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鮮人該買房還是存錢?

鈞米lan wrote:
我自己也知道下手後我的存款幾乎沒辦法累積,
大部分的薪水都會綁在房貸上,
但長輩告訴我家裡未來有兩間房可以繼承,
不用太擔心沒錢這件事。(但沒存款還是沒安全感)


如果我是你,我會先存錢

因為現在你就算有長輩資助300萬

當你把大部份的薪水都壓在房子上的時候

你得到的是一個屬於自己家的感覺

但你有算過你可能失去的東西嗎?

食衣住行育樂你掌握了甚麼,又失去了甚麼?

大叔我也是25歲出來工作,很幸運地第一份工作就有不錯的收入

但是我一直租房子到29歲左右才買了第一間房子(因為要結婚的關係)

還是買要爬樓梯的老公寓(我不敢把所有錢都砸下去買房子,我只把一半的錢拿去買那間房子)

買房固然重要,但因為這樣犧牲了生活品質你覺得真的值得嗎?
我有三百萬,我又不缺地方住,
我又還沒結婚,那幹嘛不買間投資房出租用~
當作加減加減投資用呀,最好是收租金可以直接抵掉月扣房貸的。

如果租不出去怎麼辦,別擔心你家還有兩間房子可以繼承。

所以你要找的絕對不是什麼人生未來的1500萬房,
等於是浪費了300萬用途。重點連你自己都一個大的自問自答:人生需要這麼快出手嗎
那你幹嘛買~ 該不會腦波弱看看案子就被洗洗腦了吧。

不是說買房不好,是因為年輕時對於未來住所是有機會改變的,
搞不好哪個因緣際會下,你又會去哪裡發展了說不定,
加上很多人會買自己房的原因,多半是成家立業(老婆說要買的)

今天如果給我25歲再次做個決定
我會選擇單身、買間都會區投資房,當個小錢包。
結論:以你目前的資產與淨收入不建議購入1500萬的房屋

想要知道怎麼判斷的過程,請繼續往下看,如果有預算概念請直接看後半段

短期財務規劃(只會用到國小程度的加減法)
一、需要請您弄清楚出平均每個月到底在什麼種類花了多少錢?(單位請精確到元,統計從2020/01/31-2020/08/31)
(一)必要開支(無法接受沒有預算的日子)
1.不吃飯就餓死了(食)
2.不想露宿街頭(住)
3.沒有裸奔的勇氣(衣)
4.如果不通勤就不能上班了,結局一樣餓死(行)
5.如果不繳電話費老闆找不到我,沒收入一樣全劇終(電信)
(二)投資
1.身體好棒棒(運動跟醫療保健)
2.多看點書補補腦(書籍or課程)
3.金融商品或副業
(三)玩樂
1.氪金玩家
2.最新的哀鳳
3.跟朋友出去嘿皮啊
4.其他請自行腦補
二、突然失業的時候可以依靠的定存金額(緊急預備金)
如果失業了,幾個月內可以找得到工作?
每個人可以承受的風險不一樣,最低六個月。
舉個栗子:
必要開支2萬,預計6個月內找到工作,所以最低緊急準備金就是2X6=12萬
先完成緊急預備金的存款再談其他大筆開支與投資。
三、量入為出的生活(預算)
各項支出的比例金額自行斟酌,但不要列沒辦法執行的預算,做不到的預算除了讓你覺得很挫敗沒有其他功能。
列出10/1-10/31的預算,每周確實檢討各項預算超支原因(這個月沒有超支的話下個月可以跳過檢討,此處應有掌聲~)
如果每個月都沒花玩樂預算那年底前把錢花掉,感受預算的樂趣。假設每個月的玩樂預算1000,都沒花到年底就有1.2萬可以玩樂。
反推回來,如果想要宜蘭兩天一夜小旅行預算抓5000,每個月的玩樂預算1000,所以5個月後就可以去宜蘭嘿皮。

