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瑞岱爾 wrote:
我身邊香港人不少,一...(恕刪)


香港人借貸的風險很低的原因我已經解釋很清楚,不能與台灣高空置率的樓市現況相提並論。
香港樓價貴的原因很多,不是神話。
這幾年來這些所謂分析師一路說樓價大跌,結果愈唱愈升,結果害苦許多人要捱貴租。最慘就是信了這些所謂分析師的話的業主,他們以為高價賣了樓,等樓價跌再買的人,欲哭無淚,只有一直捱貴租,連當年賺取的賣樓收益也給賠上去。

分析事情要全面,不能人云亦云,害苦自己。


說穿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以中國的實力要撐起香港經濟十年,不是問題。

說過簡單的例子,新界的屯門向來是被塑造成低下層居住的悲情城市,3年前,對外只有屯門公路出九龍,一旦交通意外塞車,就不能準時返工或放工。樓價低無人買。

如今再去,彷彿成為另一個沙田的新城市廣場,看一看,屯門市廣場遍佈高級食市及名店,除了因為內地自由行的影響。接駁了港鐵。本地人當年平價買入的樓宇已升值一倍以上。且大多以供滿借貸。在香港生活,最大的負担支出不是租金,就是樓宇還款銀行, 一旦供滿,即使低收入,亦變成高消費的家庭。真是風水輪流轉。


想說明的一點,是香港仍有好多平價的樓盤,集中在新界西北地區,要坐西鐵半小時以上的車程才可到九龍返工。但想當年出入屯門單程動輙1小時30分以上,不是已更方便嗎?




好奇的問一下

剛某樓有提到,香港房產貴,所以很多都是一整家人住一起的
那買房子是否也是整家人一起買的???

台灣目前購屋主力都小家庭,小孩都還沒有工作能力
所以大部份都是兩夫妻分擔房貸

不過台灣現在高房價,開始有聽到一些例子是家族合買第二間
例如哥哥、嫂嫂、弟弟、弟妹一同背房貸,父母再資助一些

然後哥哥、弟弟各兩對夫妻住在同一個屋簷下
不過這種例子算很少見就是了!
musicjerry wrote:
好奇的問一下剛某樓有...(恕刪)

你說的情況是少見,但我見過,在20年前,有一戶新移民家庭,讀書不多的低下層,一家5口租住一舊樓的小房間,各人從事低下層的工作,收入不多,有有在酒樓賣點心,洗碗碟,做清潔,做地盤,但又加班又兼職,但集腋成裘,不消3年,儲了一筆錢全家合資買了一層舊唐樓。

重覆,內文已刪。

重覆,內文已刪。重覆,內文已刪。重覆,內文已刪。
香港除了炒房地產業外,大概只剩金融業、旅遊業,也算是產業空洞化嚴重地區,而金融業人才可是流動的,景氣不好會離開香港,就不需要房子。 像之前愛爾蘭,景氣不好,人不斷離開,空屋率會暴增。

以目前歐盟、美國丶日本丶中國幾個大經濟體都出問題,他們救自己都來不及,很難幫到香港, 香港很脆弱的,很快就受影響,你們要維持那種房價神話很困難。 老是想靠別人,自己是會出問題,也是台灣該借鏡的。

你們房貸總額短短三年從5000 億暴增到8000億元,已經是嚴重警訊。

brexchen wrote:
除非美國大幅加息, 不然跌個20%不可能發生!!! 以美國的狀況來看, 未來一年還是不可能加息!
除了看借貸數字外, 還有很多先天的因素撐住香港樓價!!! 所以我不看好這說法.

p.s.小弟住在香港
台灣相較之下就是地比較大
也就是再怎麼糟糕,也不至於沒地方住或完全買不起自己的窩
只是這窩距離平常行動範圍的長短

也許可能是桃園-台北,新竹-台北
房價若繼續炒高,更慘的可能是南投-台北
我用台北做舉例是因為大家普遍認為台北工作機會多
不管多遠,起碼買得起,除非一輩子22k
因此,在台灣很怕局勢不好,而自己成為最後一位上車的乘客

香港可不同囉!
一丁點地可以蓋房,抱著房絕對不吃虧,而且資金來來去去,大家肯投資
台灣未來還有吸引力嗎??我很懷疑
musicjerry wrote:
好奇的問一下剛某樓有..一整家人住一起的那買房子是否也是整家人一起買的???
(恕刪)

一整家人住一起...住的是公屋啊!! 另外買當然是搬出去的人自供樓啊!! 有自有房也不附合公屋資格啊
所以很少會出現像台灣.一家人一起供樓!! 別忘了"香港人現實"這個稱號

香港沒啥福利...公醫院看個病掛號.要等到哭出來...
私醫院生病開個小刀8萬台幣起跳...一般都是20多萬台幣才走得出來
香港現在也有發低收入戶老人年金,有排富.以前還規定住香港才能領.現在放寬

香港人口數有七百多萬人也!! 土地也不過就三個台北市這麼大而已...你看台北市多擠.他在X3倍那有多擠! 因為多數人都集中在市區內!!擠上加擠!
再加上每年訪香港旅客人數為4100多萬人.....等於長時間出現在香港的人數有一千萬人.......

