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work01 wrote:
台灣人很喜歡貪小便宜(恕刪)


完全跳脫現實的假設....

新房100萬的地方,老公寓不只45萬
台北市都更4樓的公寓一坪換一坪都不容易了,還1坪換1.2坪。
5樓以上的房子一坪換0.8坪就差不多了

以台北市常見的5樓老公寓為例,未改建的老房子權狀30坪實際有25坪以上可以隔三房,改建後可能權狀只分到25坪室內只有17坪
phy12345 wrote:
以台北市常見的5樓老公寓為例,未改建的老房子權狀30坪實際有25坪以上可以隔三房,改建後可能權狀只分到25坪室內只有17坪

我說的是可以計價的坪數,台灣新樓賣的是建坪+公設坪不只是室內坪。
但是你也可以舉實例來反駁我。譬如哪一個建案,之前的公寓總坪數是幾坪,改建後的大樓總坪數是幾坪。要用建坪加公設坪,不是室內坪。

我是有舉實例,我PO的圖,那一間改建後建坪含公設就有多出20%以上。
你想反駁我,也請舉實例。

------------------------------------------------------

37.88坪*8=303.04坪 , 還不包含車位。
原本是兩間107坪內含車位(沒有公設)的建築。107*2=214坪。
這樣 "可以賣的坪數' 有多出20%以上吧!
這麼高的屋齡有時候裝修下去,反而破壞當初的穩固,建議還是請專業師傅幫你們評估
happywork01 wrote:
我說的是可以計價的坪(恕刪)


我說的權狀就是你說的建坪
老公寓的公設低於10%, 新建案一定在30% 以上,就算是一坪換一坪,室內面積就是會少20%。這個不用舉例,小學五年級應該就會了

以住三的房子容積率225%而言,符合都更條件的確實可以獎勵10%~50%,但一般而言獎勵的部份還不一定夠蓋房子的成本!!!你舉的例子或許權狀面積可以大20%,但是實際面積不可能比較大,且蓋房子的成本是自己吸收,不然就是其中部分比例的權力是給建商

有研究都更的人都知道住三以下,4樓以上,房價50萬以下的房子,完全沒有都更的價值。我不是老師,沒必要舉例給你研究,請自行上網google
phy12345 wrote:
我不是老師,沒必要舉例給你研究,請自行上網google

哈哈,我還以為你是老師。
既然你不是老師,那我懶得理你了。
ldw406 wrote:
感覺很不賴,這公寓目前行情多少呢?


已傳給您。
phy12345 wrote:
我說的權狀就是你說的建坪


台灣的現狀就是權狀登記的就是建坪啊,這位樓主您住國外嗎?
沒有名字沒有名字 wrote:
屋主自住前大整理過,...(恕刪)

結構結構結構
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大多這種屋齡的水泥跟鋼筋結構都已進入
結構壽命末期了!
牆面脆化剝落、鋼筋內蝕生鏽樣樣上演給你看!
不然政府幹嘛推老屋重建




沒有名字沒有名字 wrote:
屋主自住前大整理過,地點佳生活機能好,請問可以考慮嗎?老公看到屋齡立馬搖頭,但是看起來屋主是很用心大整理過,又位在市區,價格也在預算內,大家覺得呢?
補充一下,正確屋齡55年up

看當年這房子建造時花的金額,蓋的品質再討論。
不是一看到屋齡55年就搖頭。
台北市迪化街上整排房子全日據年代蓋的,
跟總統府一樣年代。
新公園博物館,土地銀行到台大,一大堆上百年房子,
有保養房子就好好的。
看房子狀況再決定。
我認為買老房,要評估房屋結構與維護成本,才能準確算出該花多少錢買,不過這很難估算,請問大家都怎麼評估?會特地請結構技師之類的專家來看房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