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是買來住的不應該變成投資商品

政府本來就應該管制,但資本主義國家
政府干涉有限
如果投資房地產不賺錢~~~那還要幹嘛呢??
dan0918 wrote:
不過講胡說八道 就太過頭了
德國自有住宅率 約一成
是有線電視 四十幾台
某談話性財經節目的專題節目中看到的
(不是鬼話性節目)
或許是資料的描述基準點不同而已

那就是那個來賓胡說八道

已開發國家之中,住宅自有率最低的國家是德國或瑞士
也差不多有四成到一半左右
dragonbx.chen wrote:
如果投資房地產不賺...(恕刪)


是要賺錢阿
不是讓房子商品化做買賣...
而是做包租公才是對的(原本應該薪資漲 租金才上漲的)
讓房屋商品化最好的例子就是西班牙(跟台灣一樣是 無限的永久權)
下場就在幾年前就崩掉
倒是對岸大陸只有70年地上房屋使用權那麼貴才讓我嚇到(好像租金也很貴)

德國是政府主導房屋租金政策(前面幾樓有說明)
且蓋新房子是以自建為主要
所以沒有台灣建商誇張容積獎勵
跟幾乎高通過的建照許可

新加坡是推自住率達到9成5以上為主
因為土地少且國有地多(前幾樓有人說過)
所以蓋房主導權都在政府手上
且限制民眾買房次數且規定新屋內5年部的轉售或是做商業活動(開公司..等等)
租屋 還得要有工作證明(工作證)跟相關文件
還有一堆補貼或是相關規則(租金金額或是買屋條件限制等)


~風~阿肥~城~ wrote:
德國是政府主導房屋租金政策(前面幾樓有說明)
且蓋新房子是以自建為主要
所以沒有台灣建商誇張容積獎勵
跟幾乎高通過的建照許可

德國有介於公有與私有中間的住宅合作社制
那種合作建屋被算作自建,大約佔全部房屋的三成吧?

中華民國早年是比較偏社會主義的
有很多共有制或合作社型態的組織
比如信合社、消費合作社等等,但從來也沒出現過住宅合作社

近20年我國的合作社幾乎都收起來了
所以看到歐洲那種合作社不太能理解他們的偏好
甚至連住宅這種一生最大的資產也敢投到共有制的合作社中

cherry40727 wrote:
才10年我住的地方...(恕刪)


地球上沒這種事
去別的星球找吧!

~風~阿肥~城~ wrote:
是要賺錢阿不是讓房...(恕刪)


「新加坡是推自住率達到9成5以上為主
因為土地少且國有地多(前幾樓有人說過)
所以蓋房主導權都在政府手上
且限制民眾買房次數且規定新屋內5年部的轉售或是做商業活動(開公司..等等)
租屋 還得要有工作證明(工作證)跟相關文件
還有一堆補貼或是相關規則(租金金額或是買屋條件限制等)」

結果
新加坡的屋價比台北貴

我親人在新加坡才敢這麼說
新加坡人沒比台北人快樂
如果是跟政府申請組屋的話並不貴喔,私人房屋市場或是二手組屋就比較貴了

hillside wrote:
「新加坡是推自住率...(恕刪)


你看一下2014年新加坡國民平均所得
目前台灣過去工作大多是"台勞"情形
當然消費貴阿(澳洲的打工"台勞"也是一樣)

你是希望
有房子了
薪水有6萬
但1餐錢是120元起跳

還是
沒有房子
薪水3萬
但一餐錢60元起跳
那種好?

台灣目前
找晚一碗肉燥乾麵35塊
漲到一碗60或是70都有可能(原物料都要進口)
食物是給人吃的,不是拿來炒作的,為何也會漲的亂七八糟,難道全世界的政府無法管制嗎?貨幣.能源.礦石.車輛.食物.房價不是我們說跌就跌,說漲就漲,這段時間確實是喊空,該上車的上車,該下車的下車,還是會重新出發往上,一段時間上來後,又會有人開始喊空,這些喊空的是之前做多的,不爽之前虧損,然後又換之前喊空的開始劃大餅,請大家上車,沒完沒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