香港貸款數5000億成長到8000億.... 因為房價這幾年都上漲了快一倍..總價增加貸款數當然也會增加
台北市不也是一樣!!賣一間帝寶!新北市要賣20間兩房....你如果說屏東貸款數增加那當然異常
貸款數與房價上漲成正比...就是正常!! 不要被官方數字騙!!!

香港是極度M型化的地方!!有錢很有錢! 窮得很窮...
年輕的時候再那賺錢!!老的時候還是選個好地方生活.....

不是香港人就一定懂香港!! 懂怎麼不知道香港房價支撐在哪??
香港沒負債!有馬會收益!有六合彩收益!有........但是香港還是不適合養老.太辛苦了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科瑞岱爾 wrote:
香港除了炒房地產業外...(恕刪)


你說的代表了台灣相當多人的看法,表面好像很有道理。但根據香港的歷史發展,在香港回歸中國前,或在中國崛起之前,香港已經經歷過無數了的世界經濟大衰退,包括 67 年暴動,70年代的石油危機及中東戰爭。期間樓價的確出現大跌價,但當時對香港抱持信心的人卻反其大量投入房地產趁低吸納。今日香港許多富豪或賺取第一桶金的就是些危機的最大得益者。

世界經濟總有週期,看台灣即使能夠成功全方位建立各種有效的經濟產業,包括製造業及科技創意產業,在世界經濟低潮,台灣產業一樣不能置身事外,即使現在台灣的失業率亦不見得比香港好。因此所所謂產業空洞只是一個名詞,從各自現況發展優勢才更重要。

為甚麼現在無論是香港或台灣人民都是對現況經濟及政府施政不滿呢?原因不是產業空洞,而是企業上市化的結果,GDP 成長,勞工無法得益,因為公司上市集資,必須追求成本最小化,利潤最大化。基層勞工成為成本最小化犧牲品,無論產業是否所謂空洞,結果都是一樣,最大得益者仍是金融集資的大股東,其餘是小股東的股息分配。也造就了今日不是香港獨有的 M 型社會。

全球化及互聯網資訊自動化亦令到許多傳統工種不復存在,許多實體零售亦轉為網上直銷。資訊的取得,只要按鍵google 或網上服務就可以做到,除了決策者之外,其他傳統產業的勞工所要求的技能已經是可以被其他人取代的,人的勞動成為產業鏈的小螺絲釘。 但能夠投入創意產業的有力競爭者,畢竟是少數。


你說的其實沒有新意,翻查台灣論壇 80年代起就一直依此說法認為香港及中國會很快崩潰。

科瑞岱爾 wrote:
香港除了炒房地產業外,大概只剩金融業、旅遊業,也算是產業空洞化嚴重地區,而金融業人才可是流動的,景氣不好會離開香港,就不需要房子。 像之前愛爾蘭,景氣不好,人不斷離開,空屋率會暴增。

以目前歐盟、美國丶日本丶中國幾個大經濟體都出問題,他們救自己都來不及,很難幫到香港, 香港很脆弱的,很快就受影響,你們要維持那種房價神話很困難。 老是想靠別人,自己是會出問題,也是台灣該借鏡的。

你們房貸總額短短三年從5000 億暴增到8000億元,已經是嚴重警訊。


我實在是忍不住給你洗臉. 用台灣的產業邏輯看香港的服務與金融業怎麼會看的懂?

這二, 三十年來, 香港因其獨特的地理與政治環境, 外地的錢不斷的流入香港, 原因就是相信可以賺回更多的錢. 事實也證明敢投資的人確實有賺到!!!

這十年來又加上大陸內地的錢也流入香港, 大陸人可能希望有個地方可以擺他們多到滿出來的錢吧.

加上香港四大房地產發展商的生意手法, 可以長保地價不跌!!!
經濟上, 香港穩坐亞洲金融中心的寶座. 原因不用多說.
我的看法是香港房價不會跌, 最多持平.

最後再補一槍, 生產製造業不論怎樣做到世界第一名, 賺的錢還是不夠金融與房地產的快!!!
Sony Nex-3, Voigtlander Bessa R2A, Nikon FM2
我記得有一位港星高檔炒房炒到破產。
不說別的 你都會說趁低吸納。你覺得現在是低嗎?

kaisuny wrote:
香港已經經歷過無數了的世界經濟大衰退,包括 67 年暴動,70年代的石油危機及中東戰爭。期間樓價的確出現大跌價,但當時對香港抱持信心的人卻反其大量投入房地產趁低吸納。
...(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