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拚經濟 房價只能往上漲

john65537 wrote:
就像對岸正在發生的...(恕刪)

我看到的台灣比較像這樣耶...
樓主是不是活在平行台灣?
要拼經濟就是想辦法從外面的人那邊賺錢進來
不是自己人賺自己人的錢,搞得房子買不起
店租附不起,只是把一般人的錢搬到有錢人的手上而已
還沒賺到外面的錢就先把自己搞死
世界上除了年齡和樹
沒有一直往上漲(長)的東西
樓主 祝你一路好走

記得重壓身家下去

台灣就是缺你這樣大立大破的人

等你開箱噢
樓主讓我想到一句成語:此地無銀三百兩。

以前小時總問老師,讀書有麼用呢?

老師當時無法回答,我也無法理解讀書的用處跟意義,

現在有點年紀了,也還是無法正面回答這個問題,

但看到這篇文章,至少應該可以反面回答不讀書的下場是什麼了。



"此地無銀三百兩"備註:

相傳民間有人把三百兩銀子埋在地裡,上面插著「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牌子,鄰 居看到,隨即挖走,另寫上「隔壁張三未曾偷」。比喻想掩飾事實,反而暴露。
從前有個人,好不容易,存了三百兩銀子,心裡非常高興,但是他很苦惱,怕這麼多錢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他想想人們總是說他傻,那得想出個聰明的法子不可,於是左思右想,終於他想出了自認為最好的方法。

趁著黑夜,在自家院後,牆角下挖了一個坑,悄悄把銀子埋在裡面。埋好後,他又開始擔心,害怕別人懷疑這裡埋了銀子。靈光一現,他走回屋內,在一塊木板上寫了幾個字『此地無銀三百兩』。 然後叉埋銀子的地上。他深覺一切妥當,便安心地回屋睡覺了。

但是這一切全讓著在隔壁的張三給見著了,他決定明個晚上,摸黑到他家的後院把銀子給挖走。但這傢伙偷走後,開始擔憂被發現是他偷走該怎麼辦呢?
後來,他也隨著在旁邊叉了塊木頭,題上了『隔壁張三不曾偷』
這情形被鄰居張三注意到了,感到十分奇怪。到了屋後看到牆角上貼著紙條,寫著「此地無銀三百兩」。他便把銀子挖出來,再把坑填好。

張三回到自己的家中,他想,如果明天鄰居發現銀子丟了,懷疑是我怎麼辦?於是,他也靈機一動,在紙上寫到「隔壁張三未曾偷」七個大字,也貼在坑邊的牆角上。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民間故事,把這句話「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張三未曾偷」當作一個成語,用來比喻自作聰明,想掩飾事實,反而暴露。

現在這句成語,被簡化為「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所以漲不上去的時候,,只好讓房價崩跌到一折,才有上漲的空間。
john65537 wrote:
就像對岸正在發生的,...(恕刪)
好了,我終於知道房價為什麼不可能一直漲上去,白吃的午餐還是有條件的。

房價的制約因素有二:利率和收入,
這兩者一起決定了民眾能承擔的房價上限。

房地產在全世界都屬於貴重資產,一般民眾沒有貸款是買不起的。
銀行核貸時要看買屋者的收入以及房地市價來決定核貸的成數。

當張三月入五萬要買三百萬的電梯華廈時,銀行最多貸給他250萬,
讓他在往後的20年省吃儉用把收入的1/4拿來付房貸。
可是因為熱錢遊戲導致資產膨脹,300萬的房子已經漲到1000萬,
這時收入相同的李四要買同樣的房子能得到銀行800萬的貸款,
但他在往後的20年卻必須把收入的2/3以上拿來付房貸。
這就嚴重影響了購屋者的生活品質,後果是無力負擔房貸而落入法拍,
房價就會一路沉淪。

利率上揚也有類似的情形,原本張三每月負擔一萬多元的1.5%房貸,
因為利率提高至4%導致月付金額變成3萬元,也會讓他捉襟見肘了,
接下來房價的發展如上所述。

所以世界各地的房價通常和收入相關,房價所得比不會太高。
但是某國在一黨專政之下,掌控著房地產甚至薪資的價格,
主席會不會讓房價隨著薪資一路往上漲,直到地球無力支撐的地步呢?
大概不可能。
早期以低薪低房地價搶來的世界工廠榮景,因著薪資持續上揚與地價飆漲,
許多製造業已轉向其他更便宜的國家或是流回本國了。
缺少世界工廠的收入,要支撐天價的房地產大概只能由黨再次收回了。

john65537 wrote:
就像對岸正在發生的...(恕刪)

這不是反串的話 不然就是崩潰文

奇文共賞

簡不簡單 wrote:
世界上除了年齡和樹...(恕刪)

未來有長照法案這個無底洞
房地價漲的好處是能收更多的稅
不過壞處卻是大於好處
台灣政客們的短視近利讓台灣一再敗壞
自從李遠責說過總統競選政見不必兌現
我就知道學者也是有好壞之分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認為人若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無立足之地,什麼事情也做不成。
一個總統諾言都不必負責
那能靠它們做什麼呢
john65537 wrote:
就像對岸正在發生的...(恕刪)


如果你學經濟學的話 你的老師一定死當你

歐美國家 從來都沒有把房市當作經濟主力過
甚至持有稅都課1%以上 還有空屋稅屯屋稅 甚至土增稅50%以上
那他們國家經濟 收入 都在世界上明列前茅~~

為了什麼 當然是資金流向 要走向科技研發 才會越來越好
只有在華人的國度 才特別有土地私有財的概念(此時政府又不出手導正...)

詳請看這篇
瑞士人不買房的故事
瑞士靠鐘錶等精品聞名於世

除非你覺得台灣的經濟 已經靠炒房勝過歐美等先進國家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