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是異化勞動★為什這麼多人就不明白?


ldw406 wrote:
是滿好笑的,我只是...(恕刪)


誰不是犬儒呢?ldw大大能夠反思現況的困境,就已經比許多人強太多了。
大家都在問能做什麼,然後嘲笑那些心裡曾有一絲淑世理想的人。
不用講財富重分配這麼困難的事了,
即便是「如何減少階級複製」這件事,就已經踩到既得利益者的痛腳了。
歐洲有人想要推動「占領空屋」運動,就已經面臨刑責和統治者武裝暴力的迫害了,還財富重分配嘞,別傻了。

lawtaipei wrote:
誰不是犬儒呢?ldw...(恕刪)

現代人有辦法清心寡欲摒棄榮華富貴回歸自然追求超脫的淡然的獨善其身的恐怕不多吧!
stondcold wrote:
樓主你花了很多時間來與轉貼很多文字來敘述"社會主義"或"馬克思主義"的真正精神, 但請問樓主, 為什麼經過超過1個世紀的實際執行, 最後所有的馬克思主義都會偏離原先的定義? 很簡單,只有2個字 "人性"
人是自私的,人是有物質慾望的,人類的進步來自於對現況的不滿

馬克思主義把土地與財務的分配的權利交給政府,這就是獨裁政權產生的原因,
請問:政府如何"公平"的分配?請問,誰住在台北市?誰住在南投山區?誰住在蘭嶼的核廢料旁邊?那決定者為誰?依據甚麼決定?
若樓主你連我上面的問題都無法回覆?就不需要再去宣達社會主義,因為理想很偉大,如"高雄發大財",但怎麼執行才是重點


★1.馬克斯主義並不是違反人性,相反的他是以歷史唯物主義(唯物史觀)分析這個歷史必然性

為什麼進入社會主義和更高級的共產主義階段,具有歷史的必然性,在強大的人性都沒辦法改變的客觀規律

這種必然性不是人性的意志為轉移的,是由客觀的物質條件「生產力的發展所推動」的這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

而沒有達到這一階段是因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俄國、中國的客觀條件當年還達不到要求

俄國和中國當初社會主義的失敗,有很大原因在於他的物質生產力並不支持他搞社會主義

2.★而列寧和托洛斯基想到一個解決方法,也就是俄國先革命後(對西歐輸出革命推動世界革命)用西方的生產力來結合社會主義

這樣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才能配合起來,這就必須堅持托洛斯基的「不斷革命論」,很不幸的德國革命羅莎盧森堡革命失敗,匈牙利等國也相繼失敗,因此在西方的革命沒及時和東方結合起來

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
巴伐利亞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南部一個短暫生存下來的德國共產主義政權

羅莎‧盧森堡

但是史達林主義的官僚們不願意對外輸出「世界革命」到西歐反而和美帝國主義也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建交,

