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hsia wrote:
哈哈,老弟,高利率只是一項讓房貸下跌的因素,過高房價要跌不用太多大道理,風吹草動就足以讓它崩個3〜5成!...(恕刪)

jeffhsia wrote:
回文是沖著「酸民」二字,文明人對不同論點的發言者本應尊重,若程度不優風度不夠那就low了!...(恕刪)


davidsmoker wrote:
心理預期已經開始了,...(恕刪)


你貼圖的這位劉憶如手上7筆房地產賣了沒?
如果還沒,就把她講的話當放屁吧~

cheny wrote:
你貼圖的這位劉憶如手上7筆房地產賣了沒?
如果還沒,就把她講的話當放屁吧~


專家或學者的話是不是屁話,這個很難說,但影響力肯定是大的,

最早出來示警的其實是機構法人,比如野村這篇報告.


早在去年底,德國宣告在2020年前把儲存在美國的黃金運回,加上ECB在枱面下不停的緊縮,

就該料到FED把QE退市放進行程表,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但見微知著的力能一般人做不到,

當成屁話的更所在多有,所以在資本市場被血洗,也是相當然爾之事.



美QE退出,香港房市跟著泡沫化?97年金融危機臨?圖為香港一景。(來源:維基百科)

近年就在美國不斷擴大量化寬鬆(簡稱 QE)規模後,外國資本大幅流入亞洲新興市場淘金。不過野村證券周二發佈報告示警,指一旦 QE 退場,恐導致亞洲新興市場經濟基本面惡化,暗示最壞將重現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可怕景象。

《CNBC》報導,野村預期美國聯準會將於今年九月底開始,逐步縮減債券回購規模。

到底哪些亞洲國家在 QE 退場後可能受創最深、引爆經濟危機地雷?野村點名四個國家:香港、新加坡、印度、以及印尼。前兩者與後兩者面臨的危機景象卻不盡相同。

沒有QE後....香港、新加坡房價崩,接著經濟衰退?

野村報告指出,香港及新加坡國內利率偏低,國內民間(金融機構、企業、個人)債務積累愈來愈高。

香港目前使用的貨幣盯住美元,美國的超級量化寬鬆措施上路後,滿滿資金流入房市,香港房地產價格飆漲至前所未見的高點。2008 年 12 月以來,香港房產價格暴漲 128%。不過,QE 一旦退場,料伴隨利率上揚及流動性收緊,恐引發香港房價大幅修正。

野村分析師在報告中提到,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發生,有很大一部份與房價過高有關;房市泡沫破滅導致消費需求大減,接著經濟衰退、進入通貨緊縮。

至於新加坡,野村報告指這裏人民的資產配置大部份與房地產有關,一旦 QE 收手,恐面臨與香港同樣的風險。

davidsmoker wrote:
心理預期已經開始了,...(恕刪)



如果房貸利率真的來到8%
那對很多沒有父母資助然後貸款的年輕人,將會是很恐怖的狀況!

以一百萬來計算:
依目前約2%來算,貸款20年本金加利息,每月約繳5,059元
但如果漲到8%,一樣是貸款20年本金加利息,每月約繳8,364元

每一百萬 = 每個月多支出3305
若以貸款500萬來計算則等於每月多支出16525

若是現在不少年輕朋友,因受到不肖仲介、代銷鼓動
真的衝動去貸款1000萬來算,等於每個月會多支出33050

想想現在的景氣這樣,
再加上一般人薪水難漲的情況,
若真的每月多支出一萬六 ~ 三萬五左右的房貸,那離大家所說的房市泡沫真的是不遠了!


ANDY IMAGE STUDIO : http://www.andywed.com/
桃園市泛藝文特區,
中正路-大興西路-永安路這附近,
房價已鬆動,
有興趣的朋友可早晚到此區逛逛挖寶。
jjww wrote:
如果房貸利率真的來到8%
那對很多沒有父母資助然後貸款的年輕人,將會是很恐怖的狀況!
哈,其實想買房或只有一間房的朋友不用太擔心,房貸利率不用到8%,只要升高到3〜4%左右炒房客早已屍橫遍野了,原因很簡單:成本增加了、槓桿減少了(銀行核貸趨嚴緊)、需求減少了(買家都在等低價)、供給增加了(賣家都要賣),最重要的是成交量不見了!付房貸的年輕人安啦,利率8%「再」發生的可能微乎其微,若真發生了有沒有房都沒差了,因為幾乎所有人都垮了!

