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使用鑑價方式鑑價的時候, 或者所謂的實價徵稅 (基於公平, 同樣帝寶, 同樣坪數, 同樣樓層的稅基應該一樣), 出現的問題是甚麼? 如果你月收入每個月5萬, 但是從家裏面繼承了台北市區的一棟公寓, 鑑價之後, 價值三千萬, 如果依照稅率2%, 你每年要繳60萬, 你只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分租找室友, 然後靠租金繳每年的稅金, 這時候因為租金必須要維持稅金, 所以房租會上漲, 第二種方式, 賣掉這個房子讓有錢人或者月收入高的人買下來, 你自己搬到鑑價只要500萬的地方(每年繳納稅金10萬), 所以當這種方式徵稅, 月收入低的人會被趕離房價貴的地區, 搬到房價低的地區, 同樣的房價高的地區相對的房租會上漲到至少可以cover 稅金, 所以越窮的人會越住越偏僻, 或者集中住在某個破落地區, 有錢的人, 或者高收入的人會住在比較昂貴的精華地區, 這也就是美國住宅的狀況, 你月收入很低, 如果單純只繼承了位於哈德遜河畔的河岸高級住宅, 因為稅金的緣故, 你只能選擇出租或出售, 根本沒辦法自己一家住在這個地區
avhacker wrote:
真是好方法啊,為什麼...(恕刪)
Nelson5 wrote:
所以當使用鑑價方式鑑價的時候, 或者所謂的實價徵稅 (基於公平, 同樣帝寶, 同樣坪數, 同樣樓層的稅基應該一樣), 出現的問題是甚麼? 如果你月收入每個月5萬, 但是從家裏面繼承了台北市區的一棟公寓, 鑑價之後, 價值三千萬, 如果依照稅率2%, 你每年要繳60萬, 你只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分租找室友, 然後靠租金繳每年的稅金, 這時候因為租金必須要維持稅金, 所以房租會上漲, 第二種方式, 賣掉這個房子讓有錢人或者月收入高的人買下來, 你自己搬到鑑價只要500萬的地方(每年繳納稅金10萬), 所以當這種方式徵稅, 月收入低的人會被趕離房價貴的地區, 搬到房價低的地區, 同樣的房價高的地區相對的房租會上漲到至少可以cover 稅金, 所以越窮的人會越住越偏僻, 或者集中住在某個破落地區, 有錢的人, 或者高收入的人會住在比較昂貴的精華地區, 這也就是美國住宅的狀況, 你月收入很低, 如果單純只繼承了位於哈德遜河畔的河岸高級住宅, 因為稅金的緣故, 你只能選擇出租或出售, 根本沒辦法自己一家住在這個地區
講這麼多不過是有錢住哪裡,沒錢住哪裡的問題
跟炒房有啥關係?
就是這樣才能遏制炒房阿!
而且今天新聞說了~財政部不會改變公告市價的方式,你擔心個啥呢?
P.S.兩件事硬要抹在一起
但如果變成不是自用的話
土地稅一年要加5倍,也就是18.5萬
房屋稅是一年3.3萬,結論如果房東找不到人,來使用自用稅率
那一年就要付21.8萬,比自用的5萬多了整整快17萬
真的是太恐怖了…這樣房東可能撐不住,除非加價租人
不然賠錢...(恕刪)
算的真好, 就不去管未來會幾%, 實價課稅照目前的稅率就夠受的了,
特別是那些手上幾十戶上百戶, 號稱口袋深的房蟲,
及一些投客的新房空屋,
========================================================
套句01常看到的文章
有錢人的口袋是深不測底的
這種小錢看不在眼裡
=============================================
真正靠自己努力的有錢人
是很精打細算
也有自己一套的
沒有利頭哪會去投資
不是每個有錢人都是暴發戶,或者都是祖先留一堆遺產的
口袋深不測底 跟適不適合投資是兩回事
這就像人與狗的理論 乖離過大總會回到人的身邊
最近五年是暴漲來形容,應該都開價都漲了一倍以上
狗跑的太遠,還是會乖乖回到主人身邊的
房地產的股票已經先聞到味道了
台灣 香港 大陸都是
營建股老闆出來喊話
壽險公司開始不再購買土地
繩子已經開始拉緊 就看是狗拖人 還是人拉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