史達林「搞一國社會主義」的封閉經濟

或者依賴和資本主義國家貿易進出口就是注定要失敗,

托洛斯基曾經說過:「西方的廉價工業產產品進口傾銷比西方的軍事威脅更危險」

人口規模越多分工程度越高勞動生產率就越大,連亞當斯密都知道這經濟學原理,

這種勞動分工和規模經濟的原理是所有經濟學家的共識,不論馬克思還是非馬克思主義的西方經濟學家都知道的基本原理

史達林卻不知道,堅持要搞一個封閉經濟體內的「一國社會主義」,或者讓資本世界包圍和封鎖孤立蘇聯以鞏固自己的權力

即使大洲尺度級別的中國和蘇聯都沒辦法敵檔的過全球化,和全球人口規模的全球的勞動分工

因此托洛斯基很早就預言蘇聯的未來只有兩種可能性

1.是倒退回資本主義社會

2.是世界革命成功輸出到西歐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用更先進的生產力拯救自己

馬克思再共產黨宣言的序言,恩格斯和給俄國女革命家查蘇利齊的信中已經說過,俄國農村的「原始土地公有制」,不可能不通過資本主義這個「卡夫丁峽谷」就達到更高級的階段

什麼叫做跨越資本主義這個「卡夫丁峽谷」

3.你的最後一個問題我前面有論述過市場化的地租結合轉移支付成無條件基本收入這個解決方法,

這點我已經在第1頁和第2頁答覆過了



就如同我之前無數次論述過的-----------

我翻譯了一隻繁體中文版的托洛斯基介紹影片



正統馬克思主義者★托洛斯基是如何被史達林暗殺的?
以上影片介紹正統馬克思主義者★蘇聯紅軍締造者托洛斯基是如何被史達林暗殺的?
國際共運歷史有三條路線,第二國際、第三國際、和第四國際(托派),第二國際起初是恩格斯創立是歐洲社會民主黨的共同起源,但是在一戰後已經腐朽成為改良主義和機會主義,最終成為帝國社會主義這條路線已經失敗,因為後來被伯恩斯坦這類改良機會主義者,和帝國社會主義者歪曲,被列寧論證請看「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國家與革命」這些列寧的書和著作有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已經證明歐洲這些社會民主主義者實際上是小資產階級帝國社會主義假左派,在歐洲和日本都有大量自稱馬克思主義者、或社會民主黨的假左派政治家,例如歐洲的社會民主黨,最近英國工黨的柯爾賓現象就是一例,甚至是美國的伯尼桑德斯也在走社會民主黨老路;最近川普當選、脫歐事件、黃馬甲黃背心,這些事件本質上是由經濟基礎引起的上層建築變化,瑞典的人民家園從墳墓到搖籃的社會福利,歐洲他們一直是很活躍的一派社會民主主義者,但是這種社會福利本質上沒有取消資本主義的私有制生產關係,是建立在已開發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對開發中國家的跨國剝削基礎上,民族資本家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給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的工人高工資和比較好的社會福利以維持他們不革命成為貴族工人,有些歐洲社會民主黨人雖然自稱馬克思主義者實際上是帝國主義者和機會主義者。
第三國際是列寧創立,但是後來整個被史達林主義給歪曲串改,史達林放棄世界革命,妄想在一國之內建立社會主義的烏托邦,後來案納粹合作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最後史達林在二戰為了和西方帝國主義英美合作,背叛了西方共產黨解散了第三共產國際,因此只剩下第四國際和托派是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路線 ,但是托洛斯基後來在1940年代遭到史達林的格魯烏特工暗殺。

列寧和托洛斯基之所以堅持必須輸出革命到西歐才可能回頭拯救俄國落後的生產力和社會主義,被「史達林的一國社會主義幻想」和官僚主義的反動性質給背叛了,於是史達林發動了大清洗殺光了老布爾什維克,然後解散第三共產國際背叛西方共產黨,和納粹合作互不侵犯條約等等

----------------------以下是馬克斯在共產黨宣言的序言裡對俄國的看法,你以為中國能例外嗎?

《共產黨宣言》的任務,是宣告現代資產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但是在俄國,我們看見,除了狂熱發展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剛開始形成的資產階級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歸農民公共佔有。   
那麼試問:俄國農民公社,這一固然已經大遭破壞的原始土地公有制形式,是能直接過渡到高級的共產主義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呢?或者,它還必須經歷西方的歷史發展所經歷的那個瓦解過程呢?   

對於這個問題,目前唯一可能的答覆是: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麼現今的俄國公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

