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不是不鼓勵買房子,而是房價太離譜,

廣大的民眾必須拼命才能買個房子,而推升房屋保值的因素已經不再了,

最後收害的還是廣大的民眾!


二十年前我專科畢業第一份工作(台北縣工程師)15000元/月,
半年後23000元/月外加配一台車(轉業務工程師)和紅利!
當時師大路上最有名的7-11店面(那時是住家)要賣400萬元,
差10幾萬元沒有成交(現在聽說月租30幾萬元)!(後來買師大透天厝)

現在大學生畢業起薪多少?
師大路上的店面都上1億元還沒有人要賣!

知道問題在哪裡嗎?!

15000元/月 ~ 400萬元!

30000元/月 ~ 1億元!


migrant1999 wrote:
的確是, 但提醒一下...(恕刪)


謝謝大大的提醒~

我們也是從小苦過來的~

家裡都不富裕~小康偏窮而已~

一年能有一次國外旅遊就可以開心到飛起來了~

距離我們上次出國是3-4年前了~

國內旅遊最多一年也不超過3次~

彼此也會理財~也是以小心謹慎為主~

對金錢與物品的價值觀~都以CP值為主~

喜歡用好東西~也會看他的價值~與我們真正的需求~來考慮要不要買~

彼此工作的不可取代性頗高~

希望我們真的能慢慢一點點的存錢~

在幫別人養房子的時候~順便養自己的未來~
bis0815 wrote:
找個紙箱住,愛睡哪就...(恕刪)



科科,終於有房地產投機客及仲介出來發聲了~~不意外~
如果人口單純(2大1小或兩大)
,除了租還有一條路!!(可以先買小房子,其他的存起來,等將來老了,把小房子賣了(殘值),再加上儲蓄去鄉下養老!!

舉例來說: 一樣夫妻月入8萬, 先買200萬的小坪數房子(除了台北,外縣市可以買到,甚至有些地方可以買公寓了),

假設夫妻每月存兩萬,200萬的房子用去八年儲蓄, 20年後殘值100萬(選地點/選產品來保值很重要)
三十年工作壽命中還有22年可以儲蓄,每月兩萬,預計退休可以存528萬,加上房子賣掉後的殘值100萬,
628到想養老的地方去(鄉下),買間平房或農舍,或者小鄉鎮買個公寓,再加上退休後的勞保所得替代給付,
說真的,這樣的生活不會富裕,但是可以過的很優閒了~!
ps:以平均壽命來看,65歲退休後的餘命也不過10年左右!!所以可以選擇在50歲以後即開始規劃退休希望
的生活地點,開始購置或打造住宅!!


以我自己的規劃來說,我目前買一間200萬以下的小套房(室內空間十幾坪),每月可以存款三萬,
那麼明年開始,所有的存款都可以轉變成退休基金(包含二次購屋) ,
至於第一次購屋的小坪數標的物我選擇還在發展中的區域,且是有淺力的區域,因為這樣有一個好處,
發展中的區域亂規亂,但是房價總是比已經發展完成的市區便宜許多,再加上附近的淺力因素(例如高鐵/園區/工業區等),這可以使得未來10年後,發展成一個完整都市的時候,可以有效保值,減少轉手之折舊!!年輕人買個房子當存款,也可以避免亂花!! 當然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孩子,妥善規劃你的家庭成員,對於生活品質與退休規劃都息息相關 ,
如果家庭或個人都可以接受不要小孩的,那更容易輕鬆的規劃退休生活與保有現在的生活品質!!
豬血高 wrote:
這種想法讓我想到一個...(恕刪)

這個結局是可能的,但那就是人生,也許哥哥拿那筆錢投資做生意而飛黃騰達也可能
以現在房價十年內沒上漲空間,買屋做投資是不划算
但以現在利率水準,自住是可以考慮貸款買屋兼保值
前題是你要努力作功課與多參考比較,你想要的生活環境.
ejeanstone wrote:
30年後的20年老公...(恕刪)


你看看30年前信義計劃區的老房子現在是多少錢?

