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買不起房屋的人一些忠告及省思

ejan1969 wrote:
我來翻譯一下好了...
這位特偵組大大呀,人家G大已經講過很多次房價所得比中的所得是不扣除生活支出的,因此6~8倍是合理的,你把人家的6~8倍拿來用,乘上你認為的扣除生活支出的所得,然後拿來跟G大討論,這就是不通的部分。



這位
一開始我說g大是錯的
指的是他說台北市平均上班族有百萬年薪這事不對,因為沒這回事,是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有破百萬

第二次我說g大是錯的
是指g大說如果扣掉生活費後6-8倍估算出的金額是6-800萬這各數字是錯的
應該是落在450-600萬之間


為何很多人前後文不看看?

我前面沒說6-8倍,更沒提到6-8倍要扣掉生活費

我只提到年收入百萬的家庭要扛1200的房地產,假設900萬房貸,300萬自備款計算,每各月的光是房貸支出就佔了快45%,如果不小心加上勞健保,所得稅,差不多60%以上就沒了

加上台北市按照g大設定的一家三口基本開銷,要吃飯要交通要上學要繳水電瓦斯管理費垃圾袋等
不要生病不要買衣不要出去玩天天宅在家,生活用度差不多就平了

還要保佑公司不要減薪,去年平均降幅4%
房貸利率不要調整,每調整1%就差不多6-8萬


這不算極大壓力,也對拉起碼能打平

如果照五等份分法,這差不多後段班60%的台北市都趴下了

第四等份這20%就差不多是我們設定的樣本

第五等份壓力就很小



ejan1969 wrote:
我來翻譯一下好了.....(恕刪)


沒錯 我就是這樣的意思 = =! 懶的翻譯了
畢竟 這不難 不需要翻譯

ejan1969 wrote:
2010-04-28 00:00 by ejan1969
既然講到了所得,我貼一張台北市97年家戶所得5等分列表,供大家參考。
假如你是台北市籍的,可以看看比你有錢的家庭有多少?
前4個等分位算是個等差級數,但是第4-5等分位算是等比級數,居然跳升了65%.

97年 總平均 第1等分位 第2等分位 第3等分位 第4等分位 第5等分位
家庭戶數 951823 190365 190365 190365 190365 190363
所得總數 1538257 585460 994574 1338718 1794850 2977696
乘6(萬) $923 $351 $597 $803 $1,077 $1,787
乘8(萬) $1,231 $468 $796 $1,071 $1,436 $2,382


.................................
第五等級
有19萬戶
平均家戶所得 297.7萬
......
無怪乎 台北房子雖貴松松 買得起的還很多
看到這樣的資料..買不起房子者多吵無益
..
還是多努力賺錢吧


公路車ing wrote:
沒錯 我就是這樣的意思 = =! 懶的翻譯了
畢竟 這不難 不需要翻譯



你還在對啥

明明他也說錯了,你還能對對對各不停


特偵組 wrote:
你還在對啥明明他也說...(恕刪)


1. 我回頭重新再看過一次 , 如果用"你"的邏輯來看 你真的沒說錯 但是 6~8 倍 應該是多少?
台北平均 家庭可支配所得是 123W , 98年度台北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標準出爐,門檻調高為14558元,<= 網路上找的

所以 1家三口 扣除生活費是多少? 123-(1.4558*3*12)=70.59

* 6~8 倍 => 423.54 ~ 564.72

乍看之下你的說法好像是對的

但是謬誤之處在於兩者 ( G大 他的假設是錯的 他一開始提的 6~8倍 本來就是指 "不扣"生活費用 所以他的例子 說即使扣掉 是600~800W (這部分真的錯)
但是重點是 一開始根本就不需要舉這各例子

第2各謬誤之處就是 誰規定 台北 平均是一家三口呀 = =!
受訪家庭96年平均每戶人口數為3.31人 <= 網路上找的 (我相信 到了 99年一定更少 但是OK啦 離3人的確是差不暸多少)
你的推測 比G大還更貼近他的說法 但是你的推測 其實是粗糙的 ( 雖然其實最貼近結果 )

2. 至於 什麼是可支配所得?
家庭可支配所得Disposable Home Income, DHI可以使用公式計算出來的

可用收入合計總收入加減:
- 有償的收入調整,
- 保險費為收入保險,
- 申報稅收統計。

家庭可支配所得=家庭經常性收入-非消費性支出
經常性收入=依所得來源分受雇人員薪資報酬+經常性移轉收入+產業主所得+自用住宅設算租金
非消費性支出=利息、社會保險保費、稅金、罰款、捐及禮金等
剩餘可以用來支應日常生活開銷
所得收入總額 – 非消費性支出 = 可支配所得


所以再扣掉 健保? OOXX的 反而重複扣除了

ANYWAY 這次相較之下 算都有看錯 ( 完全看前後文的話 你是對的 ) 但是 由於 G大自己犯2各錯 (1.不需舉例 2.舉例數字錯誤) 所以 我回的也錯

我十分認同應該認錯



公路車ing 大

這次你說對了,我沒搞清楚可支配所得定義!!

我錯!!