卡‧馬克思 
弗‧恩格斯 1882年1月21日於倫敦」


----------------------

這點我過去有發過類似的文章說明過,因為經濟基礎和科技的發展程度 影響生產關係 和上層建築也就是社會主義成敗的原因 同樣的道理1萬年前人類在一個狩獵採集文明的生產力,發展資本主義和大工業制度例如生產汽車也必定將會失敗 你不徹底學習瞭解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理解為什麼
人工智慧發展會導致共產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念
為什麼沒辦法在生產力落後的經濟體建成發達社會主義 ?「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根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81頁) 馬克思寫於1847年10月底,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4卷。本文深刻地論證了資本主義財產權力(即所謂的「資產階級法權」)與政治統治權的關係。】 馬克思指出,權力有兩種。一是財產權力即所有者的權力,二是統治權力即國家的權力。資產階級的統治來自於現代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 馬克思認為,當使資產階級生產方式消滅的物質條件尚未形成以前,即使革命階級暫時地推翻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它的勝利也只能是暫時的。 如果資產階級實行統治的經濟條件還沒有充分成熟,即使從政治上推翻了君主封建制也只能是暫時的。封建主義會在舊的經濟基礎上恢復和重建。 總之,政治權力從屬於財產權力,財產權力決定了政治權力。 因此,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又指出: 「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根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81頁) 據此原理觀察現代歷史: ——1917年在推翻農奴制的革命後,俄羅斯有沒有可能在資本主義經濟不成熟的社會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不可能,事實也沒有。實際建立的新制度,是斯大林主義模式的紅色貴族等級特權制度,毛澤東甚至認為蘇聯出現了新沙皇。 這一紅色特權封建制度在1990年代被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的白色革命所顛覆。此後的俄羅斯在資本主義生產力基礎上建立了現在的半國家資本主義、半市場資本主義的混合經濟制度。 ——那麼,1949年的內戰革命後,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制度的基礎上有沒有可能建立真正的社會主義制度? 也同樣是不可能的。 馬克思說: "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依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形態為依據。" 換句話說,儘管前蘇聯和中國的意識形態認為自己已經是"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制度,但是歷史學家判斷它的時代和性質,卻不能以這種意識形態的自我意識為依據。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也曾指出: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一個小店主都能精明地判明某人的假貌和真相。然而我們的歷史學卻還沒有達到這種平凡的認識。 不論每一時代關於自己說了些什麼和想了些什麼,它都一概相信。(《馬恩全集》3-46) 【馬克思的原文】 「財產關係上的不公平』以現代分工、現代交換形式、競爭、資本積累(「積聚」)等等為前提,決不是來自資產階級的階級政治統治,相反,資產階級的階級政治統治倒是來自這些被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宣佈為必然規律和永恆規律的現代生產關係。 因此,當使資產階級生產方式必然消滅、從而也使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必然顛覆的物質條件尚未在歷史進程中、尚未在歷史的「運動』中形成以前,即使無產階級推翻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它的勝利也只能是暫時的,只能是資產階級革命本身的輔助因素(如1794年時就是這樣〉。 所以,法國的恐怖統治所能起的作用,只是通過自己的猛烈鎚擊,象施法術一樣把全部封建遺蹟從法國地面上一掃而光。這樣的事情是懦怯的資產階級在幾十年中也辦不到的。 因此,人民的流血犧牲只是給資產階級掃清了道路。 同樣,如果資產階級實行階級統治的經濟條件沒有充分成熟,要推翻君主專制也只能是暫時的。人們為自己建造新世界,不是如粗俗之徒的成見所臆斷的靠"地上的財富」,而是靠他們垂死的世界上所有的歷來自己創置的產業。 他們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首先必須創造新社會的物質條件,任何強大的思想或意志力量都不能使他們擺脫這個命運。「 ( 以上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四卷,馬克思《道德化的批評和批評化的道德》)

我之前也和網友討論過:「共產主義並不是烏托邦而是人類歷史發展必然規律」


★不是走向社會主義,就是倒回奴隸制   

第四國際的提綱《戰爭與第四國際》(1934年)指出:「現代資本主義反動腐朽透頂和掠奪本性的暴露,民主主義、改良主義與和平主義的破滅,無產階級對尋求一條避開當前災難的出路的迫切需要,等等,把國際革命以振新的力量提到日程上來了。」   

十九世紀的問題,僅在於保證經濟生活能夠更快、更健康地發展;現在問題已經變了:如今的問題是阻止人類的自殺。這個尖銳的歷史性問題,使機會主義政黨徹底失去了立足之地。相反,革命黨認識到,它是按照歷史無情的必然性來行動的,它由此獲得了無窮的力量。   

另外,在上次大戰爆發時,只有少數孤立的國際主義者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他們與現在的革命先鋒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在當時,只有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代表了革命的力量。但是,除了列寧身邊的一小批流亡者之外,絕大多數布爾什維克黨員都未能擺脫民族的狹隘性,看不到世界革命的前途。   
與上次大戰爆發時的前輩們相比,第四國際的人數更多,它的準備工作也做得更為出色。第四國際直接繼承了布爾什維克主義的精華。第四國際吸收了十月革命的傳統,並把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這段最富有教益的歷史時期的經驗給總結成了理論。它對自己充滿信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我們要再次提醒大家注意,戰爭會極大地加快政治進程。那些昨天看起來還很遙遠的重大任務,在兩三年內就會變成我們眼前的迫切任務,甚至可能要不了這麼久。依據和平時期的慣常形勢制定的綱領,必將落後於形勢的發展。與之相反,第四國際的過渡要求綱領,在目光短淺的政客看來非常「脫離實際」,但在發動群眾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它就會展現出自己的全部重要意義。


