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tt wrote:不動產本來就是給高所得的人買的,10多年前的無殼蝸牛運動,到現在我猜還是同一群人。...(恕刪) 無殼蝸牛的發起人早已經是連鎖企業四海遊龍的董事長了!過了20多年還沒幫家人準備好棲身之所,那是有點不長進了!
覺得目前的房價仍是很高,不過買氣(成交)明顯下降。以個人親身經歷來説,當初一坪80萬嫌貴(臺北 信義區寶倈花園,那時剛建好),現在還是喊200萬/坪。一些單價低的漲幅更是驚人。降價了嗎?我相信成交價可能多了一些空間,但是折數絕對遠比這4、5年來漲的少許多(應是翻倍計算)。有錢的人把房屋空著,想撐幾年後看價錢會不會好一點。辛苦買房的人,也捨不得就此"賤賣",怎麼想也想賣到曾經有的高價。現在賣低了,怕以後也買不回來。只希望(1)炒房者資金成本升高(成數、利率),(2)擴大供給(公有租屋、獎勵租屋收入所得降低或減免),(3)降低購屋者需求(提高租賃所得稅減免,由目前12萬提高至40萭,不見得一定得買房),或許有更多其它的好方法來調整供需,或許比較有機會給人民一個合理住的權利。要等政治人物(如市長候選人)兌現他們的支票(蓋多少青年住宅等等),真的比較難。一上台後,發現各派利益糾葛,不陷進去玩就不錯了,很難看到真正作到的。或許,有一天。我期待。
小樂丁 wrote:現在買房是靠自己的的比例有多少?可否舉手一下,讓大家朝拜,學習...(恕刪) 膜拜嗎?可是我不需要.基本上以現在的房價跟薪水來說,月薪三萬,五萬買不起台北市,這都是正常.但我公司裡三十幾歲的新婚同事,雖說他月收入六位數,連他都喊買不起台北市,說真的,我也認為這房價真的很不正常.至於說學習?那倒可以說說經驗,當年大學畢業後就業第三年年薪就破百萬,但當時就算半夜兩三點下班,隔天照樣八點打卡的日子,最差曾經連續兩天沒回家也沒睡覺,啥?周休二日?!別傻了,周六有時還要上整天班....這樣的工作經驗你真想要學習嗎? (當初怎麼就沒爆肝?我也不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