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不知道的真相 - 論太陽能的可行性


JerryKS wrote:
我很滿意你寫的台灣核...(恕刪)


大師啊大師
從來沒有人說立即廢核, 您是要小弟講幾次才肯正眼看,
"廢核要時間與努力, 但是努力從現在就要開始"
您的天眼可能一直都看不到世俗的語言吧

唉啊, 我又犯了壞習慣想解釋自己, 我真的不奢求您的認可
傳道才是王道, 您真的不要浪費自己寶貴時間了
既然你願意短時間接收受核能,這點你表示的很清楚


但是,你還是語意不清,
等待時間到了之前.
台灣政府要做那種配套?你的希望?

再生能源若是沒有辦法解決核能停止的需求量,
你希望哪種能源取代,減少限電危機?

故事依舊..等待你的回答

JerryKS wrote:
既然你願意短時間接收...(恕刪)


大師啊...
怎麼又回到原點了 ?
故事依舊, 前面都回答過了

拜託不要再來一次輪迴了..
大師真的沒關係, 您何必呢
連這句我都重複了不知道幾次, 好在小的打字還不算慢, 要不然還得了

您快去傳教吧
我不知道現在練習邏輯跟耍嘴皮的人

跟王老師有沒有長的一樣?

請繼續閃躲,沒主見與看法,
就不要質問別人核災問題,
更不要像王老師一樣放話,卻又準備一堆理由

請回答你的無核如何應變能源短缺問題



JerryKS wrote:
我不知道現在練習邏輯...(恕刪)


小弟非常樂於正經討論一個事件

問題大師, 是連台大教授的理論都被您打成垃圾了
小弟不是台大也不是教授, 小弟還是不要冒犯您的耳根好了

您怎麼還不去傳教?

-HY- wrote:
台大教授的理論...(恕刪)


怎麼看HY兄就是拿著台大教授的理論來當擋箭牌
怎麼不看看要把理論變成實際要花多少工序及經費

地熱發電要克服的東西還很多,若是容易我想不會關掉不做

有地熱就能發電嗎?答案是不行的,因為要搭配水才能發電
也就是說有地熱的地方若沒有水一樣是白搭,必須引水進來
所以開發地熱也必須有相關條件才能發電

台大教授提出來的理論數目字是計算出來的,我跟大家一樣學歷也沒那麼高,我也不想反駁
但能加以運用的數量,卻是寥寥無幾
這也是一些務實的網友們抓的點,也請您思考一下
你這麼討厭台大教授,

借我的文字.
去讓你自己罵台大,還說兇手是我??

你喔!!!!
跟我無關的台大教授評語,全部都是你寫.
事實上,看來你喜歡編造不實的指控,
你自己去面對後果,與我無關



怎麼不繼續回我..

你的反核情緒化,難以解釋

麻煩你,把你寫的核災寫好一點

倘若沒有核能,你會選擇那種發電工具??
還是你想用地熱,認為地熱才是環保??!

邏輯性差的小說家,很難寫好與靠這行吃飯喔
這是給你的職場建議

還有,我正在談琴...
自由日報引用
1.台大地質研究與國科會的,地熱蘊含量概估值
2.地熱發電,台灣曾經有過

1+2串連成的社論,是台大教授自己寫的結論與地熱發電期望值


大家都沒搞清楚,蘊含與可用的差異(這我也不知道)
光是,地熱跟石油探勘.判定可採樣且穩定以及地質穩定度

所以新興能源的取得技術總是深奧與須要嘗試
地質分析是一個階段,後面就需要探勘與實際分析地層下的結構與實際可取得是否符合一開始預期
這是我的認知

還有標題下的很聳動,非常政治化的標題

寫過論文的都知道,引用與標題無關的陳述是沒意思了

這是我對那篇自由日報的社論評語

公允嗎?
我認為算還ok的短評

教授你可以回我,我們可以公開討論
我只想問你,標題誰下的?

短期內,太陽能要成為主流的發電,取代核電、火力、水力應該還有一段不算短的路要走。
然而人是活的,凡是都得至少跨出去一步,才有機會開始落實。

由於本身的土木工程背景,所以我特別留意綠色建築的發展趨勢,時至今日,相關的發展已經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上了,不過設置地點、經緯度、是否影響美觀、成本是否符合經濟(此細指各項風險評估,非單單指單一設施的費率)等等的考量下,仍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一棟建築究竟可以用多少種方法達到自己自足,是一件非常有趣的問題,這不單單僅是指太陽能機組的發電,而是指利用電子紙漿技術、光奈米技術等改善除了屋頂之外的其餘建築物外部,收集光源的能力及有效利用降水頭(自水塔以下的用水行為)來產生機組發電,或利用光學的折散,改善白天的照明等等。

就如一些看的到的或是理想的狀態而言,或許化整(發電廠)為零,讓每一棟建物都可是一個發電的cell一樣,如此省下來的電力應該也是相當可觀的。

不過還是要強調,理論及理想,未能有效實踐之前,前期的風險評估是相當重要的。

人類的本性,總喜歡大堆頭的跟進,而不理性的考慮到後果,所以才會在我們享受著科技的便利的時候,後代卻得開始擔憂生活環境是否會被威脅了。

所以即便綠色建築的概念我覺得相當的好,我也仍然希望是可以循序漸進的,逐步配套的實施,並時時修正過去沒有考慮到的問題。
2bod wrote:
怎麼看HY兄就是拿著...(恕刪)


這我想您誤會了
我很樂意嚴肅地就事論事來討論一個議題
只不過如果遇到的討論對象是, 看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理論, 就嗤之以鼻說是垃圾
那這樣討論還有意義嗎? 所以我無法對大師嚴肅, 讓您感覺我拿誰當擋箭牌真不好意思
但是我想如果你有讀我之前的回文不一定會這樣認為

不過我也發覺到您也先入為主的認為與我持反方意見的網友們是務實
只因為它是現況就認定他是務實, 這我想太鄉愿
而您也與此間接的否定一個專業理論, 拿了一個很令人抓頭的原因, 沒有水
沒有水不能輸送嗎? 核能電廠原來也是有源源不絕的泉水冒出來冷卻嗎?

您提出錢相關的問題也不是新題目了, 但是如果看到日本現在核災所帶來的損失
您會了解相對下來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別忘了台灣幅員更小, 只會更慘

至於您說的能用的數量寥寥無幾, 此結論由何而來? 您做了研究是嗎?
或是因為台灣試過一個清水地熱發電廠失敗就是以為台灣不適合
那我想這結論未免也太早熟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