★無產階級革命   
人們根據歷史經驗,總結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取勝的基本條件,並從理論上作了闡述:
(1)資產階級已深陷絕境,並導致了統治階級的混亂;
(2)小資產階級中間出現了對現狀嚴重不滿、並絕望地尋求決定性變革的情緒,而沒有小資產階級的支持,大資產階級就撐不下去;(3)無產階級中間產生了對現狀忍無可忍、並願意進行革命行動的意識;
(4)無產階級先鋒隊能夠拿出明確的綱領,並能提供一個堅強的領導層——這就是無產階級革命取勝的四個條件。這四個條件同時成熟的情況是很少見的,這是許多革命遭到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歷史上,戰爭往往會催生革命,正是因為戰爭會動搖陳舊的體制的根基,削弱統治階級的力量,推動被壓迫階級的革命義憤的增長。





羅沙盧森堡、李卜克內西 是兩位為了無產階級犧牲奉獻的德國革命馬克思主義者

別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中國的特色,他應該成為人類的普世價值



個人心得:輸出革命有很多方法,但是依靠國家力量的方法已經在核導彈發明後不管用了只能靠內部革命,德國一戰後曾經爆發過斯巴達克斯起義,和蘇聯只相差1年卻失敗了,但是西方高薪工人貴族的存在和壟斷科技地位無法被打破,另外市場規模經濟決定分工的程度和產品成本的降低,會影響到人民生活水平,所以托洛斯基的理論是對的,一開始史達林不輸出世界革命核導彈發明後面也沒有機會了,在1950~1970年代蘇聯有用過內部革命辦法推動世界革命,例如支持過古巴 越南 朝鮮 但是最後發現都在在和美國拚資源消耗戰和綜合國力,蘇聯的經濟規模和人口始終是沒有西方世界市場包圍之下更多,無法達成產業規模經濟,一開始史達林一國社會主義就錯了,連150年前馬克思、亞當斯密都知道分工程度決定市場淺力 史大林卻不知道這點,史達林主義者根本沒有從經濟學的觀點徹底檢討過帝國主義和各地區人民生活水平和世界革命之間差距的關聯性,一旦美國人民生活水平始終高於蘇聯,那麼西方人民是不可能起來革命打破壟斷的,相反的中產階級和小資都會團結在美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國那裡,一開始史大林不輸出革命到西歐的策略就是錯的,西班牙內戰他為了維護和德國法西斯的關係而沒有支援反而開始殺托派導致左翼的分裂,中國國共內戰史達林還要求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和談隔長江而治,目的在於把別的國家國當成史達林官僚政權的傀儡控制,二戰中還解散共產國際理由在於討好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外交關係 不惜犧牲掉西方共產黨,史在朝鮮戰爭中沒有徹底支持毛澤東,史達林他根本就是一個只想鞏固自己權力的官僚,而不是馬克思主義者,而長期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最終導致蘇聯的崩潰內因,這內因是「史達林官僚反革命」和「一國社會主義」引起的,不知道整個世界市場和全球化本身是一個體系,當你的勞動生產率低於別人,根本就不可能在一國之內建成成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只能在全球化和市場分工體系之下發芽和成長,因此史達林官僚主義是無知的,根本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斯巴達克斯同盟

德國共產黨起義-斯巴達克斯起義

斯巴達克同盟(德語:Spartakusbund)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左翼於1915年建立的反戰革命組織。它原稱國際派,因該派曾創辦《國際》雜誌而得名。1916年1月1日,在國際派會議上,以古羅馬奴隸起義領袖斯巴達克斯的名字發表了政治通信,稱《斯巴達克信札》。此後,該組織被稱為斯巴達克派。

該組織在群眾中進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宣傳,揭露德國當局的侵略政策和德國社會民主黨右翼領導人的叛變行為。1918年11月,斯巴達克派號召工人積極參加十一月革命。同月,斯巴達克派改組為斯巴達克同盟。12月,斯巴達克同盟聯合不萊梅左派建立德國共產黨。

