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man wrote:
法規訂得愈森嚴,給人法規訂得愈森嚴,給人家上下其手的空間也就愈大!!!
看似美意,還是埋下一條條小捷徑,給熟門熟路的人來走?
...(恕刪)
台灣的建築法規及技術規則其實已經夠嚴格了
而且可以嚴到兩個在櫃台排排坐面對請照民眾的建築管理課承辦案件官員解釋都可以不同
你說是嚴
還是不嚴
多如牛毛的法規還一年三變
連建築師事務所都應付不來
所以當然有一種建築跑照黃牛的職業因而產生
他們的辦公地點就是工務局的櫃台前面
諸位有興趣可以到各縣市政府的這類公家單位走走
你會發現都是他們的蹤跡
建築師事務所常常因為承辦官員太過刁難
最後只好找這些"專業人士" "跑照"
檯面下的事情就由他們來"喬"
這就是一種文化 一種生態
嚴的法規要遵守
鬆的法規當然也要
人要投機取巧 鑽漏洞
再嚴的法規也沒用
重點是
人心要樸實點
要守法點
從心做起.
陳笑笑 wrote:
公設價格被迫揭露,內...(恕刪)
報紙寫的內容, 參考就好, 因為建商可以花錢買廣告, 也就有可能利用此煙霧讓小老百姓心中擔心.
試想, 資訊透明後, 假設
總價 600 萬, 公設比 30%, 公設 180 萬, 主體建物 420 萬
及
總價 800 萬, 公設比 45%, 公設 360 萬, 主體建物 440 萬
你會選 800 萬嗎?
若
總價 600 萬, 公設比 40%, 公設 240 萬, 主體建物 360 萬
及
總價 800 萬, 公設比 30%, 公設 240 萬, 主體建物 560 萬
你會選 600 萬嗎?
資訊愈透明, 對買方愈好, 對賣方就愈不好,
自用的沒影響, 炒房的就影響很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