30年前木柵一間房子不用一百萬說!現在幾乎都上千萬!
這種事情沒有絕對的好壞。

買房最大問題就是現金壓在上面無法變現,加上房價又無法預測,
如果像是如今根本沒人敢買房的時機,碰上家裏急需一筆大錢怎麼辦?賤價賣傷本、抵押也得要銀行願意。

很多人都會說買了房子,至少最後是自己的<==這種根本就是假設,跟我假設每年股市賺一成一樣虛無飄渺。
真的買了房子就能還完房貸的話,那麼多法拍屋哪來的?

當然如果量力而為,妥善規劃,買房碰上的風險會大大降低,
可是這樣能買的房子,因為資金的不足,條件更不好、離自己的期望也更大

租房的好處,就是資金可以靈活運用,
如果善於投資,一年增值一成會難嗎?機率可能比最後要用錢不得已賣掉房子來得高。

重點是很多人為了養房,每月房貸壓得喘不過氣、加上小孩要學費…
經濟重擔會壓垮原本兩個感情深厚的夫妻,搞到最後離婚收場的也有。

所以不如算算,如果在房價太高的地區,像是台北市,一般上班族家庭最好不要考慮買房
除非兩夫妻是穩定每個月每人十萬薪水、不會裁員的那種。
不然隨便七八百萬、上千萬貸款,一個月四五萬,一失業馬上面臨極大難關。

反而是租房,一萬出頭可以租不太差的房子,
怕房東反悔不租…可以在契約寫好條約,不是無法解決。

何況台灣空屋多到嚇人,現在不用怕租不到啦~
怕得是手上有房子要繳貸款、喘不過氣的『投機客』啦
惡魔常常偽裝成假先知的模樣 帶領無知的羔羊走進死亡的墓地
PDA&MAC新手 wrote:
你看看30年前信義計...(恕刪)


30年前的台北也算是滿地空地了~

誰能料想的到以後的事情呢?

我也知道好地段房價不會變~

大安區老公寓8-9百被秒殺~

只是現在~未來~我們這種平民收入~

怎麼去入主好地段呢?

所以暫時的享受~我想是目前我們這種經濟狀況的人們~

最得過且過的打算了吧~
很多理財書籍的前面都會鼓勵 買一間自己的房子住 是一項不錯的投資
所以小弟也十分贊成買一間房子

但是!! 房價太不合理啦!
以租金來算投資報酬率 在台北市買房子並不划算
很多人都說台北一直以來都是漲多跌少 但是難道能漲翻天去?
十五年前 東京應該也是漲多跌少 現在呢?

小弟提供樓主另一種思考方向
如果非買屋投資不可
到台中買房子出租 台北市買一間 台中市可以買三間以上
租金收入拿到台北租房子還有剩

老了之後搬到台中 兩間出租當生活費 一間自己住
不但居住空間大 也不用人擠人 生活機能一樣好

小弟股市與不動產都有小投資 ===> 比較之下 建議長期投資股市 賺起來比較輕鬆
買房是成家 也是投資

買一戶500萬的房子, 其實槓桿倍數有時比融資買股票更高
自備款20% 槓桿倍數就是500%
未來要是不小心漲回來一點 其實獲利不見得比較差
前提是房貸負擔不該不自量力的擴張

賺五萬 又非台北房子不買
只能說自作自受

很少有富人沒有不動產資產的
但是沒有不動產資產的人 富人比例卻是要低許多

動產投資固然要做 不動產某種程度上 買在對的時點 投資效果更可觀
現在買的人 輸面已經小了許多

不要把買房當做投機
但是有自住需求的人 何必把房子當做股票一般的天天響價格呢?

要是房子這種不動產都留不住的人
我很難相信 一通電話就能賣掉的股票等等有價證券 會留的住才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