤其是你們尚有選擇的時候。
許多人當了屋奴,生了孩子,有了車子,
就一整個被卡死,必須逼迫著自己延後目標與夢想,
讓自己繼續給老闆吃死死,肖想政府的退休金,
也只能告訴自己別太早退休,免得又被打折不划算。
別去後悔之前沒參與的,就像如果早其投入許多共同基金,
雖然經歷多個海嘯,總報酬依然嚇人!
然後現在進去卻住套房,怨天尤人,生活品質都下降,
絕對會影響到家庭生活。
讓人羨慕,並不是辛苦的背心房子,然後還催眠自己至少有個喔....
這個窩好新好漂亮,敢問,能夠新多久?五年,十年後繼續羨慕更新的房子?
反觀,妥善規劃現有資金,反而更能提升生活品質,那才會令人羨慕!
點菜不用看菜單,常常帶孩子出國,提早不讓自己為了生活而給人折腰....
以上
台灣人就是只知道賺錢、貪小利,不重視住家品質。
我以前就回文講過,多少人開雙B,結果連個像樣的車庫都沒有。
隨便往騎樓一插,或佔地當路霸。
樓主的老家附近我想也是如此,傳統的台灣街景:巷弄狹窄,違規停車多,建物老舊又一堆加蓋外推。
看到新規劃的房子,整整齊齊,自然會有不如換屋的感覺。
台灣60、70年代蓋出來的房子,建材設計都太糟了,
那時買屋的人,也就是現在60歲左右這群,也都缺乏美學教育,
對於住家環境的維持完全不重視,造就了你所知道的台灣市容。
更好笑的是像在台北,還一堆人洋洋得意的說「別看我那間破房子,可是價值好幾千萬」
真是為那些人感到丟臉。
話說要我是樓主,我會搬到新屋。
樓主身在南部已經比台北人好很多了,
當屋奴的話至少擁有的是理想的房子,
台北的話,當屋奴卻只能擁有無停車位,陰暗樓梯間的破公寓。
不過要注意新屋那邊鄰居是不是上述會破壞環境的那種人,
看過太多新透天社區,結果各個屋主又開始東蓋西蓋,鐵窗、採光罩亂加,
社區質感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