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也是種〝風險〞.. 不是房子買了.. 就是你的..

这里反驳的人,都没有看到要誰现在就去买房,或是要誰去买房不必议价或眼睛闭着或是随便什么地方买。倒是忧国忧民的人们,又是假设现在买,又是假设你会随便买乱买买超过自己负担的能力,甚至不会留存粮或者马上会被裁员或倒帐……

坦白说,永远是半桶水响当当。看过几位愿意分享观点的能人,多有定见,言语掷地有声同时思虑清晰。反倒是一些赌烂賭臭的,话说得难听外更是前后颠倒语无伦次。难怪即使表里不一的人很多,但能够去选立委的还是只有黄跟林。

行道人 wrote:
用數據說話吧...(恕刪)

謝謝提供連結的資訊,
QE之後,
全世界的房地產價格都飆漲了,
很多股票也漲了3-5倍,
很多人都不想工作只想賺Easy Money,
也的確讓很多人賺到錢,
我們社區多了好多全新的雙B,
我不賺Easy Money但是要盡力去保住我辛苦賺來的血汗錢不被搶走,
我能做什麼?
潔身自愛只會被QE浪潮溺斃!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肯定沒有機會!
唉呦,
這麼有參考價值的內容,
應該直接開個樓讓大家討論.
行道人 wrote:
用數據說話吧
http://www.statisticbrain.com/underwater-mortgage-statistics/
美國次貸風暴以來 房價已經回到2007-2008的水準
但是究竟還有多少房屋的現值是低於房貸的呢?

2015/10 統計
全美還有 13.2 % 的屋主 其房貸高於房產市價
2008-2014美國房屋被法拍的數量
http://www.statisticbrain.com/foreclosure-home-sales-statistics/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年分
914,000 949,000 1,070,000 815,000 767,000 463,108 327,069 戶 (完成的法拍)

https://stock-ai.com/eom-1-SPCS20RSA.php
量化過後的美國房價指數
雖然拿美國來舉例其實有點不適用於台灣

但是事實上就是
溺水屋會產生,而溺水屋的問題在於負資產以及投資損失
尤其市場遭遇結構性的破壞,問題就會相當大
我們要知道房價不是自住的需求者主導,而是由資金面主導
所以從自住的觀點來購屋
入場的時機以及房貸比例決定一切

我們來看看 台灣信義房屋編的房價指數
http://www.sinyi.com.tw/knowledge/HPI_season.php/6180/2
簡單的說大台北地區房地產從2001開始漲了近3倍
所以2006以前買房的人,恭喜你
你的房屋現值至少抗跌50%

假設未來不幸大台北地區的房地產下跌30%
2010後的買家的自備款比例要多高才不至於房貸高於市價呢?
以平均房價260%來算300%-90%=210%
210大約是260的兩成,所以低於兩成自備款+已付房貸
房屋就是溺水屋摟,也就是除了付的錢打水漂以外,房子的市價是低於你房貸的總值
(這邊就不計算利息了,反正一定更低,期數越長虧越大)

所以買的時間點很重要,不是有擔當就不會虧本XD

很明顯目前從所得房價比來看,房價過高,2006這個安全區間數據在8-10,目前已經14-15
市場沒有對錯,只有賠與賺
買房前還是多想想,自己能不能夠承受這個損失
畢竟一賠就幾十萬幾百萬,不是開玩笑的XD

ww5252520 wrote:
小弟我 103年購...(恕刪)

其實樓主的想法是有道理的,
不過每個人評估及承擔風險的能力不同,
只要事前想清楚,就沒道理事後還在煩惱擔心.

我自己買東西前習慣做最壞的預估,
一定先有足夠的資金可以不用貸款才會買.
Bimmerfly wrote:
其實樓主的想法是有...(恕刪)


我想, 大部份的發言並非反對版主的風險觀念
有意見的大致上在於兩點
1.風險的評估不是依照自己的狀況來論述別人
2.版主對自己的風險規避, 並沒有具體作為
光憑這兩點, 這篇已經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還有令我最不滿的是, 版主內心那份等看人好戲的心態
說穿了, 論"風險"包裝的是自己對貸款繳納掌握度的自信
證據就是, 版主並未有任何風險規避的討論與實際作法
再者預期房市下跌, 那些高額貸款者下場淒涼
心裡的OS是, 以為你們買比我好, 房子就是自己的嗎? 看你怎麼失業賣房子, 還要賠錢賣

其實我們講出怎樣的話, 便是心裡怎麼想的
我只是把我看到po文中, 幾個疑慮處, 用白話文寫出來罷了
不然這種等級的, 可以叫風險規避? 可以說是資金控管?
說白了, 這只是最基礎的一借一還, 盡量降低資產負債比
只要不是白癡, 都能想得到(只是怎麼做是每個人的狀況考慮)
高級的是借了不用還, 還越借越多
這中間的資金管控調度與風險預備, 這可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這當然不是板主可以理解的, 所以也無需解釋了
或許有人不認同我說的, 但這是每一個人自己的選擇, 不應以己身去臆度

rdcmd wrote:
說真的, 每個人的...(恕刪)
您好,我是台北房仲,無意挑釁,只是好奇,您叔叔200多萬房子
200多是打錯嗎,我內湖家地下車位也是200多
請問你要不要再用現在的四百萬貸款去買一千萬的房子?
張啾啾 wrote:
2009年 我25歲...(恕刪)
所以依我看,根本不該貸款買房
有多少錢買多大的房
比如只有200萬,那應該去三芝或桃園買個小套房
一家四口擠在裡面,相信我一定擠得進 ,只要有心
弄個上下舖,門口弄個小炊具,真的能住一家四口

這樣就真的不用煩惱失業失能的問題
我自買過房以後,也想著同樣的問題,我覺得花兩百萬買塊小小建地,再花三十萬改裝一個貨櫃屋來住,真的不用揹房貸

大四元 wrote:
您好,我是台北房仲...(恕刪)


沒啥挑不挑釁,有話直說很好
只是您的問題應該自己去找答案
大大太不食人間煙火了
不過幫忙我證明,講數據太傷人
这个社会可怕的一点,是“黑白郎君”的经典台词(可能有至少30年了,我是老伙仔),别人的失败,就是我的快乐……

网路论坛最可贵的是,不必像从前只有遇到贵人,才有可能分享或教导你思维逻辑的成功心法。而最悲哀的也是,在上面被负面激化,甚至于误导的概念牵着走。

其实这也是一二十年来,整个科技与环境技术进化变化的缩影。人们爱讲“中产阶级消失了”的论调,没错,是消失了。其中少数获得大锅饭时代没有的机会启发,晋升新富阶级;而大多数的所谓中产阶级,不进则退下自然沉沦到新贫阶级去了。

现实很残酷,但不会停止。你以为均贫挫败后大家一起糟,很难,很难。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