該組織的主要領導人有卡爾‧李卜克內西、羅莎‧盧森堡、弗蘭茨‧梅林、克拉拉‧蔡特金等。

列寧原本打算和德共合作然後德國在支援俄國結成同盟關係

而世界革命也有了希望,但是最終史達林主義在蘇聯的興起一次次的錯過這個機會,理由在於官僚們不想失去自己的特權

根據托洛斯基的理論這樣可比避免蘇聯最終崩潰,因為勞動生產力和分工體系的效率取決於人口和分工程度

蘇聯只有3億人口在全球60~70資產階級國家包圍戰略之下勞動分工程度不夠深,和技術封鎖(如巴黎統籌條約)

加上內部的官僚影響創新,並不是按造托派的民主至下而上組織計畫經濟,而是史達林派的至上而下,

最終勞動生產率是低資本主義的

當「勞動生產率」不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而退化成官僚主義專政


「史達林主義」的反革命,導致資本主義壽命又延長了一個世紀以上,全球無產階級又多吃100年的苦





無產階級革命   
人們根據歷史經驗,總結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取勝的基本條件,並從理論上作了闡述:
(1)資產階級已深陷絕境,並導致了統治階級的混亂;
(2)小資產階級中間出現了對現狀嚴重不滿、並絕望地尋求決定性變革的情緒,而沒有小資產階級的支持,大資產階級就撐不下去;(3)無產階級中間產生了對現狀忍無可忍、並願意進行革命行動的意識;
(4)無產階級先鋒隊能夠拿出明確的綱領,並能提供一個堅強的領導層——這就是無產階級革命取勝的四個條件。這四個條件同時成熟的情況是很少見的,這是許多革命遭到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歷史上,戰爭往往會催生革命,正是因為戰爭會動搖陳舊的體制的根基,削弱統治階級的力量,推動被壓迫階級的革命義憤的增長。

不是走向社會主義,就是倒回奴隸制   

我們的提綱《戰爭與第四國際》(1934年)指出:「現代資本主義反動腐朽透頂和掠奪本性的暴露,民主主義、改良主義與和平主義的破滅,無產階級對尋求一條避開當前災難的出路的迫切需要,等等,把國際革命以振新的力量提到日程上來了。」   

十九世紀的問題,僅在於保證經濟生活能夠更快、更健康地發展;現在問題已經變了:如今的問題是阻止人類的自殺。這個尖銳的歷史性問題,使機會主義政黨徹底失去了立足之地。相反,革命黨認識到,它是按照歷史無情的必然性來行動的,它由此獲得了無窮的力量。   

另外,在上次大戰爆發時,只有少數孤立的國際主義者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他們與現在的革命先鋒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在當時,只有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代表了革命的力量。但是,除了列寧身邊的一小批流亡者之外,絕大多數布爾什維克黨員都未能擺脫民族的狹隘性,看不到世界革命的前途。   與上次大戰爆發時的前輩們相比,第四國際的人數更多,它的準備工作也做得更為出色。第四國際直接繼承了布爾什維克主義的精華。第四國際吸收了十月革命的傳統,並把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這段最富有教益的歷史時期的經驗給總結成了理論。它對自己充滿信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我們要再次提醒大家注意,戰爭會極大地加快政治進程。那些昨天看起來還很遙遠的重大任務,在兩三年內就會變成我們眼前的迫切任務,甚至可能要不了這麼久。依據和平時期的慣常形勢制定的綱領,必將落後於形勢的發展。與之相反,第四國際的過渡要求綱領,在目光短淺的政客看來非常「脫離實際」,但在發動群眾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它就會展現出自己的全部重要意義。






列寧和托洛斯基之所以堅持必須輸出革命到西歐才可能回頭拯救俄國落後的生產力和社會主義,被「史達林的一國社會主義幻想」和官僚主義的反動性質給背叛了,於是史達林發動了大清洗殺光了老布爾什維克,然後解散第三共產國際背叛西方共產黨,和納粹合作互不侵犯條約等等

----------------------以下是馬克斯在共產黨宣言的序言裡對俄國的看法,你以為中國能例外嗎?


《共產黨宣言》的任務,是宣告現代資產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但是在俄國,我們看見,除了狂熱發展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剛開始形成的資產階級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歸農民公共佔有。   那麼試問:俄國農民公社,這一固然已經大遭破壞的原始土地公有制形式,是能直接過渡到高級的共產主義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呢?或者,它還必須經歷西方的歷史發展所經歷的那個瓦解過程呢?   

