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傳麥當勞棄守台灣!!!內行的看到這新聞,就該知道台灣房地產崩盤已經在倒數計時了!

麥當勞

不是號稱地產王嗎?

開在哪邊~哪邊房價就漲

現在要轉輔導換人經營

看來經濟前景不太理想

經濟不好房地產怎會好(無言

Ryanford wrote:
就說是總公司那邊的...(恕刪)


"全球市佔率最高的Subway 是主打健康食物,健康麵包加上滿滿的蔬菜及肉"

是有什麼誤會嗎 = =

滿滿的蔬菜和肉?我買的時候都超少
買房真的會讓人瘋狂耶
尤其是等不到崩盤的

麥當勞退出直營轉賣代理
這也跟房價崩盤有關

哈哈哈

GRK wrote:
'全球市佔率最高的Subway...(恕刪)


呵呵呵....
因為你剛好是在台灣
在美國就還好阿.......
台灣麥當勞獲利並不差,殺雞取卵,怕不只房產問題
試問,外資最怕甚麼"風險"......

肯德基萬歲!
988168 wrote:
最新的新聞,內容自...(恕刪)
麥當勞賣掉台灣經營權跟房地產崩盤有沒有關係?其實沒人知道。
只有麥當勞自己知道。

---------------------------------------------

麥當勞不靠漢堡賺錢 5成營收來自「房地產」

記者蘇彥菱/綜合報導 今天是麥當勞的國際早餐日,在全球超過30個國家、5000間分店進行活動,麥當勞自1955年創業至今,目前堪稱是全球第一大速食品牌,然而麥當勞光靠賣漢堡就能賺大錢,成為速食業的龍頭「品牌」?事實上不然,據麥當勞創始人透露,是為了吸引更多人加盟以收租,有中國媒體便如此評論:「以快餐吆喝,以地產盈利」,房地產才是麥當勞賺錢的不敗法則。 麥當勞之所以能成為全球百大品牌之一,並非憑漢堡與可樂打天下,而是靠房地產獲利。

麥當勞的創始人雷克羅克曾表示,其實麥當勞真正的生意是房地產,若真的只作快餐早就關門了。據了解,麥當勞在西方國家的經營模式有三種:第一,採特許經營之方式。第二,是購地自建連鎖店,再將店面租給加盟者當房東。第三則是向地主長期承租,租約長達20年,且談好在這期間租金不變,再當二房東將店面租給加盟者,並向加盟商加收20%的租金,之後還會依據該區行情,進行租金漲幅。 簡而言之,麥當勞以租賃模式經營自家的房地產公司,公司是為實施房地產策略才成立的,不同於建商的經營模式,麥當勞先以「品牌」取得加盟者及銀行的信任,透過獨到的經營模式,用各家加盟店的錢買房地產,再租給新的加盟店,且要求加盟者需支付一定的保證金,其中一半在15年後償還,另一半則於20年期滿歸還,如此一來麥當勞便可向銀行申請租約貸款,完全不掏一毛錢,便可買房地產。 也有專家分析,麥當勞之所以能成為地產大亨,並不完全歸功於「品牌」,而認為地段才是關鍵。選址考量就該區的環境、人口密度及結構,交通,甚至是建築設施,均納入考量的範圍,憑藉著絡繹不絕的客源讓加盟者產生信心,且連帶影響其他店家跟進,群聚效應發酵後,該區房價大漲,自然租金也隨之提升,麥當勞又可從加盟者獲取更多的租金。 另外,從地產中淘金的不單單僅有麥當勞,運用相同模式者,還有家樂福,以低價獲租,再用高價分租給其他店鋪,賺取租金差價便是企業很重要的收入來源。所以,麥當勞的收入來源,1/3來自直營店,2/3來自加盟店,其中房地產收入占9成。

原文網址: 麥當勞不靠漢堡賺錢 5成營收來自「房地產」 | 好房網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20803526322.html
yaka.CHEN wrote:
台灣麥當勞獲利並不差...(恕刪)


2014年, 台灣麥當勞分紅是0元, 上次分紅0元是sars的時候
這樣應該不能說獲利不差
其實全球麥當勞都一直在走下坡, 改加盟經營的比例也來到8x%了, 計入台灣就突破90%了
美國本土也是一直在縮減規模

事實上卻是, 不只是台灣, 全球經濟沒想像中那麼好, 去年經濟轉好的現象跟iphone6關係很大, 其他的產業其實還蠻多都陷在泥沼的
以前全球經濟三頭馬在拉, 一是美, 二是歐, 三是中, 現在這三個都自顧不暇

就是看不慣 wrote:
據麥當勞創始人透露,是為了吸引更多人加盟以收租...(恕刪)


所以現在是賣經營權, 不賣房地產, 改把店面租給接手經營的團隊?
這算盤打得真精, 沒有經營風險, 收收權利金和房租, 果然是房地產高手
我看衰!!
台灣麥當勞之所以能在台灣異軍突起
靠的就是直營店嚴格且積極的管理
讓每家分店的服務跟品質
都能達到一定的水準
也就可以證明
台灣麥當勞的聲明中提到
要能做到確實管理的公司
才是麥當勞要的
但是
台灣曾經有許多國際速食餐廳來台展店
鎩羽而歸的多如過江鯽
大部分都在於管理上的問題
如果換人做
是否能讓管理全部落實而且持久??

是否跟房地產連動
最主要要看這個約要怎麼簽
如果母公司要自己處分
當然權利金就便宜點
如果合約附帶房地產
那簽約金就很可怕
如果
有意接手的公司
以目前的房地產市場行情來接手
顯然很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