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所快倒店,醫生被裁員】那號稱手骨很粗勇的房市窮套們,還在掃房掃地嗎?

tany3472 wrote:
現代社會有一種父母,他們不但不會給小孩子資源,反而是養大小孩後不斷要「孝親費」………


最有名的應該是張紹涵吧 .

張韶涵則淚控,母親掏空她上億財產後人去樓空。最近張韶涵的舅舅出面,再度指控張韶涵,說好每個月給爸媽6萬塊,以及一人一棟房子的承諾跳票,還要張韶涵下跪道歉。
https://news.ebc.net.tw/news/entertainment/114462

2009年9月初,在張韶涵即將推出第六張專輯《第5季》的前夕,母親向周刊爆料張韶涵棄養以及吸毒等嚴厲指控,不同新聞不分時段轉播此傳聞,甚至於電視節目討論,而張韶涵則出面回應否認棄養,表示過去賺的錢都直接匯入母親帳戶,出國養病期間母親並未前往照顧,回國後發現母親已搬離,積蓄也被帶走。[40]之後,張韶涵親自出面召開記者會,出示結果為陰性的尿檢報告,證實並未吸毒,強忍淚水表示之前的指控都不是事實
張韶涵友人爆料張韶涵從小在家暴陰影下長大,父母要求女兒買房並每月支付新台幣100萬元等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B5%E9%9F%B6%E6%B6%B5

控訴毀約棄養?張韶涵憑什麼要忍「吸血鬼父母」?
張韶涵過去與媽媽因錢反目,家醜讓她演藝事業重創。近年她參加《歌手2018》好不容易再度翻紅,但張韶涵的舅舅「姜禮樂」在此時竟跳出來指控她棄養父母,還要她下跪道歉,讓演藝圈前輩曹西平嘆「家有藝人全家是廢人」。
https://ipop.sina.com.tw/posts/321668
炒房已經是夕陽產業
Trillionaire2020
真誇張。 [囧][囧][囧][囧][囧]
有一個收入減少 比較會叫的
問題在於他們一家平日享受 消費習慣了
兩個小孩在美國 在歐洲唸書
我家兒子在台灣 暑假也接了幾個家教
平日生活簡單習慣了
都是我這老媽在家做飯給他們吃
診所小姐剛好生產離職不來了
就由我這資深元老上場
病人都像自己的老朋友
早就過了賺錢的階段
根本是開著診所 方便跟老朋友聊天搏感情
賺錢只是附帶的
沒事更好 還有時間可以買股票
這星期才買的股票 竟然漲30趴了
今天還漲停開出鎖著
買一點 壓力也不大
一個星期零用錢就多10幾萬了
不用替這些診所瞎煩惱
沒病人就輕鬆

誰能比我慘
只是個過程 wrote:
厚, 很難亂叫好嗎?(恕刪)


真的缺錢拆椅子是能賣多少? 這種聽聽看看就好啦,疫情發生到現在了不起讓你算也才兩三個月,你真的相信自己開業的醫生,賺了好幾年然後兩三個月他就撐不住要賣椅子?你信? 有些事情常識判斷一下好嗎?
myth0102
還不是為了爭取紓困金⋯⋯
我女兒的診所因疫情撐不下去了,負債累累,但診所沒有值錢的東西可賣,連診療椅都沒有,慘慘慘.
也才今年沒賺錢而已
那之前賺飽飽時怎沒有存錢?
因為賺的錢都拿去炒房買車養小三啦
terrybog wrote:
01每個都這麼厲害的滾出千萬現金身家的,不得了


投資版、PTT股版最近不是很多少年股神

你2018/12跟2020/3入熊沒跟到嗎

我以為大家都有融資上車的說Q.Q

2018/12若沒跟到少賺一波的話

2020/3丟200萬槓桿400萬買05正2

獲利也有近千萬@_@

沒200萬也可以用信貸去借100萬滾個500萬

不過我是買TQQQ

台股融資很不方便,易斷頭

獲利就賣掉些去買房等下次崩盤

有本金的話滾錢很容易

你會跟我一樣很期待崩盤

不過股票最好買ETF比較安全

不然像隔壁棟跳樓跑路就不好玩了
一鴛一 wrote:
你2018/12跟2...(恕刪)


我都是買金控股

少少買沒有賣,所以沒有賣掉都不能說賺

房地產也是
一鴛一
金控股不錯,只要長期投資都能穩定獲利[讚]
terrybog wrote:
我都是買金控股
少少買沒有賣,所以沒有賣掉都不能說賺
房地產也是


這是我前二天回網友的,你們2位可以參考看看!


我在18歲-35歲時,投資股票以技術分析為主,我每天花很多的時間在找尋噴出可以低買高賣的股票,當然長期以來一直都有獲利,所以我不曾覺得「看技術線型低買高賣投資股票」有什麼問題,35歲以後我才發現這樣的投資方式是錯誤的。

35歲以後,我發現真正的投資是選對標的物長期持有,領取租金或股息報酬,不斷地再投入,利用時間及複利的概念,將原始本金及不斷投入的本金持續放大。

真正好的投資標的,它會一直慢慢上漲不會回跌,任何時間點買進一年以上都是獲利,投資1-2年還是虧錢的投資則要砍掉,「買漲不買跌、會跌的就是爛的,大家不要的」是選擇投資標的的方式。

猜測短線的買進時機,只賺取價差,毫無意義,這不是真的投資,在QE的時代,無論是房地產、股票、貴金屬、虛擬貨幣、藝術品,價格都是不斷的上漲的,唯有長期不斷買入才是正解。

投資是「本業以外的獲利行為」,投資應簡單化、抓對方向、選對標的長期持有即可,仍須將90%以上的時間專注在自己的本業獲利。將過多的時間浪費在「投資價格及時點的研究上」,是在浪費自己本業的發展性,我以我自己走錯路17年的經驗跟大家分享。
賺了十幾二十年,兩個月就沒飯吃,扯爆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