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roamer wrote:
當然我的假設地點是台北市,到目前為止台北市若有比十年前低的房價請通知大家,3q
案例中的人物是投資多間不動產,短期軋不過來而虧損吧,這種人就是標準的投資客,專炒不動產,你覺得看到他虧損大家會覺得他是被害者嗎???!
香港的阿b在97投的不動產若能稱到4年前,他應該不會倒,若到現在,嘿嘿賺一倍了吧!!他若不貪心也不用破產了......投資客也是有風險的...
您好
小弟在該案提到的是我exgf的爸爸,工作是醫生
會想多買房子就是希望資產擴張,簡單說就是做投資,是投資客嘛也算!
其實如果有能力,我也希望能多留幾間房作為資產,可增值、變現、或是留給自己子女
大多數人都是一樣的心態吧,只是小弟需聲明他並非短進短出純粹套利的投資客就是
根據我所知道的,他的確有一間是在北市天母,但是屋齡老舊,就是上面大家說的有行無市
以朋友去年買在忠誠路上的30年老公寓為例,狀況應該比這好,都花了約250~300萬作修繕動作與裝潢
連同房價約1700多萬了(沒車位),這間我看裝潢修繕沒300萬以上根本弄不起來
更別說疊高的房價加上後....是否有人買單了
以此案來看,現在房價我想應該是高過於當初他所購買的價格,但是當初的利率高
相對累積的還款利息也不低,若再把這10多年來的通膨算進去,到底有多少獲利
小弟頗懷疑,更別說有行無市,只能出租給人做有效利用
現在人很聰明的,以前房子低公設實際坪數較大,但是細算之後
裝修後的價格其實與新屋不見的便宜到哪,用多數購買的單位30多坪來看
中古屋算賺了室內7坪的大小,但卻花了200~300多萬的費用去做基礎工程的置換與進一步的裝潢
不然30年的管線,用得安心嗎?只是你換了管線,抱歉你的老鄰居還是舊管線....真的安全嗎?
你電線換新沒電線走火,但是他家電線走火機會卻高,真的出事了的話,同一棟建築不也影響到你嗎?
整個弄好了,樓上水管與地板老舊開始滲水,裝潢也毀了,這都有耳聞
若一坪30萬來算,200~300萬可以買新屋多買個7~9坪(約多室內5~7坪)的產品
以新建築的格局較佳,空間較舊屋能有效利用,總價相較之下不見得不划算的
更別提整體建築的強度、隔音、安全性,甚至舒適性、保值與增值性等等
在這些考量下,老屋很多時候是有行無市.........
只是個看得到吃不到的數字了
小弟屬於選新房購買的人,早點還完可以考慮換屋或另外置產,屋齡又少,相對較有行情
就算拖到20年才還完,也比30年老屋好不是嗎?只是先前的成本是較多的
但若買30年的房子,20年還完後房子50歲了,說保值?我想很難吧...有人買就不錯了
等改建的機會還大一點,不過要等建商來跟你談吧,還要住戶都同意才行呢
自己連同住戶改建,我想更難....不是每戶人家都有能力改建的
有點離題了,但想說的是,小弟認為是房價應該會向下調整
但長期來看房價應該還是走高,只是是行情高還是真有人願意買又是另一回事了
何況....鬧區會轉移的...想想以前的圓環一帶,我父親年輕時,也是台北的鬧區啊
現在的鬧區,未來會有更好的區塊,搶走風采的不是嗎?
自住屋不用管價格的前提是不要買在山頂,買在山腰還OK,別想買在山底
當然,山頂到了沒?誰曉得
我只知道以台北市來說,你從以前無論何時買了間房子一直放到現在(當然,可自住可出租)
有90%以上的機率會大漲。
我家民國70年買一間地上權房屋,這幾年才買了土地,價格上漲250%左右
,用70年的房屋價格跟後來買的土地價格來算,若把市值扣除買土地的錢,然後來算當初買房的漲幅,
大約上漲500%。
民國80年初買的那一間最誇張,聽說買來三個月就漲超過200%的樣子
不過就算擺到現在,價格應該比當初高點的價格還多一些吧,更不用說光出租的收益就把本金拿回來還有剩了
ps. 這兩間在附近,都是新生國小學區
phy12345 wrote:
施主,如果我看的準的話早發了~
現在看空的人跟看多的人比例應該差不多,自己研究吧
我只是想說,就算自己要住的也要買在低點才合乎經濟效應
有些人說自住屋就不用管價格,真的是很怪的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