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7488 wrote:少子化理論上年輕人買(恕刪) 當房價急速下跌,建商推案量就會急縮,相關行業景氣馬上消條,從業人員生計又需要政府救濟,政府稅收又縮水,失業人數又增加,銀行房貸金額超過房價,延伸出的金融問題。自2014~2015年傳聞房地合一稅將立法,房價自高鋒下來,有些地區房價,至今都還沒回到當時行情,雖然也有些地區,房價還是上漲,但漲幅有限,扣除稅捐、利息等成本,可以講未來想要靠買屋增值發大財的機會,已經沒有了!所以,可以肯定的說,指望政府再大力打房,讓房價急速大幅降價,幾乎是不可能。房價要降到合理程度,惟一的希望就是:1.人口持續負成長。2.並且新屋持續的蓋。(這兩點,都是目前正在進行的),等到有一天,每人擁有房屋數增加到讓囤屋者,體認到持有房屋無利可圖,甚至只有虧損可能,而放棄囤屋,這才有可能。當然,這過程需要時間,而房價只會緩慢的跌,不會急跌。有購房需求的,現階段只有努力增加自己收入,剩下的只能耐心的等待時間了!(所幸,在台灣,租屋還算是便宜、划算!)
風花雪 wrote:多少人辛辛苦苦就為了 買一棟房子以後可以一直住下去 我很懷疑「一直住下去」這一點,因為根據統計,一般人一生中換屋次數平均為三次,看起來多數人並沒有一直住下去。「想擁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房子就是爽」應該才是真正的原因。
囧rz~ wrote:我酸什麼, 我房子都...(恕刪) 跟我差不多,有三間很屌?。。打房假?看來住很鄉下哦,所以沒課到都市的稅,你知道一間價值一千萬的新成屋要多少房屋稅嗎?你知道一塊200坪市中心的土地增加多少稅嗎?增加稅對我這種有增加到的就是打房的事實
花教授穿越指示增加持有稅或持有成本,同時以實價計算稅基可以有效將市場閒置餘屋加速釋出。我還是不解這個囤屋稅會打到誰?國外先進國家也有,我也沒看人家百業蕭條,民不聊生。台灣的問題是不動產已淪為金融商品和炒作者的天堂,多少上市公司乾脆本業不做專成資產管理公司?政務官不認真解決人民的苦楚,實不可取⋯可能或許他也不苦吧⋯iamasusan1125 wrote:這有什麼好奇怪的,現...(恕刪)
現在不打房,只是借由房地產交易讓經計數字看起來比較好看,對政府繳成績單帳面有幫助,實質對大多數老百性是無益的。甚至,各國印鈔票、灑錢救經濟,人民因為疫情收入減少不敢消費,最後只會讓囤房情形更嚴重、房價拉更高,基層民眾更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