-----後半段分隔線-------

這輩子的財務規劃(最多用到國中程度的複利公式)
在原有的固定開支基礎增加下面可能會遇到需要大筆開支的狀況
1.退休了要多少採夠花(退休資金)
假設過了40年你已經65歲退休了平均通膨1%(請參考行政院主計總處_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你65歲那年的固定開支的預算就不是40年前的24萬而是經過通膨24X1.01^40=35.73萬
準備過幾歲到幾歲的退休生活?(請參考家族病史以及內政部統計處_平均壽命)要不要看護?還是要住長照中心?
2.贍養長輩預算
食住衣行/居家照顧人力支出/醫療支出
3.養小孩預算
食住衣行/教育基金
4.房屋購買預算
房貸、房屋持有開支
5.其他開支請自行腦補

排列各項預算比例後不知道你撥給房子的每月預算是多少?

感謝你認真看完!
如果喜歡我的留言請你拍拍手~
多多會叫你買房

空空會叫你all in台積電

放20年你選哪一個

是我兩個都做
其實沒有標準答案
只有最適合版主的選擇

您自己的個性還有長輩的個性是怎樣的呢?

如果您自己個性比較屬於不太能自己做決定、不反對家人為你做選擇
對未來暫時沒有很特別的想法
不是很確定怎樣對自己最好
但或許順適而為 現在先不想太多、直接置產也不錯
貸款繳個五年十年,到時如果要換大的、新的、近的
如不遇什麼特殊天災基本上應是個不錯的穩健選擇
(畢竟出了社會時間真的過得非常快XD 或許五年十年後回頭看你會覺得很值得)

另外如同其他版友提到的
一旦接受長輩相助,很多大忙小忙基本上不答應都說不過去
長輩這東西,我個人覺得,所謂的【幫忙】有時候不是依能力幫
意即長輩可能會因為一些特殊的"觀念"
要請你幫一些,你要欠人情才幫得上的忙、你要做一些不犯法但有可能良心說不太過去的忙、一些表面看起來你沒損失但事實上怎麼好像哪裡怪怪的忙、覺得你很順便但其實根本就不順呀的忙....等等
也可能看您本身是不是家庭觀念很重的人
這些家人的羈絆對您來說影響是大是小的?

所以我覺得這件事第一重要的反而是您家裡的長輩是哪一型的長輩呢?!
如果是理性、好溝通、懂人性、懂社會規則(非與社會脫節)、懂得將心比心、懂得尊重感謝等等等等的好長輩
又或者您本身對於處理家人與家人之間關係游刃有餘
趁長輩還沒反悔前先買下去再說阿!!!XD
買房主要是看需求,而樓主目前看來只是「想買房」,但對於「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樣的房」還不夠明確,建議可以先花個2、3年時間慢慢看房,看房過程中會愈來愈清楚什麼房適合自己,如果有穩定的伴侶,最好一起去看房。

另外,1500萬負擔過重,最好降到1000萬以下,等收入提高時再加預算。

看房累積經驗的期間,最好同時思考退休金的問題,同時規劃,大多數人年輕時只想到買房,沒想到退休金,等到4、50時才規劃退休金,結果難以存到理想的退休金額,被迫延後退休。退休金最好在20多歲就開始累積,才比較可以在60歲時從容退休。累積退休金,推薦你先從『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這本書入門。



針對樓主現階段要買房,總之一句話:「還年輕,不要急,慢慢看,想清楚」
tzechiny wrote:
竟然有人說買房存不了錢?
只要樓主一點頭,
三百萬噹啷馬上進戶頭!
有什麼比這個存更快的?


厲害了.
在我看來, 這是啃老的一種.
竟然有人說這叫做存錢.
人要有志氣一點, 家人可以先調頭寸, 但一定要還.
竟然有人把拿家裡的錢當成存錢.
鈞米lan wrote:
小弟目前剛出社會,是...(恕刪)

1500的房屋 以你目前只有300的頭期 每月支付的貸款是不是太重了?
先買房
先存錢可能像我叔叔一樣
要存到錢才要買
結果存錢跑不過房價
一輩子買不起
不要說幾十年前
二年前我因家庭問題
自己出去買一間套房100萬搬過去住
不到一年就有親友要用120要買
當然沒賣也不能賣
現在又過一年
已經開價160
存錢怎麼追的上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