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使神差 wrote:以前成名穩健的基金平均賠30% 股票像中鋼和金融股這種居然套6年還沒回本...(恕刪) 那一隻?這15內不可能有放6年還沒回本的金融股, 就算是買在2008金融海嘯前。不過, 不管是房產還是股市, 都比放定存強, 如果沒有信心投資其他理財方式, 就真的不如放房產, 起碼買到心安。
2015年底買房,沒後悔,我就是需要住的地方啊,因為自備款足夠,一樣的房子,貸款只比租金多一點而已,有能力多付那一點,不買是傻了嗎?照你的描述,自住客可以屏除了吧,真的自住客應該很少整天在喊多喊少,買都買了,多也不會賣,少了難道房子會缺角?又幹嘛要去說服誰進場呢,我又沒有要賣,你買不買房關我屁事。
荊棘草兒 wrote:我又沒有要賣,你買不買房關我屁事...(恕刪) 沒人叫你賣或上來回文, 你賣不賣房又關我屁事!?自住客買房的心理因素, 我原文就說屏除了, 純以未來投資理財的角度,花錢買心安是個人的選擇, 只能算浪費從小到大 學的數學而已。
我在去年買房的只是單純的想跟老婆有個屬於自己的家加上本身的經濟還可以就買了(沒靠任何人)我從退伍就一直賺錢,一邊維持生活品質也一邊存錢現在住的很爽也沒後悔這種家的感覺跟租屋是不一樣的沒想過這房子以後是賺是賠有些事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民國101年買房,高雄市政府附近大樓,一坪7.5萬。民國103年漲快一倍 增貸出來投資目前投資的獲利繳完全部房貸本金利息還有找。如果民國102,103年買的現在應該都是負的,但那時候房貸好辦,有些人買房只是要多找錢出來再投資而已。
Himan真是苦口婆心.. 有房斯有財的觀念在中國人社會根深蒂固, 深植到DNA裡面. 畢竟從幾千年的歷史看來, 地主很少是窮到沒飯吃.只是現在的房價真的太貴了, 在台北市就算是收入400~500萬階級的, 想買蛋黃區的也是無法瀟灑的下手, 還是得打打算盤. 蛋黃區高房價的問題也不是只有台灣獨有, 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現象. 買賣是供需的問題, 能頂到那麼高也是因為有人買. 大盤要沒有支撐很快就一堆法拍屋出來.回到你的問題我兩年前內湖有買不動產, 投報率2.2%. 目前還是一直有在注意, 不過好的物件價錢硬不說, 很快就成交了, 價錢還是咬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