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有參考價值的內容,
應該直接開個樓讓大家討論.
行道人 wrote:
用數據說話吧
http://www.statisticbrain.com/underwater-mortgage-statistics/
美國次貸風暴以來 房價已經回到2007-2008的水準
但是究竟還有多少房屋的現值是低於房貸的呢?
2015/10 統計
全美還有 13.2 % 的屋主 其房貸高於房產市價
2008-2014美國房屋被法拍的數量
http://www.statisticbrain.com/foreclosure-home-sales-statistics/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年分
914,000 949,000 1,070,000 815,000 767,000 463,108 327,069 戶 (完成的法拍)
https://stock-ai.com/eom-1-SPCS20RSA.php
量化過後的美國房價指數
雖然拿美國來舉例其實有點不適用於台灣
但是事實上就是
溺水屋會產生,而溺水屋的問題在於負資產以及投資損失
尤其市場遭遇結構性的破壞,問題就會相當大
我們要知道房價不是自住的需求者主導,而是由資金面主導
所以從自住的觀點來購屋
入場的時機以及房貸比例決定一切
我們來看看 台灣信義房屋編的房價指數
http://www.sinyi.com.tw/knowledge/HPI_season.php/6180/2
簡單的說大台北地區房地產從2001開始漲了近3倍
所以2006以前買房的人,恭喜你
你的房屋現值至少抗跌50%
假設未來不幸大台北地區的房地產下跌30%
2010後的買家的自備款比例要多高才不至於房貸高於市價呢?
以平均房價260%來算300%-90%=210%
210大約是260的兩成,所以低於兩成自備款+已付房貸
房屋就是溺水屋摟,也就是除了付的錢打水漂以外,房子的市價是低於你房貸的總值
(這邊就不計算利息了,反正一定更低,期數越長虧越大)
所以買的時間點很重要,不是有擔當就不會虧本XD
很明顯目前從所得房價比來看,房價過高,2006這個安全區間數據在8-10,目前已經14-15
市場沒有對錯,只有賠與賺
買房前還是多想想,自己能不能夠承受這個損失
畢竟一賠就幾十萬幾百萬,不是開玩笑的XD
Bimmerfly wrote:
其實樓主的想法是有...(恕刪)
我想, 大部份的發言並非反對版主的風險觀念
有意見的大致上在於兩點
1.風險的評估不是依照自己的狀況來論述別人
2.版主對自己的風險規避, 並沒有具體作為
光憑這兩點, 這篇已經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還有令我最不滿的是, 版主內心那份等看人好戲的心態
說穿了, 論"風險"包裝的是自己對貸款繳納掌握度的自信
證據就是, 版主並未有任何風險規避的討論與實際作法
再者預期房市下跌, 那些高額貸款者下場淒涼
心裡的OS是, 以為你們買比我好, 房子就是自己的嗎? 看你怎麼失業賣房子, 還要賠錢賣
其實我們講出怎樣的話, 便是心裡怎麼想的
我只是把我看到po文中, 幾個疑慮處, 用白話文寫出來罷了
不然這種等級的, 可以叫風險規避? 可以說是資金控管?
說白了, 這只是最基礎的一借一還, 盡量降低資產負債比
只要不是白癡, 都能想得到(只是怎麼做是每個人的狀況考慮)
高級的是借了不用還, 還越借越多
這中間的資金管控調度與風險預備, 這可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這當然不是板主可以理解的, 所以也無需解釋了
或許有人不認同我說的, 但這是每一個人自己的選擇, 不應以己身去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