對於這個問題,目前唯一可能的答覆是: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麼現今的俄國公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

卡‧馬克思 
弗‧恩格斯 1882年1月21日於倫敦」



----------------------

這點我過去有發過類似的文章說明過,因為經濟基礎和科技的發展程度 影響生產關係 和上層建築也就是社會主義成敗的原因 同樣的道理1萬年前人類在一個狩獵採集文明的生產力,發展資本主義和大工業制度例如生產汽車也必定將會失敗 你不徹底學習瞭解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理解為什麼 人工智慧導致共產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念 為什麼沒辦法在生產力落後的經濟體建成發達社會主義 「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根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81頁) 馬克思寫於1847年10月底,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4卷。本文深刻地論證了資本主義財產權力(即所謂的「資產階級法權」)與政治統治權的關係。】 馬克思指出,權力有兩種。一是財產權力即所有者的權力,二是統治權力即國家的權力。資產階級的統治來自於現代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 馬克思認為,當使資產階級生產方式消滅的物質條件尚未形成以前,即使革命階級暫時地推翻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它的勝利也只能是暫時的。 如果資產階級實行統治的經濟條件還沒有充分成熟,即使從政治上推翻了君主封建制也只能是暫時的。封建主義會在舊的經濟基礎上恢復和重建。 總之,政治權力從屬於財產權力,財產權力決定了政治權力。 因此,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又指出: 「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根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81頁) 據此原理觀察現代歷史: ——1917年在推翻農奴制的革命後,俄羅斯有沒有可能在資本主義經濟不成熟的社會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不可能,事實也沒有。實際建立的新制度,是斯大林主義模式的紅色貴族等級特權制度,毛澤東甚至認為蘇聯出現了新沙皇。 這一紅色特權封建制度在1990年代被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的白色革命所顛覆。此後的俄羅斯在資本主義生產力基礎上建立了現在的半國家資本主義、半市場資本主義的混合經濟制度。 ——那麼,1949年的內戰革命後,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制度的基礎上有沒有可能建立真正的社會主義制度? 也同樣是不可能的。 馬克思說: "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依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形態為依據。" 換句話說,儘管前蘇聯和中國的意識形態認為自己已經是"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制度,但是歷史學家判斷它的時代和性質,卻不能以這種意識形態的自我意識為依據。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也曾指出: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一個小店主都能精明地判明某人的假貌和真相。然而我們的歷史學卻還沒有達到這種平凡的認識。 不論每一時代關於自己說了些什麼和想了些什麼,它都一概相信。(《馬恩全集》3-46) 【馬克思的原文】 「財產關係上的不公平』以現代分工、現代交換形式、競爭、資本積累(「積聚」)等等為前提,決不是來自資產階級的階級政治統治,相反,資產階級的階級政治統治倒是來自這些被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宣佈為必然規律和永恆規律的現代生產關係。 因此,當使資產階級生產方式必然消滅、從而也使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必然顛覆的物質條件尚未在歷史進程中、尚未在歷史的「運動』中形成以前,即使無產階級推翻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它的勝利也只能是暫時的,只能是資產階級革命本身的輔助因素(如1794年時就是這樣〉。 所以,法國的恐怖統治所能起的作用,只是通過自己的猛烈鎚擊,象施法術一樣把全部封建遺蹟從法國地面上一掃而光。這樣的事情是懦怯的資產階級在幾十年中也辦不到的。 因此,人民的流血犧牲只是給資產階級掃清了道路。 同樣,如果資產階級實行階級統治的經濟條件沒有充分成熟,要推翻君主專制也只能是暫時的。人們為自己建造新世界,不是如粗俗之徒的成見所臆斷的靠"地上的財富」,而是靠他們垂死的世界上所有的歷來自己創置的產業。 他們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首先必須創造新社會的物質條件,任何強大的思想或意志力量都不能使他們擺脫這個命運。「 ( 以上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四卷,馬克思《道德化的批評和批評化的道德》)

我之前也和網友討論過:「共產主義並不是烏托邦而是人類歷史發展必然規律」






美國紐約大學教授,大衛哈維講解資本論第一卷



2018年:危機和階級鬥爭


紀錄片 採訪托洛斯基被暗殺全過程

馬克隆與黃背心


「國際馬克思主義保衛者」的編輯艾倫‧伍茲(Alan Woods)