至於什麼「有錢人沒差」、「不賣就不賠」、「擺著一定賺」等謬論就不值一提了,歷史從來不支持這說詞,景氣起伏是常態,零和遊戲在長期是硬道理!熊市時有錢人的流動性也會發生問題,何況不動產市場中真用「自有資金」買房的不過爾爾,大家玩的都是「別人」(包括銀行、資本市場等)的錢,認賠殺出是自保行為,不論是個人法人、自願或被迫的!

老人家數十年來在房地產上是賺了些錢,但也絶不鐵齒什麼「不賣不賠」,只有持盈保泰、逢高減持、低點挑貨才是長遠之道!不動產的持有成本相對高、機會成本相對大、流動性相對差,所以「投資」風險相對比其它市場大!台灣人持有住宅平均率已經太高,不少人擁有二間以上不動產,資金退潮土石流下,牽動的不止是投機財,財務缺口將是造成房價崩盤的最後一根稻草,此結果不是不會來,只是被QE推遲了幾年罷了!
帝寶一戶4億每月光利息就快70萬新台幣
房貸利率不用多升2%就好每月光利息錢就140萬新台幣!!
更惶論還本金
據統計豪宅持有者九成以上是貸款購買
升息看看房價崩不崩
如果有三倍放空台北市房地產ETF我一定買1千萬
十年後變10億
美國殖利率目前已經大幅調升 全世界央行近期應該也會跟進
利率上升初期只會讓貸款者感到壓力 當利率上升到人民可承受最大壓力 房價就會像土石流一樣
到時法拍屋便會大量出現 台灣歷史上也出現過數次
有興趣買房的到那時也不晚
我記得在去年這個時候板上多空兩方論戰人數勢均力敵,多方還佔一點上風,越往前更早更是多方的天下,而今看多的人也受到環境氛圍的影響變的少多了,坦白講現在討論的議題已經從去年的房市會不會繼續上漲轉變為房市能不能保值了。這種觀點用數學來表是的話可說是上漲與下跌兩倍的差異了。
法人與金主投資房地產的決策不是以市場利率為主要考量,還有其他因素,但是一般的小資男女對利率卻是很敏感,其實不是因為利率一項因素就能左右房市,一個手掌拍不響,另一個決定因素是所得,所得上漲幅度能超過利率上漲幅度,在心理上就能克服壓力,買房就不怕。台灣的房市比做股票,很像是績優股台積電,台積電每年配3塊股利,就當作3%算,股價節節升雖然慢但是很安心,但瞬間股價跌了15塊,就算不賣也得等五年的股利才能攤平股價,那這五年的時間成本(定存利息)怎麼算,套過來說現在貸款買房的應該要擔心的是,未來升息趨勢下,不但要負擔的利息增多還要面臨房價的下修,你可以不賣,但是情緒會影響一個人的理智,在你知道台積電還要繼續下修股價的時候,你能按耐得住未來損失嗎?如果這是三十年來的利率空頭反轉,一般人能忍受30年的壓力測試嗎?台灣的平均薪資不漲就已經是第二個手掌拍合了,美國十年債殖利率的上升可能只是一根掉下來的稻草,是不是最後一根現在還看不出它的重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當美國聯邦利率升息時,完美不利因素就齊全了。彭老在乎的不是房價而是國人的購買力,很有可能的是撐住匯率,維持購買力,同時拉高利率,避免資金流出,但這樣做也會犧牲出口貿易,人民薪資無能力調漲,那麼對房市還能繼續保值嗎?所有的商品如果已超出原有的使用價值時,其價格必會有漲跌,房屋的使用價值本是讓人安居樂業,而今被當成投資商品,大家說說看到目前為止有哪些商品是只漲不跌的神話,連貨幣本身都會有漲跌,更何況是非貨幣呢?

台灣過度依賴服務業是撐不起來經濟的,沒有生產就不會有真正的財富,
這次二次海嘯與前一個次代海嘯不同,重點是你準備好面對風暴的衝擊了嗎?

yuch8663 wrote:
我記得在去年這個時候...(恕刪)
嗯,有邏輯,不過實務面上重點還是在資金流動性,利率上揚、交易緊縮、成長趨緩的另一面相就是現金流量缺口擴大,這情況一發就不易善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