不過你所說的平均家庭口數越多,每人開銷又達到1.4萬,

這樣看來大約五等分家庭總數下的前四等分如果買1200萬房屋的壓力應該也越大

或者說只有第四等分免強可以支付1200萬房屋約900萬房貸的壓力,其餘的60%就不用想太多


不過因為自有房屋率很高,也就是如果這些無能力負擔的家庭透過房屋買賣移轉,將舊屋換新屋買入1200萬房屋

因為舊屋土地持份高,造成的房屋價值減損少,真正要負擔的房貸應該遠低於此項估計値!!!


但是!!! 這種現象頂多20年,每個家庭的小朋友總是會長大需要另外買屋成立家庭!!

這20年間不斷有家庭成員因為年紀因素而有購屋需求,此時台北市的年輕人購屋問題就會逐年累積,差不多20年後累積到全面性的家庭都有此一問題時,政府就絕對沒有能力改變!!

我認為能夠在此時解決,用20年慢慢消化緩慢壓低台北房價,不是很好!!!


喔喔喔~~我舉的例子錯了喔.....自小數學概念就真的比較差.....傷了大家的腦真抱歉.....還好我選的路大多跟數學無關.....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6-8倍的數據沒有人在扣生活費的,事實上,大家應該都知道,如果純粹以統計以及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學者所提出的年所得6-8倍幾乎可說是極不精確的數據,因此,6-8倍純粹僅止於"評估"購屋壓力而已,如果真要"精算"購屋壓力,那各位所說的生活支出就應該是計算模式的重點,但各位這領域學的比小弟更精,應該更清楚,如果要加入生活支出,那麼生活支出的模組就應該先被定義,那麼,只不過各位真的認為,生活支出的模組僅像各位所說的那麼粗淺???對於60%的人或許不是必要的支出,那另40%的必要就不應該被納入?舉個例來說,小弟沒有第四台加網路會死,每個月至少要多支出上千元,但有些人連電視都不要(同事家真的沒電視,但書櫃佈滿整個屋子,我覺得他買書絕對比第四台花的更多...)...這個例子還不常見,常見的是電子業人爆肝的隱性支出應不應該被估算??到最後,整個生活支出的模組雖然越來越細,但這個"精算"購屋壓力的方式,應該是購屋人自行評估的重點,(甚至授信緊縮的時代,你會發現你跟銀行貸款,有的銀行還會拿出調查祖宗三代的表格給你填,來評估你的還款能力的...)而不是"評估"整體購屋壓力的方式....而評估整體購屋壓力要幹嘛?不就是判斷房價是否過高的基礎???
這樣說好了,小弟甚至認為,學者也有盲點,以歐美學者舉的6-8倍來看,以加拿大年收美金36000左右,合理認為家庭收入應在50000美金,6-8倍應在30-40萬美金的房子,但溫哥華的大溫地區要找40萬以內你敢住的房子,大概2Bdr-apartment或頂多1000呎以內的Townhouse....但出了溫哥華,可能可以買的就是1500呎的Single-house.....說真的,如果真要計較,會讓人覺得學者的6-8倍簡直就是屁......
房地產的購屋壓力真的很難講,有沒有長輩幫忙也有差,大家看看,以台灣年所得約1.5萬美金家庭約2.5萬估算好了,這樣算來,出了台北市很多地方都在8倍以下.....甚至次善的高雄,6百萬可以買到怎樣的房子?豪宅稱不上但舒適一點也不難.....我是覺得,6-8倍其實蠻客觀,但恐怕在台北要以"區域"所得來評估才有意義....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以帝寶為一"區域"來計算所得....這.....住在裡面的人根本感覺不到購屋壓力吧.....
G大,你的最後結論是在非台北市地區壓力不大!!

這跟你前項的前提完全是兩回事,

買不起台北市可以買其他的,這點的前提應該是政府能夠強化其他地區的就業就學交通等設施的前提下,才存在!!


不然嫌台北市貴,買暖暖 八堵也就好了,何必討論對吧!!!


sai_0815 wrote:
金融風暴台灣房市有跌嗎?
我怎麼感覺不出來??
(恕刪)


因為利率不升, 游資不死, 看看M1b 已經到達30%了....

為什麼央行要灑這麼多錢呢 ?? 因為金融風爆, 要讓產生工作機會最多的中小企業如果有充分的融資機會,

否則會倒掉一堆公司, 所以利率從4% 降成1.2%, 這也讓投資客獲得喘息機會, 並借到低利貸款...

我只能說, 真心想買房子的人現在要做的是好好存錢..

等到利率回到4%以上, M1b 回到20%以下再進場買自住屋....

對投資客呢., 現在利率這麼低當然要賭一把...

這是我衷心的建議....

等到利率有到5% 7%, 十幾年前一堆建設公司倒閉的盛況就會出現, 不知道到時會不會有十信翻版...

然後特偵組跟G大討論, 似乎都把低利情況當常態, 這樣彭懷南應該會很難過吧./.
利率回到5~7% 代表景气已经热到发烫
而在此之前 通膨等也势必热到最高点
那代表啥呢?

不言可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