討論了在法國舉行的黃背心運動,該運動已經無處不在地展開,以打擊統治階級。

自從2017年5月當選總統以來,埃馬紐埃爾‧馬克龍一直被歐盟和自由派視為為自由主義的典範。

各地的自由主義者宣稱,馬克龍的選舉勝利代表了中間選民的逆轉,反對民粹主義和極端主義的侵蝕。

但是,這場大規模的,激烈的黃色背心運動打破了這種妄想,

表明工人和青年人對於馬克龍總統和保衛精英階層的不平等和經濟緊縮政策破壞現狀深感憤怒。

現在的任務是製定政治運動的戰略:推動新的法國大革命推翻馬克龍政府的舊政權。





建議看完這部影片


羅沙盧森堡、李卜克內西 是兩位為了無產階級犧牲奉獻的德國革命馬克思主義者

別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中國的特色,他應該成為人類的普世價值
請你不要再複製貼上了, 就請你直接回答問題,

假定台灣所有的土地為公有, 請問: 誰住台北市? 誰住南投山區? 誰住蘭嶼核廢料旁邊? 由誰決定? 憑甚麼決定?

窮畢生為地主建商而貢獻 貧富差距能不擴大?
stondcold wrote:
請你不要再複製貼上了, 就請你直接回答問題,
假定台灣所有的土地為公有, 請問: 誰住台北市? 誰住南投山區? 誰住蘭嶼核廢料旁邊? 由誰決定? 憑甚麼決定?



這一點我已經說過了,就在第1頁和第2頁

問重複同樣的問題請仔細地讀正文。

我在寫作時,已經殫精竭智,把前前後後的已知現象和邏輯因果都儘可能考慮過了,然後有讀者連幾分鐘的時間都不願意投入來完全吸收,還到留言欄浪費大家更多的時間,很令人心寒。



社會住宅「房租價格」必須以「市場化價格定價」,不能用公告價格出租

房屋產權為公有制,永久只租不賣,政府代管成立類似香港這樣的房地產管理局這樣的公營機構

並且所收到的所有房租(房租是土地壟斷的一種經濟地租)

轉為全民無條件基本收入

1.那麼怎麼決定誰應該住在靠近市中心的地方呢?

答案是誰付出比較高的房租 ,誰就有權力住在市中心

而且房租契約要以5年重新市場化訂價一次,這麼做是避免浪費資源,合理化土地利用效率

想想看如果以政府公告價格定價,不以市場化定價,永久住在市中心只繳便宜的房租不是會造成土地資源被浪費嗎?

這樣不會造成租房者在市中心的人變成永久壟斷土地使用權嗎?(這種永久使用權就是所有權的概念)

2.那麼要如何產生這個市場化價格呢?

答案是民眾要租房子要再不動產租代平台上標售,以出價最高的民眾得標 ,租得房子

3.那麼市場化定價,老百姓的成本不是會增加嗎?答案是不會

因為政府收到的地租 轉移性支付成為全民「無條件基本收入資金來源」

這是一個反向的現金流,抵銷掉正向的現金流剝削

房租收的越貴,老百姓領的錢越多,把收入和支出相抵銷

老百姓實際上繳的平均地租=0元

「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是法國資大革命資產階級專政產生的觀念

本質上「財產權不應該高於基本人權」之上







你看之前一個跟你一樣 問同樣問題的網友就在第2樓
HELL0 wrote:
收租就是米蟲
讓房產國有化
只能由國家政府出租給人民
所以政府收租=米蟲
樓主花時間研究這些理論
還不如花時間多買2棟房子


你真的有看完我內文所講媽?

我已經說到公有制的租金將成為「無條件基本收入」的資金來源依造平均法退還給人民

公有制的租金,以市場化定價最大效率利用土地,所以必須定期的重新競標租金

而支付超過平均無條件基本收入的租金,就是你必須付出的使用費以合理利用市中心土地資源

這種使用費雖然高昂,最終都會轉移支付成為無條件基本收入,正負相互抵消


1.每棟房屋的租金和使用期限, 每隔5年重新競標一次避免土地永久被壟斷

2.出價最高者得標(市場定價),不得大量惡意競標不居住,每人不得超過1~2棟

3.所有全國租金收入都加入無條件基本收入的資金池

4.無條件基本收入計算公式應採取如下計算

每個國民無條件基本收入=全國總地租/全國總人口

5.距離市中心越近房租越貴,超過的無條件基本收入的成本自行負擔

6.距離市中心越遠房租越便宜,有可能低於無條件基本收入,這算是一種損失和補償

7.距離市中心不遠也不近 兩者剛好相等也是有可能的







計畫經濟要如何克服獨裁,避免史達林官僚主義的專政?我做了如下說明

馬克思所謂「獨立自由人的聯合體」絕對不是官僚專政

而是「工人階級的民主控制的公司」




lan0410 wrote:
那反問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這一些學者都知道,美國知道,中國知道、新加坡知道、日本知道!
那麼…為何都做不到?連控制力最強的中國(土地全都為國有),也無法
控制炒作?


這點拖派已經論述過

幾個世紀以來的社會主義都是 「民主社會主義(西北歐)、改良主義、福利國家」、要不然就是史達林式的官僚式計畫經濟、再不然就是普魯東式的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沒有真正消滅私有制)

史達林式計畫經濟屬於一種「畸形的工人國家」

根本沒有按造正統馬克思主義者的方法執行,也跟科學社會主義無關,屬於烏托邦社會主義

如果工人階級不覺醒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消滅僱用勞動制度!!!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

並且執行民主的計劃經濟

那麼這種不平等的生產關係就無法消除

需要社會主義革命,才可能解決問題

應該以「經濟民主化方式」以「工人合作社」的方式組織生產,而不是讓資本家控制生產資料

這就需要讓工人階級整體在董事會裡有投票權,並且剝奪股東的投票權,工人階級應該投票選出自己的CEO執行長

可以讓工人選出工會幹部或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代理人在公司董事會內投票

例如讓工人政黨(共產黨)和工會幹部在公司董事會內有投票權,所有重大決策都要經過工人階級整體利益這一關

工人階級以自己的「民主化的計畫經濟」解決生產問題,而不是讓資產階級控制,

也不能讓史達林官僚控制,
這就需要「從下往上組織」


這就是為什麼托洛斯基一直提起「至下而上的組織」,

而馬克思認為的「獨立自由人的聯合體 」、「工人合作社」不同於資本主義

但是發芽於資本主義體系內的生產關係就是這樣誕生的

不要指望官僚控制的「史達林式獨裁計畫經濟」能夠良好運作,因為歷史證明,這種公有制是獨裁的公有制

這種史達林式「從上往下指派」的獨裁官僚體系,是生產力發展的阻礙


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只有研究土地問題和社會生產關係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能夠徹底分析這之中的矛盾


或許大衛‧李嘉圖和 西方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也會認同馬克思的方法

因為這延續了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傳統

而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產生了邊際學派、凱恩斯派 還有新自由主義和經濟學家根本就是在幫資產階級辯護

甚至還有「房地產是經濟火車頭」這樣的繆論,完全不按造客觀現實說話,選擇幫資產階級說話

中國則因為毛哲東的官僚主義的利益,選擇讓資本主義復僻,這點英國馬克斯主義者 (拖派)有批判過



以下文章是英國拖派(托洛斯基正統革命馬克思主義者)關於中國資本主義復辟的根本原因的歷史檢討

中國——通向資本主義的新長征


請你直接在本文回覆, 不用轉來轉去,也不需要叫我去看哪裡!

假定台灣所有的土地為公有, 請問: 誰住台北市? 誰住南投山區? 誰住蘭嶼核廢料旁邊? 由誰決定? 憑甚麼決定?

若你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無法回覆,代表你抄來的所有社會主義立論只是"假的"

abc003 wrote:
這一點我已經說過了...(恕刪)



你說租金付的高的人, 就可以租市中心?是標價呢?還是政府開價呢?
那這樣不是就回歸資本主義精神,價高者得,能住在市中心的,一樣是既得利益者,貧窮的人怎麼樣增加收入?能夠住到市中心?靠什甚麼方式做住房移轉?就算5年一簽一樣,有錢人才可以住,沒錢不能住

那我再繼續問,目前中國仍是土地國有制,所有的中國人民所買的只是地上權,與50年的使用年限,並非私有,並非傳承,但中國房地產是全世界最誇張的地方,所以,你的理論中國已經實施了,徹底失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